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章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在于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习作和收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喜爱读课外书的浓厚兴趣。) 10、庐山云雾(第二教时) 阳羡小学 王小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你们熟读课文两遍,读了吗?谁能说说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的印象。 (自由表达) 老师小结过渡:是呀,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 ,有 ,有 ,有 ,尤其是变幻无穷的云雾,更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想到庐山云看一看吗?做好准备,我们一起上庐山吧。(放录像) 师:作者写这几处云雾时,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生:比喻(打比方的方法)拟人的方法。 师:谁能具体说说,(选你喜欢的一句)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 生:各自发表意见。(老师随机演示不同地点的云雾图,并指导读好这句话。)个别读,男、女生分读,理解读。 师:作者为了说明庐山云雾的特点,先总写“云雾千姿百态”,然后再从“山头、半山、山谷、山峰”四个不同地点的云雾进行具体阐述,我们称这种构段方式为“总—分”关系。谁能把这小节读好,再练练。 生:指名读、挑战读,想读的站起来。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云雾。你们呢? 老师也来把这一节读一读,请同学们闭眼睛想像,说说你看到什么样的云雾。待会儿请同学将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 师:范读。 生:闭眼想。 师:想像到了吗?谁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其余同学在下面画。 师:庐山的云雾还有一个特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第三自然段,看看第三自然段与第二自然的写法是否一样。 生:读、交流(一样),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 中心句: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板书:瞬息万变,理解:瞬息万变。) 师:庐山云雾瞬息万变是一番怎样景象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用笔画描写云雾变化多、变化快的词句,想想作者是怎样写“瞬息万变”这个特点的。 生:读、画。 交流:“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 师:作者就是这样抓住“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写得具体、形象的。这小节该怎么读。(稍快) 生:练读,读出变化多、快。 师:谁会读? 生:读,评价,再读。 师:不知您们是否注意到了最后的省略号,它表示什么? 生:表示云雾还会有很多变化。 师:想想看,还会变出哪些样子? 生:自由表达。 师:除了动物,还会变成植物,卡通人物等。(自由想象) 师:想得好,谁能用一些词,把你们刚才想到的连起来说说? (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 师:说得多好啊!云雾这么多的样子,用一个词来概括,就叫(生齐答----千姿百态) 云雾的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也用一个词来概括,叫做(生齐答----瞬息万变) 师:想把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记在心里吗?准备背诵。 生:练背。 师:游完了庐山,欣赏了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你想说什么?此时你的心情如何?(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 生:依依不舍、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齐读最后一节,理解“流连忘返”。 二、布置作业。 1、必做题:(1)背诵课文。 (2)用“秀丽”“流连忘返”造句。 2、选做题:(1)依照课文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2)收集描写庐山景色的诗歌和文章在班级交流。 板书: 10、庐山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工作动态分析>>王小芬老师阳羡小学教师的文章庐山云雾(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