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读后感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教师并不是我的第一选择。然而,我还是自缘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开始,我对这一行十分陌生,感觉前面一片迷惘。参加了新教师培训后,我逐渐地对教师充满了兴趣。但对于教师的认识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知道应该“备好课,好备课”、“备学生”、“以生为本”,也记得《英语课程标准》中似乎有这么指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施该教学方法前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看作是备课活动,但具体如何备课并不清楚。看到《有效备课》这本书,此书犹如一盏明灯让我找到了奋斗的方向,如饥似渴地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备课有了几点新的认识: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那么如何做到“备而能用”、“有利于教”、“有利于学”呢?以下结合《有效备课》此书精神谈一下笔者自己的理解。
一、明确教学方向——弄清楚为什么学。
教学目标是备课时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一名新教师备课时往往忽视教学目标的确立,会不假思索地照这教学参考书将教学目标抄下来,没有思考目标是否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其实,确立教学目标是备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确立教学目标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只有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的教学环节才是有效环节,所有教学内容的确立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是有效备课的开端。《英语新课程标准》对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在备课中我们就要从这五个目标着手,把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意识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结合起来,把开发课程资源和合理使用教材结合起来,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备课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依据,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个性化解读教材——弄清楚学什么。
“备课”不是“背课”。有些教师面对一个新知识,常常会不假思索地照搬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它是许多教育教学专家智慧的结晶,应该说是达到教学目标相对比较有效的教学素材。从目前出版的中学英语教材来看,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没有任何一套教材是十全十美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吃透教材,认识到教材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传统的备教材转变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中职《实用生活英语》中的checkinginandboarding以任务型的教学方法来设计的,教材一开始便呈现了几张相关图片让学生回答whatarethey?接着是听力练习让学生看图选择单词的接着便是一段段小对话,然后便是让学生进行情境对话。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这样上,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说问题肯定不大,但是对于我自己所教的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难度就太大了,大部分学生连本课中最基本词汇(如:check-incounter,planeticket,,boardinggate,boardingpass,etc)还不懂,让他们完成相应的听说任务难度可想而知,再加上班级人数多,学生基础差异大,这一节课下来肯定效果不大理想。所以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我就改变了教材的编排体系,采用传统的3P教学模式:先用挂图呈现已学过的图片复习已有的词汇,再引入到课本上所出现的所有事物来教本课的生词和学生在对话中将遇到的难以理解的句子,在这些热身运动完成了之后在让学生做听力和对话,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大部分的同学都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
对于教材,教师要敢于突破教参上的条条框框,打破陈旧的观点,敢于融入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加以科学的、灵活的、有效的处理,合理地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放手去改组教材,拓展教材,超越教材,让教材亲近学生,服务生活,从而保持教师自我处理教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三、关注学生发展——弄清楚怎么学。
在备课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备课过程,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薄弱之处,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在备课中除了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认识水平,预测课堂中学生的反应和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之外,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备课,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的话题和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在备课中多参考他们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角度,使课堂教学尽可能让他们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例如:在教Module10Computers这一模块时,我在上课之前先对班级中学生对于电脑的知识进行了调查,从调查中得知,学生仅仅学过computer这一个词汇,其他的电脑部件是知道的,但对于具体的用途就不得3而知,对于电脑的用途也仅限与打游戏、上网,其他都不大了解。所以我在上课之前便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至少说出8种以上的电脑的用法,同时还让他们用汉语写出如何上网发电子邮件的方法。这样学生在参与备课的过程中为有效弥补空白的知识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就不必为这方面浪费时间了,从课堂实施的效果来看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1、备课应目中有学生。布卢姆指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办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预定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为以及始料未及的想法,因此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过程的开放也许会影响某些课时的教学进度,但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2、备好教学设计。我们要引导教师从一般性备课转变到教学的设计思想上来,实施策略性教学。教学设计的构想是灵活可变的,可以视课堂情境的变化而做出修正。教学设计下的课堂教学更重视教师的机智与学识。华东师大崔允博士认为,教师工作的对象不是相对静止的物,这就决定了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必须面对教育情景中的不确定性、即时性,所产生的不同情况都需要教师去解决、探究。比如课前计划过于充分的教师,上课时对学生反倒不敏感,导致较少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和进行讨论。因此“有效备课”提倡教师备简案(往往公开课就是这样),这对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案作为前期计划,根本无法规定和预期动态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细节,越强调启发、讨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案就越少些规定性,有时完全可以是轮廓式的问题大纲。崔博士还指出,课前计划毕竟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实施时的灵活性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教同年级双班的教师,应是备课用详案,上课用简案,视学生、课堂情景而动。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腾出空来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和需求,教师的教学机智与艺术,更多地体现于细小环节的临机处理中。
3、备好教学方法。同样教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方法不同,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曾经听过两位实习生的课,一位实习生就这个语法内容在黑板上列举了10来个例句,例句浅显易懂,准备可谓充分矣。学生们忙于在下面抄黑板上的例句,教的勤勤恳恳,学的辛辛苦苦,一幅中国传统的、规范的教学图。至于教学效果,那么多例句,学生能记住一、两个就不错了;而另一位实习生首先请三位身高不同的同学上台,她首先指着两位矮一点的同学问了一句,随即写在黑板上:whoistaller,ZhangorLi?同学们认识tall这个词,又见实习老师指着那两位同学,反应过来,用不太齐的声音回答:Liistaller.实习教师又问,如果要表达李比张高,怎么说呢?从而又引出了LiistallerthanZhang这个句型。接着老师又指着身材最高的同学问了一句,写在黑板上:Whoisthetallest?这一次同学们均能回答:Wangisthetallest.然后这位实习教师又用old,young,big,small等词让同学们造句,分组练习形容词比校级和最高级的用法。她的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又贯彻了“精讲多练”这个原则。可惜的是能够如此充分地调动同学们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实习生并不多,相当一部分实习生在备课时未将教学方法写进教案。
四、客观评价反思——弄清楚学得怎样。
分析和认识为什么这样教,该不该这样教,促使教师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分析自己将要付诸实施的课堂操作行为,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反思应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备好课,上完课,这节课并没有结束,课后我们还需要静下心来反思,将自己课前的设计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哪些地方成功,哪些地方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还可以去问问学生课后的感受,以及将这些一课一得写下来,这是最真实的教学一线手记,可以促使教师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科学日益发达信息化的今天,教师要不断补充知识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的东西。新课程提倡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交流合作,教师要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工作,增加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用集体的智慧有效备课,有效教学。
备课是有技巧的预设框框,我们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改革备课形式,丰富备课内容,多一些时效性,进行有效备课,使我们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五、结语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保证,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不再是一个教师单打独斗的单边活动,它应该是多个教师合作的与学生互动的多边资源整合的过程。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怎么做,还要考虑为什么这么做,更要考虑这么做的成果和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