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集体备课”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要求教师进行有效备课。只有课前进行的是“有效备课”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如何促使一般性备课向“有效备课”转化呢?我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发现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师群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潜能开发、智慧生成,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集体备课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更新教师备课理念
新课标的出台对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我们使用的教材正日益翻新,要想紧扣教材体现新课标、新理念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将集体备课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加强了对新课标的理论学习,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并鼓励教师大量阅读教育书籍,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1、从备教材到解读教材。
首先引导教师对教材要进行个性化解读。教材不是教师的“圣经”,而是教师要去加工和创造的东西,教师有责任去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放手去改组教材,拓展教材,超越教材,让教材亲近自然,接近学生,服务生活,从而保持教师自我处理教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其次引导教师把教材变为“学材”。归根到底这是一个教材观的转变问题。教师必须明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即把教材看成是一个例子,一个发展学生能力的“媒介”。把握教材所承担的发展学生能力、人格、个性等方面的内涵,把它设计成“学材”,这才算读懂了教材。
2、从备学生到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
奥苏贝尔指出:“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因此提倡、引导教师走近学生,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了解孩子的发展状态、知识结构、学习基础,对所教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心灵沟通,通过的课前了解、沟通,心灵对话,真正备好学生,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发展。这样做,才会把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学习兴趣作为首要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才会成为必然趋势。诚然,关注学生的发展必须备好学生,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集体备课与校本教研相结合,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自从教学科研重心下移,提出“校本教研”以来,我校在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内开展的集体备课方式,扎根于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这两个富有凝聚力、创造力的团队,依托广大学科教师这支坚强的力量,在摸索中前行,在困惑中收获,逐渐成为校本教研不可或缺的活动形式。
集体备课,是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组员集体就本学科某单元教学、某一课题、某一内容的教学,定内容、定主备、定中心发言人,全员参与,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集思广益,按照“熟悉教材,梳理问题——中心发言,把握重点——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统一策略,形成预案——结合实际,二次备课——课堂实施,信息反馈——教学反思,提交评议”的流程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活动。集体备课方式,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更充沛的精力去钻研课标、教材和研究学生,探讨教法,提高质量;它充分发挥了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使得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科学的、先进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得以推广,同时避免了时间、精力的重复、浪费,从而提高效率,产生效益。
我校集体备课实行中心发言人制度,对中心发言人的选择,不能老是老教师、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老教师要带好青年教师,尤其要想办法让青年教师担任中心发言人,使得他们能广泛收集材料,大胆钻研业务,这样才能迅速成长起来。在集体备课时,有时我们也邀请一些专家、学科带头人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以扩大交流的空间。作为中心发言人,必须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的学法和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学生训练的方法和练习题,提出一个教学的预案。在这个准备中,无论新老教师都是一个钻研和提高的过程,再通过备课组的讨论,相互启发,提出问题,共同研究,形成一个基本一致的教学意见。同时引导教师在备课中加入自己的思考、个性化的加工,使集体备课真正凝结集体的智慧,再经过实践和对教学的反思,从而完善教与学的过程。
在管理过程中,我们通过对细节的关注,引导教师扎实过程,注重实效。我们重点抓好“二次备课”,积极追求集体备课效益的更大化。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体形成一份教案,它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重要的它是一种教研模式,是一种“集团合作”的研究。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教师的“二次备课”。集体备课只能解决一节课中“粗枝大叶”的问题,具体的细枝末节,还得靠教师本人根据学生的“学情”及自己的“教情”“精耕细作”,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创造性地再修改、加工、完善、提升,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有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二次备课”时,我们引导教师针对教学环节的安排、时间的分配与控制、问题设计的难度、梯度、针对性以及提问的方式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反馈、检测等,进行个性化的修改、调整与重组;根据“二次备课”形成的“教学预案”进行课堂教学,然后进行细致的“教学反思”,形成书面材料;引导教师反思要把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教学建议等都记录下来,总结升华,物化成果。
三、集体备课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在鼓励教师认真开展教改实验的基础上,努力帮助教师实现从经验型、教学型向科研型目标转化。我校先后承担《小学生数学情意与能力的培养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等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我们将集体备课作为一种课题研究的有效载体,每个教研备课组都承担一个研究子课题,进行专题研究。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研究课题;集体备课的准备就是学习研究;集体交流就是讨论研究;集体备课的决议就是研究方案;课堂教学就是实践;反思就是结题。集体备课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使我校的课题研究得以有效地开展,广大教师不断地总结经验,掌握规律,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使之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实践证明,我校以集体备课为实施“有效备课” 、“有效教学”的载体,切实提高了备课效果,加强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有效促进年级组、学科组的教师均衡发展,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提升。集体备课的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