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备课” 时空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知识经济的来临,人才的需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科技的更新给经济发展的提速,高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育发展的相对滞后,矛盾日渐突出显。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 中国,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一个泱泱大国。民族复兴之路正定格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新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 教改的热点话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 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教研室于2008年4月25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意见》,此意见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和管理明确了具体规定,是一个指导性很强的文件。 “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初始环节。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有效的备课。 目前,中小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普遍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学尤为严重。“教师很辛苦”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繁重而无效的备课占用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应该依据“有效教学”理论,提倡对教师备课进行改革。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学备课的通病 1、陈旧的思维定势:对教师工作,传统的备课评价难已舍弃。 传统的备课评价对每个教师、每门课程的备课要求几乎都是一律的。如“环节”都要有“目标要求”、“重点难点”、“教具准备”、“导入”、“经过”、“小结”、“作业”等,缺一项就视为不合格,这样做的弊端就在于忽视了学科特点,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 在教学实践中,备课还往往被曲解成写教案。在很多学校的教育管理中,管理者(尤其是管理督导层)往往把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谁的教案写得详细,项目填得齐全,那谁的备课就是充分、认真的;如果谁没有写教案,那一旦发现,就会被戴上“没有备课”的大帽子,不仅要受批评,甚至有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危险。 2、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自身素质偏低,没有职业责任感,缺乏事业进取心。 从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分析:中老年教师吃老本,青年教师爬文凭。——只为饭碗问题;备课(抄写教案)是教学任务之一,一切都为考核、晋级。 3、学校管理层科研、课改意识淡薄,对教师职业缺乏专业引领。不要说青年教师,就是部分中老年教师的思维定势都把备课钉死在抄写教案上,没有精心准备的备课,哪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重视备课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教师的工作岗位,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是考核教师工作绩效的直接依据。 教学工作又是由多方面的活动组成的一项复杂的工作。各种活动都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初始环节,备课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学生,所进行的知识结构重新优化的过程;是教师加强教学素质的自我修养过程。这一切过程都是通过备课而体现。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就必须重视量变的积累。古代荀子在《劝学篇》中就曾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它形象的辨证的阐述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人生旅途的引领者,从知识的层面看,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把“积跬步”、“积小流”作为自己备课的先导。 从人类开办开办学堂至今。教学实践证明,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然而能够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却只能是少数老师的事了。多年的教学生涯深刻地体会到:各地教师中,抄教案的十有八九。老师们之所以写教案是因为领导要检查,或是评职称需要。老师们谁都明白:写教案不等于备课,备课也不等于写教案。然而抄写教案这种违心的工作却年复一年地占用着老师们大量的时间。笔者始终认为,对写教案持绝对应付的态度,甚至于产生抵触情绪的老师很难在业务上有很好的发展。我们时常发现,有心备课无心写教案的老师教学实绩往往比无心备课有心抄教案的老师要强。可以想象:无心备课的老师能上好课吗? 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们认为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 提高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质量的几点思考 提高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质量,笔者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与管理层面的思考、认识提出如下几点肤浅建议,权作同仁们参考,不正之处共同商榷:
一、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备课的传统评价应该迅速打破。 首先,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虽然传统的教师备课评价从探索形成、到发展定势,过去一度为 新中国的教育创造过辉煌。在新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与普及全民文化知识功不可没。但是,历史发展的今天,时空变了,环境变了。知识层面的迅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对建设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各行各业不仅需要有知识文化的劳动者,更需要劳动者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育如仍旧停留在原有的发展水平上,必将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带给人们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为新时期教育提供了更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否充分利用和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学校,甚至不同素质的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按一个要求去做。教师的备课也就无法用一把尺子去衡量。 二、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课程改革环境下,语文教师的备课不能旧守传统的备课评价模式,也不能杂乱无章,无序可循。作为母语的语文学科教学,不仅是国民基础语言的学习,更是了解本土固有文化,培养其民族精神的重要途经。由此,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肩负有教育的使命,更具有弘扬民族精神的神圣职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的备课一样,首先应符合如下三个基本要求: 1、备而能用。备课应该是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 2、有利于教师的教。教师的备课应该有利于自己沉心于课堂教学,巧妙地、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还应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 3、有利于学生的学。教师的备课应侧重学生的学,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所有知识点过手,能力培养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三、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备课”的几点认识: (一)、摸清底子。 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师,每当自己接手一批学生时都应从不同渠道,以最短的时间,全盘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明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对本学科的兴趣程度、学生个性发展空间才可能面对全班学生。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道德水平的不同,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只有结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个人教学习惯、风格对教学设计进行个人修改后的课堂教学,才能在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下按照各类学生的知识水平,有计划地安排组织不同深度的课堂活动,以求得各类学生在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促使优等生更加聚精会神,积极思维,后进生在心理上也会感到教师也在时时注意和关心他们,以增强他们赶上全班整体水平的自信心,从而实现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熟悉学生的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审视自己。根据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学校现有的人力资源、教学资源配备出发,及时与学校管理层沟通,调整好自己合适的工作岗位。教学,亦如战争,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作为教师,一旦我们取得了为师的资格,走上三尺讲台,便有了一份教师职业的责任,这份责任是沉甸甸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我们可以随时挑战自我,但,我们不能因失职耽误学生的终生。 (二)、吃透教材。 吃透教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不仅仅是对教学的某一篇课文或某课时教学内容的熟悉和理解。更现实的理解,应该是教师对教材的灵活处理。首先,我们要精读课程标准,把准各时段的学科总体教学目标。其次,要纵观整册教材,了解全学期的教学内容,把握编者的编排意图,确定自己的教学预期目标。再次,要兜清学校的底子,全面掌握学校已有的能为本教材教学提供的所有教学可利用资源,初步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三)、编写教案(先期备课)。 编写教案。这里所说的,决非是前面提到的抄写教案。虽说写教案不等于备课,但备课决不可能不写教案,只是如何去编、去写的问题。做任何事,成功的前提都离不开精心的准备工作,教学这项系统的工作就更是如此。当我们摸清底子吃透教材之后,我们必须把自己确定的(全学期、单元的)预期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的重点难点,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梳理成章记录下来。这是教师的先期备课工作。 (四)、课前备课。(二次备课) 课前备课,应该是教师每篇课文、每堂课上课前的备课。是对自己已经编写的教案进行二次梳理。可以针对不同知识点、不同学情,围绕课程目标小范围地修订自己的教学方案。课前备课可用“标、增、改、删、调”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标: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 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 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 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 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五)、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所产生的有效性进行反馈性的小结。过去常用的方法是单元测试,这种单一的方式只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作出局限性的了解,无益于教师自我专业成长和学生的长期发展。著名教育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即“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课后反思能帮教师及时认识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通过反思,一方面可以聚沙成塔,积细流成江河,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另一方面把教学对象在认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变成信息,暂时贮存,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做到有的放矢。 当我们把教育教学当成自己的乐趣;把课堂当成自己的舞台。当我们把业务的成长作为自己人生的一大快乐时,我们会热衷于精心备课,并以教案的形式记载下来,以作为自己成长的足迹。时空会因我们的努力得变得充实而精彩。我们会因此而更多的享受到了教育教学给我们带来的幸福。 参考文献:1、《“新课程”要求教师“有效备课”》作者:李士明 2、《二次备课的实践和体会》作者:知识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