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语三二 85.王荣华.李清照《声声慢》所写季节之我见.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自古以来便被署上《秋情》、《秋闺》等题而归为秋词, 似乎它必定就是一首写秋情的词。然而笔者却认为它是一首写早春闺怨的词。我们不妨 试着以早春为背景来诠释它: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宠柳娇花寒食近, 种种恼人天气”(《念奴娇》) 。足见易安对江南早春是深有感触的: 春风袭过, “染柳烟浓”, 似应春意盎然,然而此时的她, 已是国破夫亡, 孤处异乡, 纵有春机入目,亦是徒增离恨罢了。因此说“冷清”、“凄惨”。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早春之时, 方有暖意,却寒色尤然。天气的反复与心情的苦闷最使人难以将养身体。有学者认为“乍暖还寒”是写秋的, 寓“去暖归寒”之意。笔者认为它应该是指早春时节的“方暖仍寒”之意。这在唐宋诗词中颇为常见。例如“柳梢绿小眉如印。乍暖还寒犹未定”(刘清夫《玉楼春》) ; “乍暖仍寒, 欲晴还雨, 春事都圆”(吴潜《柳梢青》) ..事实上, 在各个高校网站上的“全唐诗”、“全宋词”搜索网页上, 输入“乍暖还寒”这一词时,作为搜索结果的诗词总是以春为背景的。笔者推见: “乍暖还寒”这一意象本就是用于写春的。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三两杯淡酒,怎能抵挡得住那入暮的“东风寒绝” (陈三聘《醉落魄》) ? 只说是秋风急, 秋风寒, 岂不闻易安曾道“西风留旧寒”, “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欧阳修有“帘幕东风寒料峭”(《蝶恋花》) ; 苏轼有“料峭春风吹酒醒” (《定风波》) ;张孝祥有“吴波细卷东风急” (《菩萨蛮》) ; 杨泽民有“料峭东风寒欲透”(《蝶恋花》) ..早春的风不也寒, 不也急? 不也是淡酒难御的吗? “凄凄侧侧又微口频, 欲话羁愁忆故人。薄酒旋醒寒彻夜,好花虚谢雨藏春” (韩亻屋《丙寅二月二十二日》) 或正可解释易安此句之用意。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易安此时所见的雁, 应为北飞之雁。而这一句所要说的正是, 在垂暮之年,尤遭遇了晴空霹雳般的烽烟滚滚、家亡国破、流离失所、归乡无望等一系列的打击之后, 看到北雁春归的心情。 早在隋代, 薛道衡的“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人日思归》) 就写了此般心情。与易安同是南渡词人, 年龄、身世也都相仿的朱敦儒, 也在其词中道: “谁料年老, 天涯为客。..如今著处添愁, 怎忍看、参西雁北。洛浦莺花, 伊川云水, 何时归得” (《柳梢青》) ;“塞雁年年北去, 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 除非春梦, 重到东周”(《雨中花》) 。望见北雁之悲, 使人不忍卒读。除此外,《念奴娇·萧条庭院》与《菩萨蛮·归鸿声断》, 是易安的词,作于她南渡之后, 讲的正是早春望雁思归之情。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固然,在古代绝大多数的诗词中, “黄花”都是作“菊花”解的。就连易安的词, 也有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的句子。但在这里, 笔者有几个不同的观点和各位学者探讨: 1,这里的“黄花”或者是做“春菊”解的。因为: A、据《中国花经》记载: “菊花在北宋以开封为中心, 品种已有三十余种。至南宋, ..常见的品种约有七十至八十种。B、植 物学专家戴思兰教授也在其论文中有这样的记载: “宋代是中国菊花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 艺菊者辈出, 种植技术日臻完善。公元1104 年, 我国第一部菊花专著———《菊谱》(刘蒙著) 问世, 其中记载菊花品种35 种。其后, 又有7 部《菊谱》相继问世。史铸所著的《百菊集谱》达135 品。宋代菊花在花色上不仅黄、白、红、紫诸色俱全, 并有复色品种; 花型亦表现出多样化; 在花期上也出现了变异..”既然品种这么多, 花期上也出现了变异, 或者真有能在春天开的品种也未可知。 2,我们是否可以试着从字面上来理解它为“黄颜色的花”, 或者从根本上就将它理解成是“春花”的代词呢? 这在古诗词中不是没有先例的: A、唐司空曙《早春游望》有“东风春未足, 试望秦城曲。青草状寒芜, 黄花似秋菊”句。“黄花似秋菊” ———显而易见, 这里的“黄花”, 指的不是“菊花”, 而是指“春花”或“黄颜色的花”。B、唐李商隐《寄罗劭兴》中也有“棠棣黄花发, 忘忧碧叶齐。人闲微病酒, 燕重远兼泥”的句子。这里的“棠棣”, 不是《诗经》中所说的: 开粉色花的、属桃花属的“棠棣”, 而应是“棣棠”, 为合律而改了字序。李商隐此句中的“黄花”应该作棣棠所开的“黄颜色的花”解, 不能再解释为“菊花”。承上所述, 易安此处所写的“黄花”或者就是哪种黄颜色的春花也不是没有可能。 又有学者说: “黄花”在易安的“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中, 就是做“菊花”解的, 因此在“满地黄花堆积”中也应该作“菊花”解。笔者不是很赞同这一说法。笔者认为: 同一个词, 被同一个人, 在不同的作品中使用,未必词义都是相同的。例如司空曙的《过卢秦卿旧居》: “五柳茅茨楚国贤, 桔槔蔬圃水涓涓。黄花寒后难逢蝶, 红叶晴来忽有蝉。” ———这里的黄花是作“菊花”解的。而在他的《早春游望》(见前) 中, “黄花”则又不是作菊花解的。因此, 易安此处“黄花”释义与“人比黄花瘦”中的释义有不同之处也不应是什么异常之事。 笔者认为, 易安在此词中的“黄花”, 可以理解为: 1.春菊; 2. 早春时节的、花色为黄色的其他花或是一切“春花”的代名词。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秋日短、春日长。当心中满是惆怅的时候, 偏又孤单凄零地独坐着, 要捱到天黑绝非易事。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中早就有“春日迟, 日迟独坐天难暮”的句子了。彼时彼刻, 最易使人回思往事,勾起愁肠, 进而愈发地感到春日之长, 寂寞之难捱。“日长独自倚阑干..江南春好与谁看” (《浣溪沙》) , 朱敦儒的这两句话, 正可从侧面印证易安此时的心情。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 往往, 将“梧桐”和“雨”并谈时, 人们总是断定: “梧桐雨”这一令人伤感的意象, 一定是写秋的。实际上, 用“秋雨梧桐”表述伤感之情的作品虽然很多, 但“春桐细雨”所予人的伤怀之感, 在易安之前就有人表述过。如李煜的《感怀》: “又见桐花发旧枝, 一楼烟雨暮凄凄。凭阑惆怅人谁会, 不觉潸然泪眼低。”欧阳修的句子, 尤能证明这一点: “小桃风撼香红碎。满帘笼花气。看花何事却成愁, 悄不会、春风意。窗在梧桐叶底。更黄昏雨细。枕前前事上心来, 独自个、怎生睡。” (《一落索》) 词中提到了“小桃”。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 小桃是在上元节前后开始著花的。因此, 欧阳修的这首词也应是写早春的。易安自己的句子“萧条庭院, 又斜风细雨, 重门须闭。..清露晨流, 新桐初引, 多少游春意” (《念奴娇》) 与她的“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所传达的信息也不是没有相通之处的。春雨梧桐已伤情。更何况, 早在汉代, 《孔雀东南飞》在形容双双殉情的焦仲卿、刘兰芝死后的景况时, 就有了这样的句子: “两家求合葬, 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 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 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 夜夜达五更。”孟郊曾说: “梧桐相待老, 鸳鸯会双死。” (《列女操》) 贺铸曾说: “梧桐半死清霜后, 头白鸳鸯失伴飞” (《鹧鸪天·半死桐》) ..梧桐这一意象的内涵是直抵心灵深处最敏感区域的。彼时彼刻, 身经了国破家亡之变的小女子李易安, 见到梧桐细雨, 情何能堪?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故朝不再、故人已亡、红颜孤暮、病处异乡、受欺无助、家在何方..复国无音,归乡无望, 偏又在春花满眼、春雨绵延、日暮黄昏的时候独坐小院。这千般愁、万般怨, 又岂是一个“愁”字可以诉尽的?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它是一首早春闺词。注: 以上解析所引用的词句, 未注明作者、只标出诗名或词牌名的, 皆出自李易安的诗词中。 参考文献: [1 ] [清] 舒梦兰. 白香词谱笺[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2. [2 ] [ 宋] 李清照. 徐培均注. 李清照集笺注[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3 ] 唐圭璋. 全宋词[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4 ] 孔凡礼. 全宋词补辑[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1. [5 ] 陈俊愉. 中国花经[M] .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0. [6 ] 戴思兰. 中国菊花与世界园艺(综述) [J ]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4 , 18 : (2) . [7 ] [宋] 陆 游. 老学庵笔记[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 作者简介: 王荣华(1976 —) , 女, 陕西西安人,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硕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