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难点在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班级授课集体教学组织形式无疑是一种传授系统知识、技能的最重要也最有效的形式。在这样的班级授课下,用同一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必然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不相适应,使一部分学生达标过易,另一部分学生难以达标,难以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表现为知识的孤立接受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双向互动交流的时间很少,因而学习上很难得到同伴或教师的及时帮助。学生的学习大多“各自为阵”,常常造成懂的很快做完了,无事可干,不懂的或因某一步“卡壳”的只能被迫停下等待老师续讲。这不仅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而且对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极为不利。
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分层事实和封闭性学习现象促使我们努力探索一种能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着眼于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针对改制学校招生采用“摇号”的方法。我们的教学对象在知识结构,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我们的教学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每一学生的发展。”理念与现实的矛盾,我们必须寻求新的教学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基本理念第一条中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21世纪的教育,学会合作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相处是新世纪人生存的需要。我们倡导“以人为本”,就是承认差异,张扬个性,促进发展。就要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协作教学研究。
分层协作教学着眼于改造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遵循素质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是一种有助于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策略,因此我们研究在现行班级授课制下,如何解决教学要求整齐划一性与学生实际学习可能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分层协作教学是符合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逐步达到“面向全体,实现有差异的发展”。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愿学、乐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完全的确立研究通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从而实现教师教学行为方式变革,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 课题的界定
分层协作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智力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水平以及学习情感等几方面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分A、B、C三个层次,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分层协作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的策略,它容因材施教的思想于班级教学之中,试图在班级教学与因材施教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在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间构建一座桥梁,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协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力求体现集体性教学与个体性教学的统一。从而为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的教学活动环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有所获,达到培优与补差并举的结果。它着眼于适应学个体差异,并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适应学生差异的分层协作教学,从而大面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最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2.通过本课题研究,优化教学过程,构建一套符合我校数学教学的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3.探索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当前课改精神的教学策略,研究通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从而实现教师教学行为变革的教学策略。
4.通过实验实践,培养一支精通业务、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 研究内容
1.分层协作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主要是以问卷、座谈或文献的形式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现状及学校的班级情况作出分析,以文献的形式对分层协作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
2.构建分层协作教学的基本流程
3.分层协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1)学生的分组分层的原则
如何做到合理地分层,在分层中要突出协作学习。
(2)分层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调整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根据学生学习效果及其反馈结果及时地调整教学目标。
(3)分层教学过程的实施
就备课、授课、练习、辅导、测试、评价等方面作详细的研究
(4)协作意识的培养
探讨组内的协作和组间的协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4.分层协作教学成效的评价
通过对比实验,作出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在总结经验的同时,还要反思课题实验中问题和不足。
各个具体内容之间有其自身的内在联系。实施分层协作教学首先对学生个别差异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内在动力的差异性作深入调查分析,联系班级特点,将学生对象划分成不同类型,即学生分层;然后运用分层教学的理论原则设计出不同层次应达到的目标层次和分层教学的方案,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调控;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发展,学生在层间的流动变化也需要教师作相应的方案调整。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学生能力、合作意识应该可以得到增强,也可以促进教师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武汉市第三初级中学部分班级
2.研究的基本方法:
本课题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开展研究活动。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同时兼顾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
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对学生个别差异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内在动力的差异性的调查(学生分层),“分层协作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
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学生分层的原则和方法的研究;学生分层目标的设定和调整;分层协作教学成效的评价;
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分层协作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的研究。
六. 研究实施步骤
1.调研阶段(2007,5—2007,8)
通过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学现状、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完成调查研究报告.
2.探索阶段(2007,9—2008,8)
通过上研究课、观摩课、研讨、专题报告等形式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分层协作的教学策略,构造基本教学模式,构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表.
3.深化阶段(2008,9—2009,8)
全方位教学实践活动,完善教学策略.
4.总结阶段(2009,9—2010,1)
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七.研究人员分工
谢志刚 课题组织管理、整体策划
王振武 课题组织管理、案例整理与论文收集
桂文通 整体策划,撰写研究方案、研究报告
负责研究“构建分层协作教学的基本流程”
李 静 负责研究“分层协作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及案例研究
魏 璇 负责研究“学生的分组分层的原则”案例研究
马丽琼 负责研究“分层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调整”及案例研究
陈祖华 负责研究“分层教学过程的实施”
郭立新 负责研究 “协作意识的培养”
袁俊峰 负责研究“分层协作教学的评价分析”
赵 磊 撰写工作报告及案例研究
八.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课例
3.论文集.
专家论证意见
2007年9月14日,由汉阳教科中心主持,相关专家对武汉市第三初级中学承担的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青年专项课题《初中数学“分层协作”教学策略研究》进行了开题论证。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审读方案,与课题组研讨等基础上,形成论证意见如下:
该课题针对当前《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结合现实教学实践,探讨初中数学“分层协作”教学策略。选题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对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数学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题方案规范,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清晰,研究方法得当,学校对课题研究重视,专家组同意其顺利开题.
建议进一步梳理和细化研究内容,突出重点,注重操作性,强化研究过程,加紧实施.
评审委员会:
主任委员:陈佑清
委 员:周斌英 冯常林 毛祥林 胡 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