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学生能够积极讨论研究,充分发挥想象,不仅认真准备了许多礼品,精心布置了教室,还设计了多份活动方案,使教学过程能顺利进行。 2 、 放手活动,独立参与。实践活动课重在参与。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只要在教师的正确具体地指导下,积极动手实践,认真思维,灵活运用,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如上实践活动课《赏春联》前,学生能够走家串户,看到门上的春联就随手抄下来,加以整理。在课堂上,学生拿出自己的劳动成果来相互欣赏品味,并能自造对联吟咏,虽然有的语法欠佳,韵味不足,但每个人都有一股自豪感。 三、巧用形式,“动”中带“活”。 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新颖有趣,如口语交际、节目表演、材料收集、调查研究等。我们只要正确把握活动的形式和途径,鼓励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角色中,手脑并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动手动口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活起来,动起来。 1、面向全体,提供舞台。我们的教学工作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而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既能掌握所学的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语文实践活动课同样如此。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如在教学《成语接龙》中,我特地安排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提出第一个成语。在接龙过程中,优先成绩差的同学回答,及时表扬和鼓励。班内同学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起来了,你讲我答,互相竞争,气氛十分活跃。 2、推敲形式,激发兴趣。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如何选好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动”和“活”,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教《“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一课前,我本打算让学生通过询问家长,上网查阅等形式来了解当前周围环境现状。经过再三斟酌,我觉得活动方式单调空洞,脱离实际,便决定采用“走出去,看一看”的办法,让学生亲眼目睹身边的环境问题和发展状况。由于是真实调查和感受,学生参与性很高,感触较深,提出了种种改进方案。 3、创设情境,乐于“活”“动”。 情景的合理科学的创设,是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的重要一方面。它可以通过上课前活动场所的精心布置,营造愉 快的学习氛围;也可以采用语言交流、气氛渲染、观察调查和动手实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学生乐于“活”“动”。如在活动课《辩论--看电视到底好不好?》中,我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分别由男生和女生担任。双方为了赢得辩论的胜利,积极收集资料和论据,在辩论会上,各自出谋划策,连差生也不甘示弱,直争得脸红耳赤,教学高潮一再迭起,效果可想而知。 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如果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上能够重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动”激趣,以“活”拓思,“活”“动” 结合,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工作动态分析>>王福生老师铜峰小学教师的文章让语文实践活动课“活”“动”起来。 戴春霞老师阳羡小学教师:《菩萨兵》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复习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民同胞的优秀品德,体会藏民与红军的鱼水深情。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民同胞的优秀品德。 教学准备: 录音、挂图 板书设计: 13、菩萨兵 躲 寻找藏胞 跑 帮助春耕 感激 教学过程: 一、 解题。(先写好课题,齐读课题) 经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菩萨”给你什么样的影象?(指名答) 文中把谁称作菩萨兵?那我们通过读课题,现在你最想提的问题是什么?(“菩萨”和“兵”怎么会扯到一块的呢?或者 为什么藏胞称朱总带领的红军是菩萨兵呢?)在课题后打上个大的“?”。 二、 自由读课文,要求:第一遍,大声读,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第二遍,读读想想划划,藏胞主要是因为哪几件事,所以称红军是菩萨兵的呢? 引读第一自然段。(板书:躲) 讨论交流: 1、“急坏了朱德总司令”。急什么?是怕影响部队休整吗?既然不影响休整,那就随他去好了,还急什么呀? 2、(结合回答,出示朱总说的第一句话)这时朱总说了一句什么话呢? “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肯定受不了。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再出示指名读,这段前句是个反问句,谁能改成用句号的语气。(肯定受不了) 为什么会受不了呢?谁能想象一下藏胞躲在山中的情景?(板书:躲)(设计成几个藏胞之间的对话也成)(给几分钟商量,然后回答) 一藏胞(愁眉苦脸):我们回去吧,你看…… 另一藏胞(也是愁眉不展):不行啊,你忘啦…… 指导朗读:上下两句比较读,哪句好?为什么?(用反问,语气强烈,体现出朱总着急的感觉。) 所以朱总决定什么?(板书:寻找藏胞) 那从句末的感叹号中,你又能读出什么呢?(“!”说明朱总为藏胞着想的决心坚定。)朱总又苦恼又着急,谁能读好这段话? 总:从这段朱总的话中,你体会到朱总是个怎样的人?(善良,有菩萨一样的善心。设身处地地为藏胞着急。所以才被称为菩萨兵。) 过渡:这个问号可以擦掉了吗?(不行)那还有什么事能说明“称他们为菩萨兵”的原因吗? 3、(结合回答,出示朱总说的第二句话)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想办法帮助藏族同胞把地抢种上。” 藏胞一见红军就怎样?(板书:跑)朱总却说了什么?“这也怨不得他们”,谁能换种说法,意思不变?(这也不怨他们) 朱总不怨他们,理解他们,从这可以看出朱总是个怎样的人?(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善解人意) “节气不饶人”,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误了节气又会怎样呢? 朱总作出了什么决定?引读后半段。(板书:帮助春耕) 从这可以看出朱总是个怎样的人?(设身处地为人着想,有菩萨一样的善心。) 谁能读好,让人感受到朱总是个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人。(指读、齐读) 过渡:还有其他语句能说明,朱总的确有菩萨一样的心肠,是菩萨兵的吗? 4、(结合回答,出示朱总说的第三句话) “我们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 朱总的这番话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句或哪个词?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放手让学生自学。)(给几分钟商量) (出示句式,填空式) a我感受最深的是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 ,我体会到了 急人所急 。 b我感受最深的是 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 ,我体会到了 全力以赴,就像自家人一样 。 c我感受最深的是 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 ,我体会到了&nbs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