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学设计 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中学 吴文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2、品味优美的语文,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发奋学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海南岛四季如春,从不下过雪。我们虽然没有亲眼看见过雪,更没有亲身体验过雪的凛冽,但是我们绝大多数的同学可以在影视上、网上、书刊上了解雪、欣赏雪景,大家说说你见过的雪是怎样的?(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印象中的雪形状、色彩、情景等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雪》这篇文章,看看鲁迅先生笔下的雪是什么样子的,这“雪”又寄寓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二、朗读感知 1、快读课文,圈点标注不认识的字: 提示: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磬口 粘结 粘连 奁 朔方 撒在 凛冽 2、教师范读: 要求听清字音和语调,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3、齐读两遍。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校正: 提示:前3段写暖国的雪,语气轻柔、平缓;后3段写朔方的雪,语气铿锵有力,富于变化。 三、研读探究 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带着下列问题默读课文: 1、勾画出描写南北不同雪景的语句: 具体步骤: ⑴ 指名朗读描写暖国的雪和朔方的雪的语句。 ⑵ 指名分别概括南北不同情调的雪的特点。 ⑶ 师生共同补充、纠正。板书: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奋飞,旋转,升腾”。 2、对于南北两处的雪,鲁迅更为欣赏哪一处?你是怎样体会到这一情感倾向的? 点拨: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作者在前3段具体描写了暖国的雪,表现了暖国的雪之“滋润美艳之至”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第4段用了一个峻急的“但是”,转入对“朔方的雪”的描述。看似并不需要转折,可加上这个“但是”之后,情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了: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3、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文章蕴含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具体步骤: ⑴ 指导学生阅读课后“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勾画关键性语句,筛选回答问题的相关信息,同时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⑵ 集体交流。 ⑶ 学生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允许有不同的理解。 ⑷ 学生充分发言后归纳小结。 暧国的雪平和,恬静,温润;朔方的雪奋飞,旋转,升腾。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炼,并不能保持长久,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先生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品味语言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本文语言优美精辟,蕴含哲理。希望同学们用情去读,细心品味,从中汲取语言营养。 具体步骤: 1、示例引导: 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句可这样理解:光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这是完全献身的体现,也是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的赞歌。 2、学生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试作简明的点评。 3、集体交流,师生共同评析。 四、结尾 1、分男女两组,进行朗读比赛。女生读前3段,男生读后3段。 2、你认为本文对你自己人生有什么启发? 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关键词句参考: 树立远大理想 美好人生 顽强意志 战胜挫折 在逆境中抗争 为……奋斗等等 3、布置作业 练习第1、2小题。 五、拓展延伸 1、诵读全文,加深理解。 2、阅读《野草》中的《秋夜》、《好的故事》、《腊叶》。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雪,鲁迅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雪》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