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语三二 5.马京梅.天才的想象,非凡的气概—— 浅谈《梦游天姥吟留别》与《将进酒》写作上的两个共同点.语文学刊,2006(4)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盛唐则是唐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时期,而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李白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下称《梦》)和《将进酒》(以下称《将》)都是他的传世之作,两首诗都表现了作者天才的想象和非凡的气概,也都表现了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和诗人开朗放达的豪侠气质,具有撼人心魄的永恒魅力。在艺术上两首诗有两点是相同的: 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梦》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形象缤纷多彩。诗歌一开头就为我们设置了一个飘渺虚幻的海外仙境—— 瀛洲,引人向往,与现实中云霞明灭的天姥山相映衬,更突出了天姥山不是仙境胜似仙境的神幻色彩。为全诗垫定了亦真亦幻的背景。中间借梦游展开一幅一幅瑰丽的奇景,想象奇特超脱:仙人般飞越镜湖,穿上谢公之屐,登上青云之梯,但见石径盘旋,山深云暗,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而倏忽间暮色降临,熊咆龙吟,山林战动;正当诗人惊骇不已间,天地崩裂,一个神仙境界訇然而现,云天浩荡,日月照耀,仙人飘然而下。他们衣彩云,驱长风,驾鸾车,鼓虎瑟,如麻而至。景象盛大奇异、辉煌,令人震撼。这一切都凝聚着浪漫主义非凡的想象力。 《将》大量运用夸张,借以表达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的激情,造成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震撼人心的效果。诗歌借助想象由黄河从天而降东流入海, 写到对酒当歌人生短暂,朝暮之间青春消逝,垂老已至,浪漫色彩极其浓烈。诗人激情豪迈,心胸阔达,用词大胆,诗中屡次用到极言其多的数量词“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 既写出了诗人的狂放,也表现出了豪迈的诗情。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为“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通篇充溢着超凡脱俗的浪漫情怀。 两首诗的旨趣相同 这两首诗都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借梦、借酒以喷吐心中的垒块— —天生我才难为用。 《梦》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年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本可在东鲁家中怡情养性,但李白有一颗不安的灵魂,又一次离开东鲁家园,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所作。出翰林已有年月,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诗人在诗的最后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激越呼声。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的向往,是出于对权贵的抗争。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封建君主把自己称作“ 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抹杀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虽然受帝王的宠爱,也不过是个词臣,不免受辱,他在这里所表达的决绝,正是封建社会中众多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是向封建统治者投去的蔑视的一瞥。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散发弄舟,徜徉山水,才是最快意的。从全诗看,诗人的主观意图本来似乎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但结尾铮铮一呼,使全诗格调变的昂扬振奋,潇洒出尘,不卑不亢,毫无消沉之感。大有不用我又如何的豪情。 《将》诗约作于天宝十一年,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个好友元丹丘颖阳山居为客,三人曾登高宴饮。人生快事莫过于置酒会友,此时作者比前时更感“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满腔的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黄河滚滚东去,两鬓朝夕间已现华发,惟有酒能解忧愁,何不痛饮一场。于是连呼“烹羊宰牛”,不为一醉方休,求的是借此一泻愤激之情。自古饮者留名,其实留的不是饮名,而是激情。何必要谈金钱的多少,千金裘马算什么,都抵不上美酒可人,更何况“千金散尽还复来”呢。此种痛饮充满了苦闷,充溢着狂放。诗人骨子里的自信让他蔑视金钱,蔑视权贵,甘愿千古留醉名,只为“同销万古愁”。这种悲愁,其实是作者长久以来郁积于胸的不平之气,不愤之情。一番痛饮,豪情勃发,侠气冲涌,那些不平与不愤也就由隐到显到消散了。这大概也是千古以来文人多钟情于酒的原因之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