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玲 因为政治上原因,台湾的中小学国文教材一直没采用鲁迅的作品。最近台湾师大国文系专任教授潘丽珠在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国语文教学活动设计》一书中向学生们力荐鲁迅等一批大陆作家的作品,认为多读大陆作家的作品“有益于学生胸襟的扩大与涵养的深化”。 潘教授运用威廉姆斯的创造性教学模式,以鲁迅的《风筝》为例,进行了教学活动的设计。她以为鲁迅作品的风格与文章中所透露出的人性思辩,是授课的一个重点。文中哥哥与弟弟的心理推敲,也是教师可以发挥讲课魅力的另一个着眼点。此外,与作文结合,经由活动之后再命题写作《风筝》,让学生有切身的感受。 潘教授将教学活动分成三部分:一是分组讨论五个问题。1.作者毁坏弟弟的风筝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说出来与大家一同思考。2.你认为作者的弟弟真的忘记童年时的这一段往事吗?无论“是”或“否”,请说明你的想法。3.作者沉重的心,有无因弟弟的回答而得到解脱?为什么?4.“风筝”对作者来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原因何在?5.“风筝”对你来说,具有什么象征意义?潘教授要求学生将讨论的过程记下来,作为一次平时考察。之后请小组代表上台报告讨论的结果。 二是心理分析游戏。她问学生:“如果你是弟弟,当哥哥将风筝毁坏时,你的反应是怎样的?”她提供了四种答案供学生选择:A像文中的弟弟一样,绝望地站在小屋里。B马上哭哭啼啼跑到爸妈那里去告状。C冲上去奋力阻挡,不让哥哥为所欲为。D对哥哥大声地说:“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好处。”当所有学生做好选择以后,潘教授为他们提供“心理解析”。选择A者,个性较为懦弱,逆来顺受不见得不好,但是注意不要总是让人牵着鼻子走。选择B者,个性较为婆婆妈妈,喜欢唠唠叨叨,做事要注意莫太依赖别人。选择C者,个性较为强悍,具正义感,做事要注意不要过于冲动。选择D者,个性较为冷静,做事要注意行动力,不要想太多。 再问第二个问题:“如果你是哥哥,当弟弟说不记得风筝被毁坏的事时,你的反应是怎样的?同样提供四个答案供选择:A像文中的作者一样,心情依旧沉重。B立即高兴地大喊:“真的吗?太好了!”C给弟弟一个热情的拥抱。D再三追问弟弟是否真的忘记。提供的心理解析是:选A者,属比较悲观的类型,思考事情喜欢往负面的方向想,个性要开朗、活泼一些才好。选B者,属比较开朗的类型,喜欢结交不同个性的朋友;但做事要多培养一些责任心。选C者,属喜欢拥抱温情的类型,容易被温馨的事情所感动;但做事要注意周详地计划并切实执行。选D者,有怀疑论者的倾向,好像不容易相信别人;要多学习放开心胸。 潘教授认为,以上虽是游戏,但借此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个性,适时加以引导。在活动时,教师不宜过于严肃。 三是放风筝,写作文。提醒学生除了风筝的制作、放风筝的过程,不要忘记风筝的象征意义,作文题目必须在学生放风筝回到教室后即宣布,请学生回家构思,在下一节作文课时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