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语三三10.王珏.在加拟诗意小标题活动中学《故都的秋》.中学语文 ,2005(15) 教授郁达夫《故都的秋》前,上网查阅了大量教学资料,发现许多教案上对五幅秋景图的概括都极粗略,最通行的一种概括是“秋花图、秋槐图、秋蝉图、秋雨图、秋果图”,这种概括既格式单一、词语重复,又体现不出本文以情驭景、景中显情的主要写法。而文中五幅画面不但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美,而且体现了情景交融的诗意特质。诗意的文章呼唤诗意的课堂,因此我在教学中萌生了一种想法—— 寻找一种诗意的概括不更好吗?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引领学生分析文本,收到了良好效果。 上课伊始,我首先提出主问题:作者在文中描绘的五幅秋景图,是映射作者悲凉心境的一面镜子。请同学们思考每幅画面都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和作者抒发的情感是怎样融为一体的?试给每幅画加拟一个诗意小标题。接着向学生讲明小标题要符合以下五项要求:①涵盖每幅图中的核心意象,②体现作者“清、静、悲凉”的情思,③富有诗意趣味,④尽量选用原文字词,⑤采用四字格式。然后给学生搭建平台,出示西湖十景中最有诗意的四个景点名:柳浪闻莺、曲院风荷、三潭印月、断桥残雪,引领学生赏析景点名的诗意趣味,并从中总结拟名的规律,如“断桥残雪”在“桥”和“雪”两个景物名前各加上体现景点特色的修饰语“断”和“残”,就从形色上突出了出雪的若有若无、明暗相间之美。下面就是这节课的师生交流研究成果过程(“生”后加圆圈的序号表示每组首席代表): 生① 第一幅画中景物有牵牛花、天色、日光、驯鸽飞声和破屋断垣等景。其中破屋断垣点明人迹罕至,庭院深深。写驯鸽飞声以动衬静。从树的密叶间漏出的日光是极弱极暗的,既透出几分冷落与萧条,也突出小院的静谧,而细数这样的日光,可见作者内心是伤感落寞的,与王安石“细数落花因坐久”有异曲同工之妙。牵牛花的蓝色(冷色)更增添了人内心的几分悲凉,疏落尖细的秋草让人自然想到已至暮年、两鬓染霜,而秋草陪衬秋花更有美人迟暮的感伤。整幅画面使人觉得秋深似海,迎面扑来的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清冷感觉。所以我们组从整幅画面“静”的主调上拟题为“小院静观”。 生2 我认为“小院静观”缺少诗的意境,因为标题中无中心意象。第一幅画作者着意描绘的是牵牛花,除写它让人感到悲凉的冷色外,还写了它的周遭环境—— 破壁残垣和“使作陪衬”的秋草,从色形和生长环境两方面细描细绘,表现作者心境的悲凉落寞,所以我认为拟成“残垣蓝朵”更切合第一幅画。 师 同学们觉得这个同学的分析是否有道理? 生3 我觉得他的分析能以点带面,抓住中心意象,而且读到这个命名就让人想到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的诗句,深得意象组合的妙处。 师 确如同学们所说,“残垣蓝朵”运用古代诗词曲名词意象叠加的方式创造了诗意。实际上古诗中有许多以名词意象叠加的方式组成的名句,如李商隐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下面请第二组同学发言。 生④ 第二幅画描写重点是槐树落蕊,作者用“像花不是花”和“落”字修饰中心意象槐蕊,这自然使人想到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落花”,文人见落花而伤春,又透出几分悲凉来。由“落蕊”更要想到“落叶”,落叶是秋天的季节名片,最能代表秋的悲凉,所以后文引用“梧桐一叶落而天下知秋”,一个“落”字既使人想到西风渐紧、黄叶满地的肃杀秋景,也使人想到“无边落木萧萧下”“碧云天,黄叶地”等描写秋天落叶的诗句。而文中“铺”字恰好体现了“落”字所表达的神韵。所以我们小组加拟标题为“落蕊铺地”。(同学们一齐鼓掌。)师赢得掌声是对你们小组最好的肯定,真是字字有着落,可谓鞭辟入里。没有广泛阅读诗词的文学积淀,分析不能达此程度。 生⑤ 第三幅画的中心意象是秋蝉,文中形容秋蝉声音的词主要有“残声、啼唱、嘶叫”。我们觉得“嘶叫”的“嘶”字写尽了秋蝉生命将走到尽头的悲哀,自然让人想起“蝉嘶败柳”的寒秋图,怜物伤怀,悲从中来。而古诗词中又常将“秋蝉”称作“寒蝉”,如“寒蝉凄切”,这是因秋后的蝉活不了多久了,一番秋雨之后,蝉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寒蝉”就成了悲凉的同义词,所以我们小组拟题为“寒蝉嘶鸣”。 师 对“嘶叫”一词赏析很到位,可是你们组是否探讨了“残声”和“啼唱”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 生6 “残声”是秋蝉生命即将终止时发出的断断续续衰弱之声。“残”字让人感到人生苦短,凄清悲凉心境油然而生,古诗中也常有“残阳、残月、残云”等意象,这个字传神、有诗意。“啼唱”以拟人手法表明作者对这个“家虫”喜爱之情,作者称它的叫声是“北国的特产”,赞美中流露出作者心境的悲凉。而且以动衬静,更显出凄清之美。 师 同学们联想咏秋诗句赏析秋景图,这就是以文解文的阅读方法。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一首诗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要鉴赏写秋抒情散文,最有效方法就是调动自己阅读积累的咏秋诗文。 生⑦ 第四幅画写都市闲人桥头闲话秋凉,画面主题就是“天凉好个秋”。这个“凉”字应是这幅画的神,其含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话凉的背景—— —“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这个背景会使人产生无数联想,由雨后的树可想到残存在光秃秃枝上的几片枯黄叶子在飒飒秋风中低吟,桥面上满是雨水浇过的黄叶,人站上去倍感逼人的凉意,立于桥头的都市闲人似乎看见桥下片片枯叶随流水而漂去,自然发出“流水落叶秋去也”的感慨,产生见落叶伤秋、见流水感时的悲凉心绪,人生易老、盛年难再的愁情也袭上心头,因此“雨桥”一词是概括话秋凉背景的最佳词语。二是话凉的语调—— 单从都市闲人那两句话,就会觉出—— 天气转凉了,一年中剩下的光阴已不多了,人到中年剩下的光阴也不多了。作者又刻意描绘了那对话的语调—— 凉字“念得很高”且“拖得很长”、层字“念错的歧韵”,这就把都市闲人生理和心理上的浓重悲凉淋漓尽致表达出来了,所以,“微叹着互答着的说”,一个“叹”字最具神韵,而且文中倒数第三段阐述悲秋是历久不衰的文人职业病。所以我们组仿造西湖十景中“花港观鱼”“黄龙吐翠”的语法结构,拟写了小标题“雨桥叹凉”。 师 联想和想像是文学鉴赏的双翼,同学们既能深入文中创造的意境,展开合情合理的想像,又能从西湖十景命名方式中得到诗意命名的启发,分析得有条有理。实际上许多景点都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字格,如康熙皇帝给承德避暑山庄三十六个景点的命名均是“梨花伴月”这样的四字格式。同学们游览祖国风景名胜时要留心观察思考,注意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下面讨论第五幅画面。 生⑧ 第五幅画面的核心意象是果,文中提到“枣子、柿子、葡萄”,金秋的累累硕果本让人喜不自胜,作者却独喜欢“淡绿微黄”(冷色)且小如“鸽蛋”的枣子,作者不仅从色形上突出秋枣青涩未熟,还特别提及枣子“成熟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这一时间,认为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是“北国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ColdenDays”,这是因“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反复强调枣子未成熟的时间是“最佳时日”,作者的话外音就是“月盈乃缺,花满则落,物盛则衰”,留恋秋的“胜日”就是感叹光阴飞逝、人生苦短。所以用“胜日青枣”更能映射出作者悲秋的心声。 师 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同学们给五幅秋景图分别加拟了诗意标题。披文入情,沿波讨源,既体味了故都的秋声、秋色和秋味,也领悟了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作者悲凉情思。这恰是本文主要写法—— 以情驭景,景中显情。那么作者为什么用赞美笔调浓墨重彩描写悲凉秋景呢?课后请同学们到电子阅读室上网查阅本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材料,然后整理成文,供下节课交流。 教学启思:为了从较高的文化立意上诗意地解读本文,课前我让学生阅读积累咏秋名句名篇,课上我以指导学生赏析五幅秋景图为切入点,以加拟诗意小标题为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以情驭景、景中显情写法的理解。由于设计的主问题具有趣味性、开放性和可研究性,课上又采用分组讨论、首席代表发言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把解决问题权交给了学生,给学生思考和领悟的空间,因而在品味语言过程中,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恰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实践证明:只有精心的预设才能有精彩的生成,而因文制宜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和设计最佳的主问题则是课堂教学出新的关键。(作者通联:吉林永吉实验高中)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静女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在加拟诗意小标题活动中学《故都的秋》.详细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