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湖北省麻城市闵集镇中学 董德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 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把握文章的主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鲁迅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教学重点】 1、领悟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通过复述课文,学习本文选材、组材的技巧。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 1、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 2、有些难解的词语。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与学互动步骤〗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童年》,在播放歌曲时,老师在一旁解说: 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1926年9月18日,,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哪些不同? (板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朝花夕拾》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十篇散文和《〈朝花夕拾〉小引》《后记》,其中前文篇是鲁迅在北京期间写的,后五篇是在厦大期间写的。《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自读感知,积累生字生词 1、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攒 拗 确凿 菜畦 桑葚 臃肿 脑髓 相宜 书塾 方正 博学 蝉蜕 蟋蟀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倜傥 2、结合语境理解上面字词的含义,根据你的理解至少用上上面的四个词语说一段话。 四、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从文题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 2、学生探究: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从题目看,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那么他们各自的起止段落在哪里?哪一段又是过渡段?请大家合作探讨。 明确: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9: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 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 五、布置作业,学生活动 1、阅读1~8段,以“一个( )的童年”说一段话或给这几段加一个小标题。 2、阅读10~24段,以“______ 的读书经历”说一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学习本文选材、组材的技巧;初步理 解文章的主旨。 〖教与学互动步骤〗 一、温故而知新 上节课我们对鲁迅的这篇散文做了整体把握,我们在上节课布置了两个作业题,下面我们来探讨第一题,请大家踊跃参与。 明确: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1、有趣的景物。 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 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二、合作交流,感悟探讨 1、作为散文,要有文眼贯穿其中,你认为1~8段的文眼是什么? 明确:“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画龙点睛,成为这几段文字的文眼。 2、学生赏读第二段,感悟探讨这段文字写景的妙处: 明确: ⑴ 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写形、声、色、味,写春、夏、秋景的相关内容) ⑵ 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分析写景的顺序: 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 ;再由高到低写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菜畦、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⑶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这些写出了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⑷ 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引导学生揣摩词、句,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⑸ 善于运用联想:作者由何首乌根联想到吃了便可以成仙,从而表现了百草园的有趣,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拓展延伸: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有什么好处呢?能否模仿课文,用这个句式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呢? 教师示例:(体现有趣的景物很多。不必说明亮整洁的教室,干净舒适的食堂,环境宜人的寝室,也不必说优美动听的音乐铃声,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单是文化长廊一带就有无限风光。) 3、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了美女蛇的故事。下面先请一位同学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其余的同学思考: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由赤练蛇而写到美女蛇,这是什么表现手法?能否从学过的文章中再举出一两个使用这种手法的地方? 明确: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这是运用联想的表现手法;《天上的街市》也运用了联想,由地上的街灯联想到了天上的明星,再到天上的街灯和街市。 4、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 拓展延伸: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请你也用上一系列的动词来介绍你曾参与的一项活动。(如溜冰、跳马、骑自行车、钓鱼等) 5、总结: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这么有声、有色、有趣、有味,实际上百草园其实很普通,而且作者在文章中也提到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是荒园”。既然这只是一个只有野草的荒园,为什么作者把它看作是“乐园”,而且写得这么有趣? 点拨:作者很怀念在百草园的生活,这是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回忆是美好的。可见童年的鲁迅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好奇、天真幼稚的孩子。 6、学生品读过渡段: 探讨: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明确:应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出鲁迅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震荡、依恋、无奈,从而表现他对百草园的眷恋、惜别之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重点理解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探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在文中的关系。 3、讨论文章的主题。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百草园给鲁迅无限的乐趣,鲁迅也在一天天的长大,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婴儿他就告别了百草园,开始了他的三味书屋的生活。这节课我们首先看看他在这里怎样生活。 二、合作交流,感悟探讨 1、学生活动,默读10~24段,思考下列问题: ⑴ 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你能用平面图画出来吗?为什么中年的鲁迅还记得这样清楚? ⑵ 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你认为他是一位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作者对他态度如何? ⑶ 为使人物形象生动,文章对这位老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⑷ 作者在这里读书快乐吗?我们第一节课提出的第二题应怎样说? 为完成上述四题,八人小组展开讨论。 明确: ⑴ 学生根据第10段的叙述来画。他记得这样清楚,可见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 ⑵ 他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先生。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鲁迅对先生的态度是: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⑶ 鲁迅从以下几方面对他进行了描写: ① 神态描写: 如“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② 动作描写: 如“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③ 语言描写: 如“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 强调:刻画人物。我们要根据中心的需要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 ⑷ 学生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无味的,或者认为这里的生活也让人难忘也有欢乐的。(只要紧扣文章内容来谈,言之有理都可,应给于肯定。)如认为枯燥无味,可从繁琐的礼仪、教学方式的单调、不允许学生提问、不准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等方面来谈。认为欢乐,可从老师较为开明、老师知识渊博、有机会便跑出去玩、老师读书入神可在座位上做游戏画画等角度来谈。 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⑴ 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⑵ 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⑶ 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学生合作探究,大胆发言,只要有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3、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⑴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⑵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⑶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 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 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 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三、拓展延伸 1、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们在一天天的长大,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见解和思想。你有自己的烦恼吗?把它说出来,让我们来给你化解化解。 2、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你认为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哪些方面需要改革?试谈谈你的看法。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