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在备课时,钻研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础出发,编写课堂学习卷.力求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都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以一个生动的例子如入课题,使学生对有理数乘除法有较好的认识,达到在观察中感受,在尝试中探索,在练习中发现,并自主归纳的目的.初一的学生刚迈进中学校门不久,学习压力,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等的转变均使学生感到措手不及.学生刚认识"负数"这个新朋友,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后,学习乘除法,会有一定的困扰.预期学生会在符号上出现问题,故在学习卷的编写中,注意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把问题呈现.我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问题,体现"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为每一个学生着想的理念.一节课下来,学生从生活有趣的"蜗牛爬行"例子,初步掌握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关键所在——符号的确定,然后就都是小学的乘除法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自主学习.同时,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效地进行分层,完成A,B,C组练习,有效地开展课内技能训练. 二,学生从"蜗牛爬行"的例子中发现有理数乘除法与小学乘除法的区别,自主归纳出法则.但由于教学时对全章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把"绝对值"调到最后才学习,所以不能使用书本上的概念.把概念作了改动.现在看来,这个概念可以不体现在学习卷上,在课堂上由学生归纳,老师口头带过就行了.这样更符合"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淡化形式". 三,学生能由乘法派生出除法可转化为乘法的数学思想方法.我在这方面的提示和引导到位,学习卷上"复习倒数"就体现了这点.但学习卷上如果先复习倒数,再引出除法,会更好.另外A组第2个题组提前到"复习倒数"后更合理. 四,本教学设计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学习卷编写的题量不够,大部分学生在30分钟后就完成整份学习卷(包括C组),所以我应该事先准备一些补充练习. 2,学习卷中这类题目设计显得含糊: (―7)×(―4)= (7×4)= 原本是设计第一条横线让学生确定符号,第二条横线才是写计算结果.但由于缺少说明,所以不少学生写成:(―7)×(―4)= 28 (7×4)= 28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类方面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总的来讲,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均能掌握知识,完成教学计划. 附: 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 二,教学设计模式:本案例采用"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编写学习卷,搭建"脚手架",注重课堂内有效进行个别辅导,体现了"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 单元教学模式的理念:"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是主干结构举一反三,学生形成技能的最佳途径是课内有效局部训练,学生形成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在非线性主干结构中主动实践";符合了"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 单元教学模式的操作原则:"削枝强干,淡化形式,精设主干,精选训练,重视局部,注重弹性,课内批改,个别提点,先试后学,先学后教,跨越穿插,循环向前,结构先立,过程突现,独自领悟,合作发潜." 三,教学设计综述 (一)教学概述 本课时教学内容"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重点: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除法运算. 难点:两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与两负数相加和的符号为负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并能通过有理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对应的新课程标准:"学生将学习实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应避免繁琐的运算.","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国家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三)教学框架 (四)教学准备 1,根据教材,学情编写课堂学习卷; 2,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及主动性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五)信息化教学环境及资源 数码投影仪 便于教师讲解示范; 便于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六)教学过程 1,试一试:一只蜗牛在数轴上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好在原点处. 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表示为:= 的意义是= + +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表示为: = 的意义是= + + 对此
请通过四式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说明: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体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类比,使学生发现有理数乘法与小学乘法的内在联系,先试后学,先学后教,同时引出课题. 2,想一想: 归纳小结:两数相乘,符号: ,再把数字相乘.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观察,归纳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由于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把"绝对值"的学习调到本章的最后一课时,所以把课本中的"有理数乘法法则"作了改动,引导学生归纳法则. 3,做一做: ①(―7)×(―4)= (7×4)= ② ―7×4= (7×4)= ③= = ④―99×0= 设计意图说明:明确本课的重点,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时,跟小学的区别就在于确定符号.进一步加深对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4,引出除法: 计算 设计意图说明:从乘法引出除法,使学生掌握有理数除法是可以转化为乘法,体验数学思想方法中的转化思想. (小结一下本课的知识点) 的倒数是 ;的倒数是 ;的倒数是 设计意图说明:复习倒数有关知识,为学习除法作铺垫. 5,完成学习卷,巡堂批改,点评: 设计意图说明:要求全班学生完成A,B组练习,C组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课内批改,个别提点. A组 (开始时间: ) 确定下列两数的积或商的符号(将所确定的符号填在横式) (1) (2) (3) (4) (5) (6) 设计意图说明:考察学生对符号确定的知识掌握情况. 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1)的倒数是 ; (2)的倒数是 (3)的倒数是 ; (4)的倒数是 (5)的倒数是 ; 设计意图说明:复习倒数的有关知识. 计算: (1) ; (2) (3) ; (4) (5) ; (6) (7) ; (8) 设计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归纳出有理数与(-1)相乘得的结果. 计算: (1) ; (2) (3) ; (4) (5) ; (6) (7) ; (8) × = 设计意图说明:灵活应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注重局部,循环向前.可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学习卷. (完成时间: )
B组 (开始时间: ) 计算: (1) ; (2) ; (3) ; (4) ; (5) ; (6) ; 设计意图说明:强化分数乘法运算.可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学习卷. 计算: (1)① ② ③ (2)① ② (3) (4) 设计意图说明:区分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可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学习卷. (完成时间: ) C组 (开始时间: ) 1,计算: 设计意图说明:本节课均练习两个有理数相乘除的运算,此题作为供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为下节课学习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乘除作准备. 2,现有11只茶杯,杯口向上,每次将其中四只同时翻转,称为一次运动,能否经过若干次运动使杯口全部向下 设计意图说明: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完成时间: ) (六)课堂小结: 1,说说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乘除法的步骤. 2,比较一下有理数乘法法则与有理数加法法则.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知识系统化. (七)自我评价:( 学生填写表格) 问题 A组 B组 C组 1,本节课我独立完成了哪些练习 2,各部分我做对了多少题 题 题 题 3,哪些练习我做得比较好 (写题号) 4,我完成个部分练习花了多少时间 分钟 分钟 分钟 5,哪些练习我看不懂题目,不知题目问什么 (写题号) 6,这节课我学会了 . 7,学完这节课,我对 还存有疑问. 设计意图说明:及时给学生一个学习情况反馈,同时也让教师改进学习卷的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