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意见至发生了变化”说开去 孟育强 《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句话:“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发生了变化。”根据前文内容我们知道,“那时”指作者留学仙台期间,“那地”即仙台医科大学。那么,“我的意见”是什么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课中的一条注释(为了简便,不作抄录)告诉我们:原来鲁迅本打算学医,“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但后来,他发现学医只能医得了国人的肉,却医不了他们深受创伤的灵魂。于是改变了初衷,决定要“改变他们的精神”,──挽救国人的灵魂。而他认为,“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很明显,“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即学医救国,“发生了变化”即决定弃医从文,即鲁迅所说的提倡文艺,目的还是一个:推行文艺以救国。 “救国”,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操,多么纯洁的品德,多么高尚的行为! “救国”,这是鲁迅对自己《自题小像》中“我以我血荐轩辕”这一诗句的完美注释,是鲁迅崇高爱国主义精神的真实写照。 然而,在进行《藤野先生》教学时,我们往往只注重了课文叙事线索的讲解而忽视了作品中的作者“爱国主义情感”这一思想线索。 其实,我们只要稍微注意一下课文注释,理解了“我的意见却发生了变化”的深刻涵义,再去细读课文,我们就不难发现,作者“爱国主义情感”这条思想线索始终伴随着课文叙事线索贯穿全文:文章开头写作者初到东京时对“清国留学生”的讽刺和厌恶,何尝不充分表达出当时青年鲁迅对祖国的赤诚和热爱呢?因不愿与那些附庸风雅,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为伍,因此,鲁迅由东京转道来到仙台学医,以实现自己的宠伟抱负。“但他看了电影以后,学医的思想有了变化”,竟毅然终止了已深造两年的学业,转上“提倡文艺运动”的道路,从此,鲁迅便以笔为武器,经常“写一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 请看,一位充满热血的青年,他那对自己祖国无比赤诚,无比热爱之情,就这样在记叙自己与日本学者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怀念中充分表达出来! 由此看来,课文对“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发生了变化”的注释,是一条不可忽视的注释。因为,只要理解了这条注释的内容,我们就很容易理清作品中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这条线索──这是被课文叙事线索掩盖了的另一条线索!据此,笔者认为,《藤野先生》一文应当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叙事;一条暗线,抒情。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藤野先生,鲁迅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从“我的意见至发生了变化”说开去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