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语三二 82.韦璟珠,赵同宇.晓风欺弱柳,残月隐悲凉——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解析.阅读与鉴赏(教研版) ,2006(1-2) 《雨霖铃》被称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雨霖铃》( 寒蝉凄切) 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柳永,生卒年不详, 字耆卿, 初名三变, 排行第七, 故称柳七, 福建崇安人。因他的一首《鹤冲天》中有“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以及“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等词句, 仁宗知道后认为柳永过于狂妄, 不准录取, 从而招致他屡试不第。柳永一生穷困潦倒, 仕途坎坷, 以致颓废放纵。晚年才考取进士, 做过屯田员外郎一类的小官, 世称柳屯田。柳永是北宋时代大量制作慢词的第一人。他通晓音律, 熟悉旧调, 并善于吸收民间语言。其词明白晓畅, 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 既能歌柳词”(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 。其作品概括为三类: 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 二是写男女情爱的苦痛, 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其作品往往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成熟的文学样式。 《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 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 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层层铺叙, 情景交融, 委婉多致。表现了柳词的“细密而妥溜, 明白而家常”( 刘熙载《艺概》) 。但全词情调过于缠绵, 低沉伤感, 有消极影响。 词以“伤离别”为主线, 目录清晰。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 清秋节令的“寒蝉”, 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 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 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 “都门”三句, 写离别时的心情。设宴帐中, 本欲多“留恋”片刻, 怎奈“ 兰舟催发”, 这样的饯别酒, 饮起来怎能不“无绪”? 欲留不得, 欲饮无绪, 矛盾之极。“兰舟”, 相传鲁班刻木兰树为舟( 见《述异记》) , 后用兰舟作船的美称。“执手”两句, 将惜别推向高潮。手拉着手面对依依惜别的恋人, 泪眼对着泪眼, 纵有千言万语, 因悲痛气塞而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是分别时的情景。对照苏东坡的悼亡妻的《江城子》中“相顾无言, 唯有泪千行”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此情。以上三小节极尽了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念去去”两句, 则承上启下, 笔随意转, 有如浩瀚长江, 一泻千里。千里烟波, 楚天空阔, 设想到别后的道路遥远而漫长。就此一别, 人各东西, 对情人的思念有如楚地沉沉烟波, 伴随情人左右。 下片以“多情自古伤离别”起承上下文。人间最苦是情种,“离别”是导致“最苦”的直接原因,“更那堪”在“冷落清秋节”之时。“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酒入愁肠愁更愁, 词人因“无绪”而饮的闷酒极易使人沉醉。设想一下, 词人追随载着情人的兰舟, 沿着栽满杨柳的汴河岸, 一直追下去, 直到残月西沉, 晓风渐起, 才吹醒痴情的词人。杨柳是古代最能代表惜别之物, 故汴水两岸广栽杨柳。“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代表了柳词通俗、以白描见长的风格。宋代俞文豹《吹剑录》载: 东坡在玉堂, 有幕士善歌, 因问:“我词何如柳七? ”对曰:“柳郎中词, 只合十七八岁女郎, 执红牙板, 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指苏东坡的词) 须关西大汉, 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段话说明柳词婉约缠绵, 苏词豪放旷达两种不同的词风。“此去经年..”由今夕推及经年, 由眼前的“无语凝噎”设想到“暮霭沉沉楚天阔”, 更推及“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一波三叹, 想象别后相思的苦况, 更深一层。“凄、苦、惨、悲、痛、恨、愁”贯穿始终, 令人不忍再读。这首词写来极有层次、曲折回环, 以千种风情衬尽了羁旅愁苦, 人间别恨。真可谓相见难, 别更难。 《雨霖铃》抒写柳永在汴京同恋人分手时的离愁别恨, 艺术手法相当高。概而言之有: 一、托物言情, 广用白描。如“ 寒蝉凄切”“ 骤雨初歇”“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白描手法运用得相当好。刻画人物神态, 如“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临别时千言万语, 竟无从说起。几笔勾勒, 传神地道出情人分手时那一刹那的内心世界。再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托物言情, 展现情思: 捕捉了月西沉、天将晓的情景; 杨柳岸使人联想到折柳赠别的习俗, 依依杨柳, 绵绵别情。 二、点缀渲染, 恰到好处。刘熙载《艺概》中谈到: 词有点( 点缀) 、有染( 渲染) 。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 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 不得有它语相隔, 隔, 则警句亦成死灰矣。此意乃是以画法论词, 从中可看出柳词中有画, 反复渲染。既精雕细刻, 又大胆泼墨, 前后照应, 委婉自如。柳词的点染技巧, 确实达到很高的成就。柳词对苏轼、秦观、周邦彦等名家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影响。但也应看到柳词有的句子过于平俗, 尚欠文雅。 (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北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