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J >> jing >> 静女 >> 正文

 

浅析许渊冲译《登高》之美

高语三二 72. 章国军.白头吟望苦低垂———浅析许渊冲译《登高》之美.长沙大学学报,2005(6)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老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 年) 秋,寓居夔州的杜甫登高远眺,四顾秋意肆虐,满目萧然,触景生情,不禁挥毫洒墨,为后世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七律名篇———《登高》。这首律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首联骤急畅达,前句以“风、天、猿”三个意象描写“高”处之景,后句以“渚、沙、鸟”三个意象描写“低”处之景,如一幅卷,尽收眼底;颔联雄浑奔放,前句以意象“落木”描写“近”处之景,后句以意象“长江”描写“远”处之景,前后均用叠字(萧萧、滚滚) ,似阳关三叠,烘托气氛;劲联沉郁顿挫,由空间(万里) 转向时间(百年) ,表达诗人抑郁的心情;尾联缠绵悲凉,由“霜鬃”而及“浊酒”,意极沉痛,如空谷足音,萦耳不绝。一般来说,律诗只是中间两联对仗,首尾两联不对,而此诗联联对仗, “堪称古今独步”(孙光萱, 2000 : 421)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评价此诗“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难没,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认为该诗在“体裁”、“结撰”上高于崔颢的《黄鹤楼》及沈亻全期的《独不见》,所以“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
  杜甫一向“语不惊人誓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他的诗在语言上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千锤百炼,苦心经营而又不露丝毫痕迹,在思想上博大而精深,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为思想主线,在风格上“以文为诗”,对后世影响极大,因而被誉为“诗史”。要将其诗意在英语中准确地表达出来且不丧失其审美内涵,其中之艰难可想而知,而这首《登高》更是因其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而让人望而却步,其翻译之难绝不亚于“戴着脚镣跳舞”。但“戴着脚镣”并不意味着不能“跳舞”,中国译界就有这样一位“舞蹈家”,他不但能“戴着脚镣跳舞”,而且“灵活自如”, “观者”无不为之侧目。翩翩舞者知是谁? 译坛大家许渊冲也。
作为中诗外译之集大成者,许渊冲一向坚持译诗应该讲求格律,认为译诗时应该以“三美”(意美、音美、形美) 原则为指导方针,以“三化”(等化、浅化、深化) 原则为翻译方法,以“三之”(知之、好之、乐之) 原则为翻译目的,倡导发挥译语优势,和原文竞赛,因此他是翻译此诗的最佳人选。让我们看看他对杜甫《登高》的译文:
  On the Height
  The wind so swift , the sky so wide , apes wail and cry ,
  Water so clear and beach so white , birds wheel and fly.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A thousand miles from home , I’m grieved at autumn’s plight ,
  Ill now and then for years , alone I’m on this height.
  Living in times so hard , at frosted hair I pine.
  Cast down by poverty , I have to give up wine.
  从整体上看,原诗每行七言,许译除第三、第四两行外,每行十二音节,较好地传达了原诗的形美。原诗通篇对仗,由于语言的原因,英诗中基本上不可能实现对仗,但许译用押尾韵(韵脚为aabbccdd) 的方法予以弥补,同时这样做还增加了译诗的音美。许译中头韵、尾韵、行内停顿交替使用,极富审美效果:头韵so swift , sky so , shower by shower , hour after hour 的运用既能产生一种节奏美,又有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尾韵每二句押同一韵,悦耳动听;行内停顿swift , wide ,white , home , years , hard , poverty的运用使整个译诗在节奏上符合英诗格律的特点。黑格尔曾说过:“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音节或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所谓富于意象的词藻还重要。”(见黑格尔《美学》第3 卷下册,第68 页) 这说明了音节或韵对于诗歌的重要性,而许译正是通过对音节和韵的合理处理较为理想地实现了音美,重要的是,并没有因音害义。
  从局部上看,许译充分发挥英语的优势,尽显“得意忘形”之能事,神来之笔俯拾皆是:原诗中“萧萧”摹声,许译中shower by shower 摹状,不仅英汉语的发音极为相似,而且和前面的wind so swift 遥相呼应,让人脑海里立即出现“风飒飒兮木萧萧”(见《楚辞·九歌》) 的深秋景象。原诗中“滚滚”摹状,许译rolls its waves 形象而生动,并在后面加上hour after hour 予以深化,既突出了“长江”的“不尽”(endless) ,同时还和上句中的shower by shower 形成对仗和压韵。原诗中“悲秋”说明诗人对秋的感受,许译中浅化为autumn’s plight ,说明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就是“悲哉! 秋之为气也”(见《楚辞·九辩》) 触动了诗人客居万里之外(a thousand miles from home) 的悲愤(grieved) 之情。许译将原诗中的“老病”等化为ill now and then(时常生病) ,不但处理得相当准确贴切,而且还使所在句在音节上与其他句子达到了一致;等等。正是对这些细微处的关照,许译才较好地再现了原诗的意美。
        最后,从句式安排上看,许译也是匠心独具:写景四句中,前两句由短句组成(the wind so swift , the sky so wide , apes wail and cry , water so clear , beach so white , birds wheel and fly) ,行文的紧凑和白描般的叙述使人感觉到浓厚的秋意刹然间直入心脾;三、四句采用整句,其中boundless forest 和endless river ,sheds its leaves 和rolls its waves 及shower by shower 和hour after hour 三组动静交替的对应进一步烘托出了深秋的萧杀之气和悲凉。从这四句中读者可感受到,诗人处于“无我之境”里, “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见王国维《人间词话》) 。抒情四句中,许译转而全部采用短句两两结合,前一个短句“起”,后一个短句“兴”:前面描写的秋天景象与诗人的愁苦悲愤之情正相吻合,因此,诗人对swift wind ,wide sky , wailing and crying apes , clear water , white beach ,wheeling and flying birds , falling leaves , endless water 等形象的感知格外深切,而对这些形象的感知又进一步使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境遇: a thousand miles from home , ill now and then for years , living in times so hard , cast down by poverty(抒情四句中前面的短句) ,因而诗人的愁苦悲愤之情越来越深,在行文上也就自然而然地带出了I’m grieved at autumn’s plight , aloneI’m on this height , at frosted hair I pine , I have to give up wine(抒情四句中后面的短句) 。从这四句中读者可感受到,诗人处于“有我之境”中,“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果将全诗连贯读下来,一股“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缠其身”(见《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的悲凉气氛弥漫全诗,让人读后久久不能自已。王国维说过“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可以说,正是句式上的巧妙安排使许译成功地实现了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感的互动,使原诗的意境跃然纸上:阵阵萧瑟的秋风吹过,山猿凄历的长啸不绝于耳,在高迥的天空中回荡。在清澈的水洲和细白的沙石上面,飞鸟正在来回飞翔。四顾群山,无边无际的落叶正发出萧萧的声音。山下的长江,惊涛澎湃,滚滚奔向远方。正当此时,一位满头白发的诗人,历尽艰难,满怀苦恨,独自在秋风中登上高楼,凭栏远眺。面对眼前的景象,他的感慨,该是多么深沉,多么凄怆。那凄历的风声,澎湃的涛声,飘落的叶声,哀惋的猿声,从空中吹来,在江中轰响,从林中传出,在峡中回荡,一齐涌入诗人耳中,涌入诗人胸膛,又怎能不汇集他的心声,组成一曲悲壮的乐章(黄王申, 1991 : 199) ..多么凄美的意境啊! 简直就是莎士比亚某部著名悲剧中的某个感人片断。
        许渊冲深谙中西文化,精通中西语言,所以他在翻译诗歌时能做到长袖善舞,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首由他翻译的《登高》更是三美齐备,足可以与杜甫原诗相媲美,即使是对于中国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国外读者,也能通过阅读他的译诗而“知之”“好之”“乐之”,也能体会到千百年前杜甫的愁苦悲愤之情。我们有理由相信,许译《登高》会象杜甫原诗那样成为“不朽的诗”,成为英语文化中一枝带有浓郁异国“芬芳气息”的、永不凋零的奇葩!
参考文献:
[1 ] 孙光萱. 诗海拾贝———古今诗歌艺术谈[M] .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
[2 ] 黄王申. 杜甫心影录[M] . 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3 ] 韩成武, 张志民. 杜甫诗全译[M] . 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4 ] (德) 黑格尔. 朱光潜译. 美学(第三卷) [M]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5 ] 聂石樵,邓魁英. 杜甫选集[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6 ] (清) 王国维. 人间词话[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 ] 郭著章. 翻译名家研究[M] .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8 ] 周仪,罗平. 翻译与批评[M] .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9 ] 许渊冲. 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 ] 许渊冲. 新世纪的新译论[J ] . 中国翻译,2000 , (3) .
[11 ] 许渊冲. 译学要敢为天下先[J ] . 中国翻译,1999 , (2) .
作者简介:章国军(1972 - ) ,男,河南信阳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应用语言学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静女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浅析许渊冲译《登高》之美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千古绝响《琵琶行》——浅谈《琵琶行
    对《琵琶行》音乐描写的教学处理
    析《琵琶行》中的“阿姨”.
    .《琵琶行》的文化审视—— — 重温陈
    .《琵琶行》课文注释质疑.
    .《琵琶行》真的表现了白居易的抑商思
    .《琵琶行》知己意识深层内涵简论
    巧构妙思的《琵琶行》.
    臆说李商隐《锦瑟》诗
    《邶风·静女》
    .《锦瑟》与李商隐.
    打开诗文欣赏之门的钥匙———从《琵
    文约意颇丰——关于《蜀相》教学值得
    .《石头城》赏析
    关于《锦瑟》“ 无端”意绪的解读
    对李商隐《锦瑟》的再解读.
    《诗经》解读:山有扶苏
    .《琵琶行》中的“思”字
    《诗经》中静女时代发生的时代背景和
    .《锦瑟》:李商隐的“伤”隐之作
    因《锦瑟》而想起的
    李商隐《锦瑟》赏析.
    李商隐《锦瑟》诗说
    李商隐《锦瑟》的张力艺术魅力.
    【原文】静女【参考译文】
    读《琵琶行》中的天涯沦落情
    比较赏析《琵琶行》、《明湖居听书》
    傲然气兮存天地——《梦游天姥吟留别
    读不尽的《锦瑟》.
    从《静女》看《诗经》研究范式的差异
    谈《迢迢牵牛星》的两处注释.
    《迢迢牵牛星》赏析.
    英雄之慷慨悲歌—— 《短歌行》赏析
    浅析《短歌行》.
    从《归园田居》看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
    课堂实录:《氓》《无衣》《静女》
    《诗经》解读:萚兮
    《诗经》两首:氓、静女其姝(粤教版高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文化总集
    “吾爱静女,如鼠嗜米”:《诗经》版
    诗词歌赋----静女《诗经》
    《诗经》解读: 静女
    《诗经》解读:褰裳
    《诗经》解读:女曰鸡鸣
    《氓》教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梦境解读
    《诗经》解读:叔于田
    《诗经》解读:有女同车
    《诗经》解读:大叔于田
    《诗经》解读:遵大路
    《诗经》解读:羔裘
    《诗经》解读: 狡童
    陶渊明《归园田居》“一去三十年”辨
    《诗经》解读: 狡童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谈李白诗歌的浪
    读《诗经》系列:静女
    静女《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
    《静 女》赏析
    《静女》(《诗经》)
    高语三册一单元篇目索引
    说《琵琶行》《长亭送别》.
    从《饮酒》、《归园田居》论陶渊明的
    归《去来兮辞》与《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经》解读:清人
    .《梦游天姥吟留别》审美三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的一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艺术手法赏析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梦游天姥
    浅谈《梦游天姥吟留别》与《将进酒》
    高语三册二单元篇目索引
    最绝望而不朽的诗篇—— — 李煜《 虞
    《静女》大概是整部《诗经》里最生动
    读《诗经》之《邶风·静女》
    由《琵琶歌》而至《琵琶行》兼及古典
    动静艺术与悲秋传统——《山居秋暝》
    王维山水诗代表作《山居秋暝》赏析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读王维《山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解析
    王维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解读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读王维诗《山居秋暝》.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杜甫 《登高》赏析
    律切精深 传神入妙——杜甫《登高》语
    悲情愁绪的一种抒情模式—— — 杜甫
    .《蜀相》“频烦”辨正
    金圣叹的“分解”鉴赏法略说—— —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解析
    李清照《声声慢》词个句质疑
    敦煌曲子词《虞美人》赏析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赏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
    《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中“ 朱颜” 一词作何解
    杜甫《登高》赏析
    是“悲愤”还是“豪气”?——陆游《书
    《诗经》两首  《邶风•静女》 
    关于《蜀相》一诗教学的几个问题
    从《雨霖铃》阅读鉴赏看中学语文多元
    从《雨霖铃》看古典诗歌的别离主题意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刘禹锡、苏轼诗词《西塞山怀古》《念
    重新解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
    .《虞美人》译文之“愁”美
    .“点”与“线”的表现艺术—— — 谈
    李清照《声声慢》所写季节之我见
    李清照再嫁心声的流露——《声声慢·
    千古绝唱 凄苦愁深——李清照的《声声
    谈李清照《声声慢》的抒情方法
    读《醉花阴》《声声慢》品李清照前后
    卓绝千古凄苦情——李清照《声声慢》
    赏析杜甫《蜀相》诗的写景抒情艺术
    修辞场、语象系统、修辞认知和文学阅
    《卫风·氓.秦风·无衣. 邶风·静女
    一曲悲凉的颂歌—— — 郁达夫《故都
    《记念刘和珍君》的另一种读法
    《记念刘和珍君》二辨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激情质疑 相机诱导———《记念刘和
    在加拟诗意小标题活动中学《故都的秋
    约翰·多恩的《别离辞: 莫伤悲》和柳
    故国之思 亡国之痛——两首《永遇乐》
    静女【《诗经》中《静女》的改写作文
    俯仰悲古今——读《扬州慢》管窥姜夔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故都的秋》教
    朴素亲切舒卷自由———郁达夫《故都
    《故都的秋》的审美趣味
    对《故都的秋》的一点探索
    《故都的秋》主题探究
    《故都的秋》意象新解
    .《记念刘和珍君》的广博与深刻
    三篇“怀古”竞风流——《念奴娇·赤
    .《故都的秋》:悲凉美、雅趣和俗趣
    郁达夫的悲凉颂歌——《故都的秋》.
    《诗经》 静女
    《诗经》静女——天真烂漫的幽会
    《诗经》三首(秦风·无衣|邶风·静女
    《诗经》·《邶风》·《静女》英译
    《邶风·静女》教案
    诗情画意 美不胜收——《山居秋暝》赏
    .《故都的秋》的意境探赏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