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J >> jing >> 静女 >> 正文

 

读王维诗《山居秋暝》.

高语三二 71.马丕环.“随意挥写,得大自在”——读王维诗《山居秋暝》.阅读与写作,2005(11)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这首诗写于诗人的晚年, 主要描写他居住的终南山秋天月夜的景色,以展示出一种闲适
的意境, 抒写自己宽畅的情怀。诗人把秋光写得与春光同样的绚丽多姿,清新自然, 别有一
番境界。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价这首诗时说:“随意挥写, 得大自在。”诗着笔细腻, 面鲜明, 形象生动, 是一首有名的山水田园诗。
        首联写初秋山雨后青葱凉爽的特定的自然景色。诗人以疏淡的笔墨点染出时间、地点、节令, 既巧妙地导出了“山居秋暝”的主题, 又从总体上敷设了诗中所
写景物的背景。上句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山居”。“空山”, 指幽深静谧得有些朦朦胧胧的山。唐人爱用“空”字作山林的定语, 而王维尤甚。如“空谷归人少” (《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 、“夜坐空林寂”(《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空山五柳春”(《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空山不见人”(《鹿柴》) 、“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等, 大概出于诗人“晚年唯好静”的性格, “空”字无疑最能烘托他那种幽静空寂的主观感受了。“新雨后”, 刚下过雨之后。“新”字一扫秋雨凄迷的氛围, 而给面增添了生气勃勃的清新色彩, 令人感到“晚来”之秋景倒也别有一番神韵, 尽可娱目舒怀。下句点出“秋暝”。“晚来秋”, 是说新雨过后, 晚风吹拂, 秋意更凉。“秋”字, 既点明题意, 又表现出晚来秋寒袭人的感觉。诗人一反过去诗人悲秋的惯例, 预为全诗奠定了自得其乐的感情基调。
        颔联承上进一步描写山中阵雨刚过、明月初升的景色。笔端清澈, 绘事如。上句从目中所见着笔,是仰看。雨后晚晴, 青天无片云, 明月的清辉洒遍松林。给洗涤过的山林打出了片片亮色。下句从耳中所闻表现, 是俯闻。雨后水涨, 山间石上, 漫过淙淙的流泉。诗人在这里频移视线, 多方描绘, 通过明月、松间、清泉、石上四种景物的艺术组合, 上下推移,
远近变换, 用富于声、光、态的语言, 刻画出寂静中的自然动态, 展示出一幅清空、明净而充满生机的图画, 又具有音乐的天籁。魏文帝的“俯视清水波, 仰看明月光”, 也同样写到了水、月, 但两相比较, 诗人这两句诗色彩层次更见丰富。松间明月不仅有“明月光”的皎洁, 同时还有松林的幽深; 石上清泉不仅有“清水波”的碧清, 同时还有石滩溪水的清浅。从声韵上看, 这两句诗也很有特点。上句发音分别为齐齿呼、撮口乎、合口呼、齐齿呼和开口呼, 在音韵上大致是由敛到放, 与月色下彻、松林之间枝影横斜的景色相切合; 下句“清泉”二字为舌尖前音,“石上”二字为舌面音, 而“流”字则为带有边擦的喉音, 整句的音节则由碎而圆, 和泉流石上清脆流动的面相适应, 音调与诗情的融合无间, 充分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艺。
        颈联写山居的幽趣, 承上由写景转入人物。“竹喧”,指竹林中的笑语喧哗。“浣女”, 洗衣服的女子。“下渔舟”, 指渔舟下水。竹林里一片欢声笑语, 原来是浣纱女子正伴着天上的明月欢乐地回家; 湖面上波起浪涌, 荷叶摇荡, 原来是一只只小小的渔舟从莲塘中轻轻驶过。诗人以“竹喧”点染洗衣妇女的喜悦心情, 以“莲动”烘托渔舟返航的场景, 用热闹的字面反衬幽静的境界。按常理这两句诗的词序应该是浣女归而“竹喧”, 渔舟下而“莲动”, 诗人却倒果为因, 通过句式的变化, 以“竹喧”、“莲动”两个先闻先见的声响和动态作为“浣女”、“渔舟”入画的引子, 如此处理, 既对“浣女”、“渔舟”起了富于情趣的烘托作用, 又使“归”“下”的动作获得了持续性。这样大大地增强了景物的动态感, 从而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的余地。诗人寓静于动, 以动显静。上句写岸上,未睹其人, 先闻其声, 是有声动景; 下句写水中, 但见莲动, 不闻水响, 是无声动景。诗水陆兼顾, 以动显静, 构织成了一种静而不孤寂阴森、动而不喧嚣聒噪的深幽宁静而又清新活泼的生活场景。以上四句全力描写秋山“雨后”、“晚来”的景色和气氛, 前两句侧重于写物, 后两句侧重于写人, 二者互为映衬, 宛如一幅恬静优美而又层次分明的山水, 又如一支恬谧优美的抒情曲, 读者自可从中体味出和平安谧中的生意盎然, 或生意盎然中的和平安谧。
        尾联诗人自道其乐, 以美景留人作结。“随意”, 唐人口语,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尽管”。“春芳”, 指春天芳菲美景。“歇”, 消歇。“王孙”, 原指贵族子弟。这里泛指山居的人。当然也包括诗人自己。刘安《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 山中兮不可久留。”原是淮南王刘安写的招隐士之词, 诗人这里反其意而用之, 暗寓自己决意归隐秋山的希望。诗人指出, 芳菲的春天过去了, 就随它过去了吧, 于今秋天的山野, 不是也很美丽么。人们尽可以留在山中。
我国古代山水诗的民族特点是在景中寓情、情景交融中表现诗人的“兴谕”和“心素”。他们借山水以化其郁结, 借歌咏山水以表现诗人的清洁孤高的人格和不同流合污的品质, 在表现自然美的同时表现诗人的品格美。王维也不例外。他晚年受到奸相李林甫的排挤打击后, 官场上很不得意, “自顾无长策, 空自返旧林”便成了他唯一选择, 归隐山林、寄情山水, 便成了他用以表达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懑与他对生活理想的执着的一种曲折的表达方式。所以诗人的笔下, 虽然春光已逝, 百花衰歇, 但秋景更佳, 秋色迷人。面对此情此景, 诗人由衷地发出了“自可留”的愿望。所以他的山水诗明显地带着封建士大夫阶级的孤高、闲淡、凄清、幽雅的鲜明特色。
        这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绘的手法, 既给读者以形象的实感, 又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诗人观察细微, 又能巧妙地把各种动态统一起来, 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优美的意境, 让人读来不仅没有感到孤寂空虚, 相反的却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这和“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之类的反衬手法是迥然不同的。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静女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读王维诗《山居秋暝》.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千古绝响《琵琶行》——浅谈《琵琶行
    对《琵琶行》音乐描写的教学处理
    析《琵琶行》中的“阿姨”.
    .《琵琶行》的文化审视—— — 重温陈
    .《琵琶行》课文注释质疑.
    .《琵琶行》真的表现了白居易的抑商思
    .《琵琶行》知己意识深层内涵简论
    巧构妙思的《琵琶行》.
    臆说李商隐《锦瑟》诗
    《邶风·静女》
    .《锦瑟》与李商隐.
    打开诗文欣赏之门的钥匙———从《琵
    文约意颇丰——关于《蜀相》教学值得
    .《石头城》赏析
    关于《锦瑟》“ 无端”意绪的解读
    对李商隐《锦瑟》的再解读.
    《诗经》解读:山有扶苏
    .《琵琶行》中的“思”字
    《诗经》中静女时代发生的时代背景和
    .《锦瑟》:李商隐的“伤”隐之作
    因《锦瑟》而想起的
    李商隐《锦瑟》赏析.
    李商隐《锦瑟》诗说
    李商隐《锦瑟》的张力艺术魅力.
    【原文】静女【参考译文】
    读《琵琶行》中的天涯沦落情
    比较赏析《琵琶行》、《明湖居听书》
    傲然气兮存天地——《梦游天姥吟留别
    读不尽的《锦瑟》.
    从《静女》看《诗经》研究范式的差异
    谈《迢迢牵牛星》的两处注释.
    《迢迢牵牛星》赏析.
    英雄之慷慨悲歌—— 《短歌行》赏析
    浅析《短歌行》.
    从《归园田居》看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
    课堂实录:《氓》《无衣》《静女》
    《诗经》解读:萚兮
    《诗经》两首:氓、静女其姝(粤教版高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文化总集
    “吾爱静女,如鼠嗜米”:《诗经》版
    诗词歌赋----静女《诗经》
    《诗经》解读: 静女
    《诗经》解读:褰裳
    《诗经》解读:女曰鸡鸣
    《氓》教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梦境解读
    《诗经》解读:叔于田
    《诗经》解读:有女同车
    《诗经》解读:大叔于田
    《诗经》解读:遵大路
    《诗经》解读:羔裘
    《诗经》解读: 狡童
    陶渊明《归园田居》“一去三十年”辨
    《诗经》解读: 狡童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谈李白诗歌的浪
    读《诗经》系列:静女
    静女《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
    《静 女》赏析
    《静女》(《诗经》)
    高语三册一单元篇目索引
    说《琵琶行》《长亭送别》.
    从《饮酒》、《归园田居》论陶渊明的
    归《去来兮辞》与《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经》解读:清人
    .《梦游天姥吟留别》审美三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的一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艺术手法赏析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梦游天姥
    浅谈《梦游天姥吟留别》与《将进酒》
    高语三册二单元篇目索引
    最绝望而不朽的诗篇—— — 李煜《 虞
    《静女》大概是整部《诗经》里最生动
    读《诗经》之《邶风·静女》
    由《琵琶歌》而至《琵琶行》兼及古典
    动静艺术与悲秋传统——《山居秋暝》
    王维山水诗代表作《山居秋暝》赏析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读王维《山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解析
    王维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解读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杜甫《登高》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律切精深 传神入妙——杜甫《登高》语
    悲情愁绪的一种抒情模式—— — 杜甫
    浅析许渊冲译《登高》之美
    .《蜀相》“频烦”辨正
    金圣叹的“分解”鉴赏法略说—— —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解析
    李清照《声声慢》词个句质疑
    敦煌曲子词《虞美人》赏析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赏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
    《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中“ 朱颜” 一词作何解
    杜甫 《登高》赏析
    是“悲愤”还是“豪气”?——陆游《书
    《诗经》两首  《邶风•静女》 
    关于《蜀相》一诗教学的几个问题
    从《雨霖铃》阅读鉴赏看中学语文多元
    从《雨霖铃》看古典诗歌的别离主题意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刘禹锡、苏轼诗词《西塞山怀古》《念
    重新解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
    .《虞美人》译文之“愁”美
    .“点”与“线”的表现艺术—— — 谈
    李清照《声声慢》所写季节之我见
    李清照再嫁心声的流露——《声声慢·
    千古绝唱 凄苦愁深——李清照的《声声
    谈李清照《声声慢》的抒情方法
    读《醉花阴》《声声慢》品李清照前后
    卓绝千古凄苦情——李清照《声声慢》
    赏析杜甫《蜀相》诗的写景抒情艺术
    修辞场、语象系统、修辞认知和文学阅
    《卫风·氓.秦风·无衣. 邶风·静女
    一曲悲凉的颂歌—— — 郁达夫《故都
    《记念刘和珍君》的另一种读法
    《记念刘和珍君》二辨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激情质疑 相机诱导———《记念刘和
    在加拟诗意小标题活动中学《故都的秋
    约翰·多恩的《别离辞: 莫伤悲》和柳
    故国之思 亡国之痛——两首《永遇乐》
    静女【《诗经》中《静女》的改写作文
    俯仰悲古今——读《扬州慢》管窥姜夔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故都的秋》教
    朴素亲切舒卷自由———郁达夫《故都
    《故都的秋》的审美趣味
    对《故都的秋》的一点探索
    《故都的秋》主题探究
    《故都的秋》意象新解
    .《记念刘和珍君》的广博与深刻
    三篇“怀古”竞风流——《念奴娇·赤
    .《故都的秋》:悲凉美、雅趣和俗趣
    郁达夫的悲凉颂歌——《故都的秋》.
    《诗经》 静女
    《诗经》静女——天真烂漫的幽会
    《诗经》三首(秦风·无衣|邶风·静女
    《诗经》·《邶风》·《静女》英译
    《邶风·静女》教案
    诗情画意 美不胜收——《山居秋暝》赏
    .《故都的秋》的意境探赏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