画面岂能表达深沉的爱子之情?这种感情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可见,文学作品课则要谨慎使用,以防误导学生,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在继承中创新。让创新之树根植于传统教学精华的沃土上,使之
根深叶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古人的诵读教学法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常青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意自见。鲁迅先生尽管讨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但我想也许正是三味书屋老先生那“拗过来拗过去”的读书教学,奠定了他的文学基础。
(三)上出语文课的特色。语文教材大部分是文学作品,或者说是准文
学作品,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咀嚼领悟其意境和神韵,努力达到古代杰出的文学评论家刘勰所说的“寂然凝神,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境界,而不应拘泥于让学生逼真地见到实景实图、实事实物。
(四)要有正确的评价导向。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走出偏重形式的误区,
最为关键的是要有正确的课堂教学的评价导向,要注重实际效果而不是形式。各级各类的评优课再也不能以是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有没有把热闹的讨论带进课堂看作是选优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标准。否则将会有很多含金量很高的课被热闹的形式所埋没!
总之,能让学生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心理得到满足,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我们切莫走进新课改的误区,过分注重形式的东西,一窝蜂去仿效,而丢了自己可挖掘的资源。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