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在备课这项教学常规工作中应引入“有效备课”的理念,课备得好不好,应以能否促进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学生得到有效发展为根本,否则即使教师课备得再周详,再合乎模式,书写再工整也只能称之为“低效备课”,只有课前进行 “有效备课”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教学”。
有些教师备课非常认真,从检查的角度看,环节很齐全,书写也认真,应该说没有什么问题。但由于实际情况的变化,精心准备的教案却不能直接用于教学,上课前还得二次备课,精心写出的教案成了摆设,形成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
我认为:为了上课而备课,不是为了检查而备课,这是我备课的一条准则。刚开始那会,我在备课的格式上下了很多无用功,通过三年的实践,我也总结出一些个人经验,在每课前我先熟悉教材,在脑海中大概有个自己的教法,然后,看教参,如果教参有提示,好的地方可行的话会采纳,不好或不可行则弃之,再在网络上搜索关于此课别人是如何教的,往往外界也给我很多灵感。而且我发现观看别人的优秀案例或教育叙事是个很好的学习方式。因为在案例或叙事中说的都是课堂中的某一个出彩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现身说法,学习了这个亮点策略后我再提取加工变化运用于自己的课堂,而且我发现很多时候学科间都是共通的,其他学科的策略运用于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我个人觉得拿来主义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这是一种学习总结吸收的过程。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而是在想教案,说白了就是想教学方法。一节课下来哪里做的不好自己心里很清楚,那么就针对不足再加工,所以同时带两个班级,往往第二个班级教学效果更好,可见教学反思是很有用的,而且要及时反思,在课后立即反思效果最好,否则时间长了自然有遗忘。所以反思对于备课而言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如果说备第一次课时会侧重考虑知识本身的教授,那么反思中我会更多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将实际情况有效地与知识相结合。
另外,我觉得备课也要因班而异,程度不同方法与内容也要调整,制定一个符合各班现状的教学设计是很有必要的,各班内容和方法可有有略微变化。
备课时还要注意学生的新鲜感和实际感,就是说教学方法不能每天一个样,那样学生也会乏味,联系实际可以让学生更有动力去完成任务。
以上就是我个人就自身如何有效备课的一点想法与经验,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