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在鲁迅先生的故乡――浙江绍兴举行。
没有奢华的舞台,镌刻着鲁迅头像的石墙就是整个背景,那在沉默与淡笑中透出丝丝冷峻的“大先生”浮雕,却比任何布景都生动,比任何色彩都饱满;没有喧嚣的仪式,获奖作家坐着乌篷船 ,沿着鲁迅故居、百草园旁长长的河道,一路荡来,令人回想起文学的峥嵘岁月和不朽情怀。
7个奖项32部作品,或明快细腻,或睿智深邃;或高蹈轻扬,或隽永俊逸;或秉持民间立场抒发赤子胸襟,或回溯往昔叩敲激情岁月;或执着道德批判维系人性尊严,或呼唤时代精神重铸民族灵魂。作家们以如椽大笔,描绘了人的跌宕命运,挖掘了现实生活的丰沛意义。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奖诗集《只有大海苍茫如幕》是众望所归的优秀作品,诗人于坚执著于对本土资源的开掘,他的诗行自由地穿行于广阔的生活场景,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报告文学获奖篇目《用胸膛行走西藏》是作者党益民36次穿越西藏,用泪水和心血写就的英雄篇章。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感慨,“鲁迅文学奖,不仅是对这个时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发现与关注,更是对我们文学理想的见证。”
近年来,鲁迅文学奖,这个以中国新文化运动伟大旗手命名的国家级文学奖,因涉及广泛的题材、体裁,及时反映当前文学创作成就而备受关注;这个见证时代精神的文学奖项,植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同西班牙语的塞万提斯奖、英语的布克奖、法语的龚古尔奖、德语的毕希纳奖等世界著名文学奖一样,不仅成为衡量一个民族文学成就的旗帜,更成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展示。
在鲁迅故乡,许多作家在追问:“假如鲁迅先生地下有知,对这个伟大时代,会作何感慨?”
历史无法设问,但无疑,对日新月异的生活景象,那个从“百草园”走向“三味书屋”的少年一定会多些快乐,那个“醉眼蒙眬上酒楼,彷徨呐喊两悠悠”的勇者一定会少些迷惘,那个“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的“佛子”一定会更加宽柔,那个希望“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的战士一定会有新的感悟。
文学是社会历史的记录者和推动者。在血雨腥风的年代,新文学运动唤醒了人们对旧社会的反思,以鲁迅为主将的一大批作家打开了旧中国“铁屋子”的门窗;在如火如荼的和平建设时期,文学承载着“讴歌人民、昭示光明、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新使命。
今天,党的十七大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文学工作者更是肩负重大责任。多一些沉淀积累,多一些坚韧、坚守与担当,多一些民族自信,多一些中国原创、中国风骨和中国气派,这样才能促进文学的大发展与大繁荣。
“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心怀广大,致力于文学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与担当;像鲁迅先生那样,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形式,表现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貌。”这是鲁迅文学奖对作家的谆谆嘱托,也是广大读者对作家的殷殷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