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语三二 5.刘维婷.傲然气兮存天地——《梦游天姥吟留别》之梦的解析.青海教育,2005(12) 中国诗歌史上首屈一指的大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其雄奇超凡的想象为自己也为后世子孙描绘了一个亦仙亦道的绮丽的迷梦。诗人吟梦作别,这个梦在诗人笔下烟缈缈雾袅袅,五彩斑斓而绚丽多彩。本诗的主体部分是梦游天姥,而这迷梦的解析便应成为本诗篇主旨理解的关键所在。解读了这个迷梦,也就悟透了这篇诗作的内涵、精髓。 诚然,离奇变幻、景象万千的梦游景原本就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满社会现实的心理感触。诗尾的主旨句即是诗人充溢心胸的傲然之气的飞扬。但是太多诗作分析中都是单纯依据入梦的缘由,梦的历程乃至梦中醒来回到现实的惯常思路去导引学生阅读的。这样一种化简的导读思路的确是把握了诗作表达主题的主线。并且一线贯通的导读思路也容易使主题明晰易感。但是,也有一个问题:梦与作品主旨的理解还需有所点化。一语相牵连才能让学生透悟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主旨的深意。这个点是存在的。只有对它有了合理分析,才能有机地帮助我们对作品主题有深度准确的认知。那么,这篇诗文的情怀思路该何以置读? 一隅之见认为:诗文的三个段落完全可归于幻想、理想、现实这样三层结构内容的表现。即作者借诗文表达了这样的一种主题:带着希冀甚至太多美丽的虚幻一度追求理想的境界。但理想幻灭的瞬间惟有傲然的自我才是最真实的拥有—— — 这是诗人的这首吟别诗的思路表现。因为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在如梦的繁华中他只是一个彻底的旁观者。是的,诗人在诗首就告诉我们说“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于是他才“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置身于一片迷蒙中。乃至到“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样一种神云萦萦,仙气绕绕,光耀灼灼而色彩富华的迷离的佳境中。但是他在这样的盛聚之中并不是主角的扮演者。而我们所知道的中国诗歌史上另一位诗情飞扬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 — 屈大夫,在抒写自己对浊恶重重的楚国黑暗现实极度的愤懑时也曾如是梦:“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显然屈大夫在现实中的郁郁不得志的积愤借助于他的梦得到了最大的释放,在梦中他让自己得到了自己现实生活中不可得。能与仙朋道友共聚同游,自与天地日月齐长共辉—— —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政治理想在这里有了最卓著的施展—— — 天上人间,这便是他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寂寞而孤傲的清高。可叹才情只有天上有,人间哪有几回闻的谪居仙者,在这样一个盛大的欢聚中却始终无歌无语,没有畅饮更没有琴瑟相和的知音之乐。云飞霞逸仙聚烈烈,而他彻头彻尾只是一幕繁华的旁观者。结合李白写此诗前被朝庭赐金放还的仕途生活经历,我们不难理解此感:他曾一度梦想意气飞扬于天地间,曾一度意欲尽展才华于金銮前,然而京城梦断。亲历亲为的经历告诉他:靡丽的繁华确也只是一场春梦,那梦中的浮华并不是他的。“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空空焉而渺渺焉。”所幸是志高心傲的他叹悟中可以明告天下的是他仍旧是现实生活的主角。他可以弃功名利禄于度外,他可以扬傲然放狂于天地山川中。与其说是诗人苦闷的灵魂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释放,还不如说是诗人真自我的个性在理想梦醒之后有了跃然而出的显现。诚然,诗人在酣畅淋漓的云飞霞逸,仙人极乐的宴聚中有过飘摇的情迷意留。然而“恍惊起而长嗟”之后的顿悟中,“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蔑视权贵的傲岸的性情长留天地,才是他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追求。 是的,是梦却非梦,有梦又无梦。繁华富丽如梦似水,只哪堪摧眉折腰去事权贵?“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寄情天地山川,恣意挥洒傲然! 这才是真自我的显现,这才是傲然本真之风骨。幻想已成为虚无,理想是昨日迷梦。解读了这个梦便也懂得了大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傲然的伟大。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静女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傲然气兮存天地——《梦游天姥吟留别》之梦的解析.详细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