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商隐《锦瑟》赏析.
|
高语三二 75.李灿明.情怀历乱,怅触人生——李商隐《锦瑟》赏析.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06(6) ◎ 原文 锦瑟①无端②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③迷蝴蝶④,望帝⑤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⑥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⑦。 ◎ 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今河南沁阳县人。出身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十七岁时就受到牛僧孺党令孤楚的赏识,被任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时,受到令孤楚的儿子令孤绹的赞誉,中进士。次年受到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的宠爱,任为书记,并娶他女儿为妻。唐朝中叶后期,朝政腐败,宦官弄权,朋党斗争十分激烈。李商隐和牛李两派的人都有交往,但不因某一方得势而趋附,所以他常常遭到攻击,一生不得志,没有任过重要官职,只是在四川、广西、广东和徐州等地做些幕僚的工作。四十五岁时死于郑州。 ◎ 注释 ①锦瑟:装饰华美的瑟。 ②无端:没有理由。 ③晓梦:指天将亮时做的梦。 ④望帝: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⑤迷蝴蝶:指对自己与蝴蝶之间的关系迷茫。 ⑥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 ⑦惘然:迷惑怅惘,若有所失。 ◎ 翻译 华丽的古瑟怎么会有五十根琴弦?一弦一柱让人追忆已逝的华年。 像庄周拂晓时梦蝶我很感迷惑,最终把爱心托付给心爱的杜鹃。 我为之悲伤像月明沧海有泪有珠,昔日如蓝天良玉化作缕缕青烟。 此情此景不是等到追忆才发生,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已迷惑茫然。 ◎内容导读 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水流年的追忆。诗的颔联与颈联是全诗的核心。面对群雄逐鹿,变化剧烈的战国社会,庄周产生了人生虚幻无常的思想,而李商隐则是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动乱、命运如浮萍而用此典。同时还包含着他对爱情与生命消逝的伤感。他似乎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与怨愤倾泄出来。诗人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深沉的悲伤,只能托之于暮春时节杜鹃的悲啼,这是何等的凄凉。 颈联紧接颔联,“珠”、“玉”乃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诗人借这两个形象,体现自己禀具卓越的才德,却不为世用的悲哀。 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写作赏析 《锦瑟》,虽属于作者晚年回忆之作,有些朦胧,却历来为人传诵,堪称最享盛名。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运用了典故、比兴、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它们创造出明朗清丽、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华年”二字。华年,即“美丽的青春”。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下句中的望帝,即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退隐禅位,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达到一个高潮。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引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在诗人笔下,已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对于诗人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蓝田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作者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作者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感染于人者至深。 ◎阅读感悟 总会有这样的时候,当我们独自面对内心里隐秘的情感,即便是着笔于日记,也不甘将它清楚地倾诉一番。因为那更多的是一种情绪,是一种包围和浸润我们的气氛,就像海水里沉潜的一艘古船,再无上岸的企盼,一任它默然荡漾着积久的灰尘和深绿的水草叶片,柔美,寂寞,无望。然而,就在这绝寂的身心里,却埋藏着一个无声的呼唤,呼唤给谁听呢?给自己,给那过往了却迟迟不肯离去的故事,那一曲无人猜透、无有知音的凄凉传说。 然而,我们并不一定非要追究李商隐自己当年在此诗中所寄托的感怀,最重要的在于,像这样一首诗,我们喜欢:喜欢它带给我们的那神秘而朦胧却道尽一切的感觉,喜欢它能述出我们所拥有却无法表达的心迹,尽管它可能与诗人当年的心境相去甚远。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所喜欢的每一样东西无不带上自己主观的判断和喜恶情绪,我们其实并不要求一个标准,也不希望别人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我们。我们要做的,就是欣赏,就是体味,就是用古人的倾诉来传达自己的心声。只要它能契合我们的心,就值得我们一生珍爱。凭了这一份默契,我们可以纵情吟诵这样的千古名句;锦瑟无端,心情也无端,或许多年以后,我们还会轻吟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诗句来纪念今日的感动。 □ 湖南朝阳国际实验学校语文组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静女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李商隐《锦瑟》赏析.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因《锦瑟》而想起的 |
下一篇文章: 李商隐《锦瑟》诗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