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关注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在现如今的幼儿园教育中,存在:(1)教师缺乏对幼儿园社会性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幼儿社会性发展缺少实效,教师的任务意识强,如在让幼儿懂得尊重他人时,往往是空洞的泛泛而谈,没有真正让孩子懂得怎样尊重他人。(2)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孩子密切接触,然而,由于以往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中,只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而忽视主动参与,家长顺从幼儿园的要求,被动的做些辅助工作,家长缺乏主体地位,缺乏参与意识。(3)家园普遍重视和强调孩子智力发展,而相对忽视孩子社会性的发展,认为只要学习好了就有了前途,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
综上所述,要有效达到家园同步教育,幼儿园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幼儿园和家庭形成一个互补的关系,本课题的宗旨在于从培养幼儿兴趣入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在家园互动中开启心智,培养习惯,锻炼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查新检索:
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生活场所,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无处不在的,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儿童的家庭背景,从而更好地了解儿童,也使家长通过参与教育活动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和教学进展,增进家庭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在教育儿童上形成合力。
2005年戴宏燕开展了《亲子活动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亲子活动对儿童是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的,在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是有一定成效的,特别是儿童动作发展和分享、合作、交流、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A.L.BALDWIN)采用家庭拜访和观察家庭互动的基本频率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父母的宽容民主对幼儿社会化的作用,他发现:采用宽容教养方式的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幼儿在这种家庭中成长会形成爱憎分明的社会行为,如亲社会的攻击行为和领导行为,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极具创造性,而限制和不宽容家庭中的幼儿则表现与此完全相反的特点。所以我们研究家园互动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不仅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促使幼儿顺应社会文化。而在于发展幼儿的社会情感和社会能力,满足幼儿社会认知,从而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发展,幸福愉快地生活!
三、理论依据:
1、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前提,行为与认知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2、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分析学家斯皮茨认为:感情在自我发展和超我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情绪帮助儿童组织自己的行为和调节情绪本身。
3、人本主义理论: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能发展与他人的深刻关系,能和他们打成一片,建立深刻的友谊;正确地对待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也承认自己的缺点;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关系,对现实采取客观态度,关心社会,同情他人;……这是情感教育目标之所在。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拥有许多潜在的、强大的直觉力量。这种心理能力实际上就是爱的能力、情感的能力。
4、发展心理生物学理论:
人类具有通过学习改变和修正行为的能力,所以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儿童的社会行为是在一定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的调节下不断变化发展的。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家园互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形成家园共育。让幼儿学会合作、学会生活,从而适应社会的要求,最终达到幼儿智力与社会和谐性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积极探索家园互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策略。
(1)、依托家庭,有效推进幼儿园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我国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学校教育要伸张到大自然、大社会去活动,去接触”,“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幼儿园教育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形式是多样的。因此,为实现教育目标,依托家庭的各种力量,主动地充分地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是最现实的策略。
(2)、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及孝亲敬长的良好品质。
在我国历史上的家庭教育源远流长,富有优良传统。由于社会的变迁,人们的家族和家庭观念逐步淡化,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幼儿园必须积极引导家庭教育、寻求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支持与协作。
2、探讨并建构幼儿园新“三好”幼儿(做社会的好公民、幼儿园的好儿童、家庭的好孩子)的评价体系。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大一班35名幼儿及家长
中一班30名幼儿及家长
小一班25名幼儿及家长
宝宝班20名幼儿及家长
2、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并综合运用观察法、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进行研究。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3——2007、6)
1、确定研究课题,撰写实施方案向市申报。
2、确定研究对象,查找活动资料,为课题研究正常开展提供条件。
(1)成立研究课题组;
(2)课题组成员制订个人实施方案;
(3)开展幼儿及家庭情况调查。(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现状进行调查)
3、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7—2009、7)
(1)根据调查的情况依据课题实施计划。
(2)课题组每两周研讨一次,针对该阶段效果、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进行讨论。
(3)阶段观摩,本课题组织的相互观摩。
(4)阶段小结汇报并交流研讨。
4、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7——2009、12)
(1)合成、整理,梳理全部材料。
(2)汇编《幼儿社会性教育小游戏集锦》、《幼儿社会性教育游戏活动案例集》、《幼儿社会性教育论文集》,总结得失,形成课题研究报告,上报结题,申报成果。
五、成员分工:
1、课题组长:
吴爱华:园长(负责开展各项活动、筹措经费等)
毕 静:园保教干事(撰写研究方案、研究报告、组织各项活动)
2、课题组成员:
朱 玲:小学高级教师(开展子课题研究,负责子课题的研究报告、《幼儿社会性教育游戏活动案例集》)
贺 琳:小学高级教师(《幼儿社会性教育游戏活动案例集案例集》、《课题研究活动光盘》、《幼儿社会性教育论文集》)
沈 瑶:小学高级教师(负责子课题的研究报告、《幼儿社会性教育游戏活动案例集案例集》)
戚丽萍:小学高级教师(负责子课题的研究报告、《幼儿社会性教育游戏活动案例集案例集》、《课题研究活动光盘》、《幼儿社会性教育论文集》)
刘翠萍:小学高级教师(负责子课题的研究报告、《幼儿社会性教育论文集》)
六、预期成果:
1、活动设计方案 成果形式:方案集
2、家园互动幼儿社会性发展目标、内容及幼儿园新“三好”(好儿童、好孩子、好公民)评价体系
3、子课题研究报告
4、专题研究论文 成果形式:论文集、案例集
5、课题结题报告
七、保障措施:
(一)、聘请专家,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与指导。
(二)、开办家长学校,改善亲子关系,提高家长的素质。
(三)、幼儿园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的支持,提供相应的保障,争取课题正常开展。
(四)、幼儿园已经具备较好的研究条件,承担过《武汉市幼儿园课程纲要》试点园的验证工作和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滚动一般课题的研究,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区级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课题组老师科研的积极性都非常高,都愿意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地完成这一课题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