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提出: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学校教育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系统,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学校系统与社会大系统的信息交换更加频繁、广泛。而基础教育是一个对接整个社会系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大教育,是形成个体社会化最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只有主动与社会沟通融合,调整办学目标,建设开放式学习环境,建立开放式课程体系,构建开放式的现代教育模式,才能求得学校与社会系统的相应平衡,才能让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要求的和谐统一,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学习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和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个体生命价值在与未来的事业结合中得到升华。
“十五”期间,我校结合学校发展需求,在开放德育、开放学习、开放管理诸方面进行过尝试性研究,如“开门办学”、“校本课程开发”、“特色二十分,师生同成长”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更进一步适应学校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体现我校办学特色,“十一五”期间选择该课题,是想通过研究,解决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使课题研究更具成果化,更有执行和推广的价值。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开放教育是相对过于封闭的传统教育现状而言的,它将学校作为一个开放的教育场,不断地与外界物质、能量、信息等进行交流,不断地与家庭、社会、大自然等广泛的联系,通过开放德育、开放学习、开放管理等,促使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主发展,从而开创学校全面走向开放性、民主性和一体化的新格局。
二、检索查新
(一)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述评
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就指出了传统的制度化教育的弊端,提出需要用开放的教育系统代替封闭的教育系统,并号召在构建开放性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化社会。 20世纪70年代,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教育人士在探索适合现代社会、现代经济需要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中提出了开放教育的概念,而且在实践上得到了社会、学校、学生和家庭认可。几十年来已有20多个重要概念应运而生,如开放式课程,开放式教学,开放式学校等。
20世纪末,国内也有部分学校开始进行开放教育的研究:如江苏海门东洲小学在1998年申报的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立项课题"21世纪开放教育办学模式研究",这一课题主要就"办学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资源、教育空间、师资队伍"的开放进行研究,并在实践层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理论上未成系统,实践上未形成模式。又如上海市实验小学从1999年开始进行了小学开放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并被列为上海市级实验课题,经过三年的研究,已于2001年8月出版《超越围墙》一书,对研究成果作系统总结,着力于学校教育的开放、课堂教学的开放、办学策略的开放三个方面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本课题则充分吸收上述借鉴研究成果,着力于学校开放德育、开放学习、开放管理三个板块的研究,并从中总结出小学开放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二)委托武汉市科技局情报中心查新综述
2007年3月2日——7日,我们委托武汉市科技局情报中心查新。
武汉市科技局情报中心根据查新委托单位提供的查新要点和检索词,对国内近十多年的中国基础教育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等14个相关网络数据库进行了检索,检出相关文献5篇。
综上所述:有关于小学开放教育方面的文献报道,且有关于与委托课题相似的小学开放式管理体制、小学开放学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文献报道。除此之外,未见与委托课题其它研究内容相同或相似的文献报道。
三、理论假设
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开放教育,通过构建“开放型” 德育、课程、管理体系,形成开放的德育、开放的学习、开放的管理的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从而使开放教育的理想能够在学校得到真正落实,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共同发展,为创办特色学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校发展充满活力,使教学课堂充满智慧,使学生生活充满朝气。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研究和实践,达到如下目标:
探索实施开放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创建现代化、信息化、开放型学校,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育。
五、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开放德育——三位一体,共同育人
1、德育环境的开放:
学校努力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德育环境,将课堂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即形成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的大德育格局,以促成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让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具有创造性的学校德育教育环境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2、德育过程的开放:
学校确立把德育活动的全过程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吸引学生自主地介入德育活动的过程:
抓契机,学生自主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建舞台,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寻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关注学生的整个生活过程,从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审美生活等方面重建学生精神生活,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方式,使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和谐统一。
把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当成“开放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德育课程活动化、实践活动合作化、德育教育生活化,让德育教育走进儿童生活,走进儿童心灵。
3、德育队伍的开放:
全员育人,树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使学校各方面的力量按学校的培养目标、德育要求、内容和计划,分工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
家校互动,开办“家长学校”进行系列讲座,帮助家长端正教育思想,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代表参与学校德育工作,设立“家长开放日”,随班观摩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社会联动,建立一支校外辅导员队伍,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中学习、进步、成长。
(二)开放学习——师生参与,共同发展
1、开放课程,形成特色化的校本文化
开放课程的重点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生活,体现师生价值,实践创新教育,创办特色学校。
校本课程开发的载体是“特色二十分,师生同成长”活动,即继续坚持每天拿出二十分钟时间(每天下午2:00—2:20),开展以班级为单位,以各班学生和班主任及配班教师共同参与的主题探究式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促进校本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做到:
(1)课题选择的开放
尊重学生意见(让学生自主选择其喜爱的活动内容);
结合师生特长(活动内容尽可能与学生爱好及教师特长相吻合);
体现办学特色(最重要的还是要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
(2)活动时空的开放
学校提供的固定时空是:每天下午2:00—2:20(20分钟)。此时间段的主要任务是:
学生活动信息的综合与反馈;
教师引导与指导,使学生活动更规范、更顺畅;
学生成果资料的整理。
学校提供的非固定时空是:放学后、节假日、“双休”等。此时间段的主要任务是:
收集活动所需的信息与资料;
参与、体验活动的全过程;
争取家长与社会对活动的更多理解与支持。
(3)活动对象的开放
特色活动面向全体学生; 特色活动面向全体教师; 特色活动面向全体家长;
(4)活动管理的开放
班级管理; 年级管理; 学校管理; 形成三级管理体系,确保活动按质按量完成。
(5)活动评价的开放
班级评价:
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的随机评价;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班级活动的阶段性评价。 年组评价: 教师自评; 中期评估评价; 年级组互评。
家长及社会评价:
家长参与实践活动并给予评价; 家长对活动的建议及提供相关信息; 家长参与活动的结果,即活动成果的综合评价。
学校评价:
主题与活动内容的评价; 活动过程的评价; 活动成果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是每周四下午,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学生按自己的特长、爱好有选择地参加活动。真正做到学生人人走进活动,人人享受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发展个性提供一片自由欢乐的天地,形成“纵向深入,横向联体”的实践活动系列。
2、开放教研,建立校本研究的共同体
开放教研是一种集体协作式的研究,即形成研究共同体,并在共同体成员间实现民主合作。
开放教研的主要形式包括:建立学校与大学教授、地区教科研人员的专业研究共同体;建立学校以“名师工作室”、“博客教研”团队为主体的校内研究共同体;建立学校与片区学校、结对学校、薄弱学校等组成的校际研究共同体。
通过开放教研,建立以上三种共同体平衡发展的三维结构,横向是同层级的横向支援,纵向是来自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核心则是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三)开放管理——多元办学,共享资源
1、管理体制的开放:
建立一校多(校)区、一牌多品的开放式管理体制,整合优化教育资源。
2、组织结构的开放:
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完善管理评估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使学校内外协调、和谐发展。
同时,让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使大家都能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掌握熟练的管理技术,参与管理的全部过程,形成自觉的管理行动。
3、教育资源的开放:
让社会教育资源进入学校,让学校资源融入社会。
建立一个网上学校,开放信息资源,与现实学校对接,并作沟通家庭、社会的桥梁,学生开放学习的平台。
建立一支多元化教师队伍,开放人力资源,这支队伍将由在编教师、聘用教师、外聘专家、特长家长、社会贤能组成。
开放学校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服务农民工子弟、服务特困及智障儿童、服务全体学生。
六、研究对象方法
该课题是整体改革实验课题,所以将采取“整体规划、专题研究、重点突破、典型引路、点面结合、滚动发展”的研究思路。
研究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及教师。
研究方法采取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重点是行动研究法。
七、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1、课题申报,2006年。 2、专家论证,2007年2——5月(之间)
(二)研究阶段
2006——2008年 小学开放德育研究 完成研究并撰写相关论文 2006——2009年 小学开放学习研究 完成研究并撰写相关论文 2006——2009年 小学开放管理研究 完成研究并撰写相关论文
(三)中期评估
(四)成果总结(2006——2009年)
结题(2010年10月)
八、人员分工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 职 称 承担主要任务 李 莉 女 36 校长 中学高级 组织实施,过程管理 徐 靖 女 35 副校长 小学高级 小学开放管理研究 熊中霞 女 36 副校长 小学高级 小学开放管理研究 易 雯 女 35 副校长 小学高级 小学开放管理研究 段功勋 男 48 副校长 小学高级 小学开放管理研究 李建红 女 37 副校长 小学高级 小学开放管理研究 闻小宝 男 32 教导副主任 小学高级 小学开放学习研究 彭 娟 女 32 教导主任 小学高级 小学开放学习研究 徐雪萍 女 30 教导副主任 小学高级 小学开放学习研究 李 青 女 35 教导副主任 小学高级 小学开放德育研究 尤竹青 女 27 大队辅导员 小学一级 小学开放德育研究 吴荣俊 女 27 大队辅导员 小学一级 小学开放德育研究 邢宪生 男 53 教科室主任 小学高级 小学开放学习研究
九、保证措施
(一)主要举措有:
1、由课题负责人召集课题组成员对课题总体方案进行论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开放德育、开放学习、开放管理等三个子课题。本着“合作研究、分工负责”的原则,划分各子课题组,明确各子课题的研究任务和分工,拟定各子课题操作方案,通过各类行动研究进行验证,检测效果,并不断进行实践理论的修缮和补充。
2、发动全体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内容,开展具有自身特点的研究活动,要求教师做好个案的积累,把撰写开放教育案例形成一种制度和习惯。
3、课题在课题负责人、主管副校长领导下,由学校教科室主持日常研究工作,按照管理的程序对各子课题进行检查、指导,加强各子课题研究工作的互动,定期编印《小学开放教育策略研究》校刊。
4、每学年作一次阶段小结、展示,及时肯定成果,找出不足,并进行理论总结。定期编印研究文集,并在一定区域内通过现场会推广研究成果。
(二)我们有一支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组成的业务素质精悍又具有“十五”课题研究经验的科研研究队伍;
(三)我们有“十五”教科研奠定的研究基础,有多位常年下校指导我们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工作的专家;
(四)学校行政为课题研究提供经费、时间、人员、场地及其他所需等条件,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并按期结题。
十、预期成果
1、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小学开放德育研究 论 文 李 青、尤竹青、吴荣俊 小学开放学习研究 论 文 闻小宝、彭 娟、徐雪萍、邢宪生 小学开放管理研究 论 文 徐 靖、易 雯、熊中霞、段功勋、李建红
2、最 终 研 究 成 果
小学开放教育研究 研究报告 李 莉
2007年5月10日
方案撰写程序: 课题提出——检索查新——理论假设——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对象、方法——研究步骤——人员分工——保证措施——预期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