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的分析、体会,很容易就感悟到了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但是,语文不单纯是传播知识,还担负着育人的任务。现在学生中存在着做事拖拉的现象,令老师和家长十分头疼。这一课正是解决这一现象的良好的载体。于是,我在学生读懂课文后,先引导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感受,使学生了解到时间流逝得飞快,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不等人,时间像金子一样珍贵等特性,深切地感受到时间的珍贵,引发学生惜时的情感。然后,我请学生就如何赛过时间展开讨论,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激起他们改掉陋习的决心。接着,我又让学生就自己对珍惜时间的感悟,编写出自己的惜时名言。此语一出,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很快学生自编的名言诞生啦!其中,刘灿、褚奇龙、刘春雷、刘瑞等同学的最受大家青睐。为了鼓励同学们敢于创新,我请这几位同学把自己的名言写在黑板上,并大声地宣读给大家听,宣读时要求要有鼓动性。我想,就这么算啦。这个启示,在学生的心中会淡化的,一部分学生会遗忘,旧病复发。于是,我请我们班学书法的两位同学把这几则学生自创的名言记录下来,张贴在教室的墙上,时刻勉励着学生。同时,学书法的同学的学习成果也有一个展示的机会,会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真是一石二鸟!一直以来,我就想改变一下现在的课前起立问好的方式。现在机会来啦!我就把文中的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其中的“你”改为“我”,作为我们班的课前激励语,提醒、激励学生惜时,勤学。每节课前,当班长领呼:假若——,全班学生齐呼:我一直和时间赛跑,我就可以成功时,孩子们的眼中分明透露出自信和勤学的决心。【教育资料】张翠。 舟舟:。(全日制学校)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昼夜交替现象其实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2.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假设及实验证明过程。 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及不怕失败的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行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在学生自行探究的过程中,指导他们将“乐做”与“乐思”结合在一起,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训练其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的空间想像力、相对运动的思考。 【教学准备】 1. 演示材料:三球仪、地球仪、投影仪、车模。 2. 分组材料:小球、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北京是中午12点时,此时美国的纽约是什么时候?请用图画表示出来。 2.播放北京中午12点,美国纽约深夜的录像片段。 3.中午12点表示北京正处在什么时候?(白天)用一个字来说就是什么?(昼) 4.晚上12点呢? 5.出示:昼夜。说说我们生活中,昼夜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6.出示:昼夜交替。 二、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奥秘 1.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昼夜交替。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 2. 小组讨论:把你们认为有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的解释列出来,比一比,看哪一组列出的假设多。 3. 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假设: ① 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② 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③ 地球自转。 ④ 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4.哪一种解释是真实的情况?我们怎么知道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呢? 5.实验中怎样才能更准确,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6.分组实验,记录好实验记录表。 三、整理、小结 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是真实的情况? 四、课外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表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反思: 昼夜交替的解释,回答这个问题是不困难的。但如果认为只有地球自转才会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是不真实、不客观、也是不科学的。因此,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寻找到引起昼夜现象的实际有好几种可能。要求学生一一罗列出来,找到探究的问题。 第二,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要学生经历一个比较接近真实的科学探究。有了疑问,我们有了探究的方法、手段,我们去验证,去排除,学生进行模拟实验。一方面,这些实验的操作比较简单,但教师应教好学生尽可能的规范操作。如:地球绕太阳转,地球的自转,究竟怎么个转法?虽然,教材、教师用书上都没有明确要求,但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应该怎么转(自西向东)。在实验操作之前,我都做了必要的引导,为以后正确的掌握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实验操作结束了,学生能否从众多的假设中获得真理呢?着才是本课的难点所在,需要启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相对运动的思考。提高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所需一年,太阳绕地球的一圈所需1047小时,这都跟实际生活中的昼夜24小时是不符合的,最终逐一排除。 第三,注重每个环节的自然衔接,做到层层递进。特别是引入部分,从“昼”到“夜”认识,再到“交替‘的出现等,非常注意这些细节。要做到这一点,语言是关键,提问的问法很讲究,是达到目的的重要保证,为顺利完成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资料】舟舟。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