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质量。备课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的建筑工程的话,那么备课就相当于大厦地基的夯实。提高备课实效性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 搭建平台促实效
为了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本学期,按照教研室的要求,我校首先从领导层面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为落实实施有效备课搭建平台。结合本校教学实际以及教研组构成情况,整体构建了学校的各学科有效备课框架。如图所示:
在此框架基础上,依托学校的备课制度,借助“单元整组有效备课”活动,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探索一些切实有效的备课模式。
基本流程为:“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个案——课堂跟踪——反思交流”。
二、付诸行动抓实效
我校在有效备课中强调一个突出、两个落实、三次备课、五个关注。强调突出一个“研”字;实现两个落实(落实教学研究的实效性,落实教师研究的获益性);做到三次备课:(一次个人研读备课,二次集体研讨备课,三次个人升华备课);五个关注:关注学生(学情分析)、关注发展(学生发展)、关注过程(教师参与过程)、关注研究(群策群力、博采众长)、关注反思(提炼、再提高)。
具体过程:
一次备课:初步感知 细化分块 落实到人
二次备课:集体研讨 统一策略 形成预案
三次备课:个人升华 提升整合 形成特色
以教师个人为第一层备课单位。要求教师个人备课坚持“三层次备课”:第一层:教师在不参考任何教参的前提下,完全凭借着自己对知识内容性质的理解和对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具有高价值的把握,凭借着自己对课标和教科书的理解,凭借着对学生基础、心理和思维习惯的估计,认真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第二层次:在第一层备课的基础上,广泛参考相关资料,如配套教参、优秀教案集等,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案;第三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教学实际,进行反思性完善,特别对原教案中不妥之处进行修改和补充,为以后更有效的教学做准备。
以教研组为第二层备课单位。在经过个人自备阶段后组织集体交流,集体交流中不设主讲人,大家机会均等,平等参与,既是听众又是说客。在民主、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大家畅所欲言,根据不同内容设立主持人,主持人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引导大家重视不同的观点,引导教师在争辩中、碰撞中交流。交流过程有专人记录。其他老师按照分工分块阐述教学设计,其他老师随时补充。二次备课突出“研”字,所有教师都要有个人思考、分析,备课活动涵盖解读教材、分析学情、设计教学
形成个案:根据集体达成的共识,结合学情,发挥教师个体特长,形成特色教案。 |
集体商讨:备课组成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经过互动、比较、切磋和完善,达成共识。 |
过程、方法、练习设计、单元小结、拓展延伸等等。
实践反思
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分五步:拟定课题、个人钻研、集体商讨、形成个案、实践反思。第一步,由备课组长提前确定备课内容和集体备课的时间;第二步,每个教师进行认真钻研,充分准备;第三步,备课组成员畅所欲言,能者为师,集思广益,经过观点上相互激烈碰撞与争论,及时加以比较、切磋和完善;第四步,根据集体达成的共识,结合任教班级的学情,发挥教师个体优势和特长,形成既能体现集体智慧又能反映个体特色的教案。第五步,教师个人依班级学生学情改进教案并实施,教后加强对备课的反思(课后复备)。
三、课后反思重实效
由教研组成员跟踪听课,课后进行交流。由同一教研组的老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要求对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精彩的教学片段详细记录,课堂中出现的一些不足之处由听课老师细致记录,及时写下自己的思考,供课后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其一,肯定集体备课中的成绩,找出存在的不足,为下一次集体备课提供借鉴,促进教研组备课水平的提升。其二,找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成绩与不足,以及教师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中预案中的区别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帮助教师逐步提高备课能力以及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通过教研组研讨活动促使教师进行细致的“教学反思”,形成书面材料,把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教学建议等详细记录,总结升华,物化成果。
语文学科典型备课案例:
开学后,语文学科开展单元整组备课集体展示活动,全校一至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分别展示单元整组备课,教师集体观摩,集体评议、小组自我反思,以期达到合作探寻有效备课模式的目的。单元整组备课展示活动鼓励同伴互助备课,倡导骨干教师引领备课和师徒研讨备课。
六年级语文组:(菜单式备课)六年级语文组老师尝试使用菜单式备课,一会将要在大会上展示备课程式。
菜单式备课模式主要是在教研组老师共同研读教材、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将本组单元的主要内容以菜单的形式列出,教师根据单元菜单目录,合理分工,个人分块备课,一人做主持人,按照菜单集体研讨,由教师分块阐述教学设计,其他教师补充,最后形成教研组的教学预案。
四年级语文组(话题式备课)年级组老师把教学问题话题化,形成一个研究系列,从该单元专题的各层面、不同角度审视教学,进行备课。四年级老师针对所选单元中的教学重、难点进行话题式备课研讨,以教材第五单元的主题是 “世界遗产”为出发点,共同确定本组三篇课文教学重难点,进行话题预设,围绕每课的预设话题,本组的每位教师通过查找资料、搜集图片、参考教参、因班制宜,找到最为合适的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学校数学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备课侧重点与语文有所不同,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做到准确把握每节课教材的知识点,合理确定课堂重难点,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手段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掌握知识。老师们更多采用的是:碰撞式备课、案例叙事型备课、课后交流式备课等方法。
碰撞式备课(互补式) 从教学的角度而言,教材在知识的编排上与以往相比更加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体现了教学资源的可行性,具有实用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但是,教材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来使用中的缺陷:教材在使用中没有很好的起到示范作用,特别是在一些概念、性质、法则、公式、解题方法等的呈现方式上教师感到无法可依,部分章节教学的重难点不好把握。为了弥补不足,我校老师在集体备课中,对比新旧教材,使教材产生碰撞,继承老教材中的合理内核,合理使用老教材中的数量关系、概念、法则、算理的重点呈现,计算技能的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在新教材的教学中适时补充、有机的渗透。
案例叙事型备课 是由去年教过这一教材的教师和今年将要教这一教材的教师共同研究,同年级教师一起讨论。去年教过这一教材的老师给今年将要教这一教材的教师进行说课,内容包括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准确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等等,凡是对后教的老师有借鉴作用的都说,联系书上内容说得越详细具体越好。今年将要教这一教材的教师提出疑难问题与去年教过这一教材的教师一起探讨。
案例叙事型备课可以让后来教这一教材的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起点,继承前人研究的宝贵成果,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必要的借鉴,可以使后来教的老师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教学中找到准确的“起点”,在课堂教学的园地里,从最近的路线摘到最大的“果实”。教过的老师也在总结提炼中不断地成长。
课后交流式备课 是指教师上课后,在办公室里交流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我们老师意想不到的事情,这是我们之前的集体备课中没有备到的空白内容,不管是精彩的还是失败的,都能给下一个上课的老师以很好的启示,没上的老师就可以进行第二次备课。
课后交流式备课由于不受时间、地点、人物的限制,很受老师的欢迎,也非常有效。它每天所聚焦的都是当日的教学亮点、教学失败点,让教师能够更好得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思维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填补了之前备课的空白,并能给下一个上课的老师以很好的启示,无形中老师们又进行了一次备课,对教材、学生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学校其他学科按照语文数学的教学模式,同学科或相近学科老师之间交流备课,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透过活动看收获
通过活动,学校和老师都有了很多的收获:
1. 集体备课方式,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更充沛的精力去钻研课标、教材和研究学生,探讨教法,提高质量;它充分发挥了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使得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科学的、先进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得以推广,同时避免了时间、精力的重复、浪费,从而提高效率,产生效益。
2.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法不在多而在精,不在于形成了多少固定模式,而在于将各种教法整合贯通,为我所用,方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3. 集体备课的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 通过有效备课,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能力,教师资源得到均衡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