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藤野先生》的几项资料 纪 玉 一、关于《藤野先生》一文中的几个字 校勘《藤野先生》课文,除了依据《鲁迅全集》和《鲁迅手稿选》之外,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本子,就是《朝花夕拾》初版本。这个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未名新集》之一的本子是经过作者手订的。《藤野先生》初发表于1926年12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23期上,一年零九个月之后,作者将之编入《未名新集》,两相对照,便可发现作者精心修改的痕迹。如:“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手稿上“裹法”前边的疑问代词是“怎样”,经过作者手订后的初版本,这个“怎样”改成了“怎么”。手稿上“畸形”后面的句号,也改作了逗号,冕宁中学教师所指出课文中的那句话:“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其中,“在”字是手稿、初版本和全集(1981年本)都有的。另外,还有“大略”二字,是初版本改订的,而手稿上原写做“大意”二字。 二、访问藤野先生出生地记事摘要 1986年7月,鲁迅博物馆赴日本考察小组访问了藤野先生的出生地──今福井县芦原町。考察小组成员陈漱渝同志,曾发表过《芦原町日记》。这里摘录其中两条: 1、藤野先生与中国留学生: 日本朋友向考察小组介绍说,藤野先生生前曾明确表示,他关怀鲁迅的原因之一,是推崇中国文化,认为中国是伟大的文化国。藤野先生在《谨记周树人先生》一文中写道:“我在少年时期,跟一位福井藩校出身姓野坂的老师学过汉文,因此,总觉得应该尊敬中国的先贤,同时要重视那个国家的人。” 有藤野先生纪念馆里,有一封藤野先生保存的书信,寄信人叫马志道,寄信时间是1936年6月19日。日本朋友介绍说,这位马先生是藤野先生的又一位中国学生,1948年曾在北京任解剖学教授。据《藤野严九郎简谱》1911年项记载,当年11月20日,藤野先生曾往仙台车站,为辛亥革命爆发之际归国的清国留学生一行14名送行。可见除鲁迅之外,藤野先生还有其他一些中国弟子。这些弟子们也一定会跟鲁迅一样,对这位学识渊博、诲人不倦的教师怀着深深的感念之情。 2、藤野先生照片上的耳形之谜: 在鲁迅故居北京西三条“老虎尾巴”的东墙上,悬挂着藤野先生的照片,稍稍留心,便可注意到藤野先生的右耳中间似乎缺少一点东西,像反写的英文“B”字。关于这个问题,日本朋友介绍说,藤野先生的右耳确实有伤。因为他喜欢柔道,常常摔在榻榻米上,右耳竟压成了照片上那个样子。原来藤野先生跟鲁迅有一个共同的业余爱好──练习柔道。 三、鲁迅在仙台学医的笔记并未遗失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说,藤野先生为他修改的笔记,他曾精心收藏着,“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在1919年迁居时,在中途遗失了。值得庆幸的是,这几本笔记现在依然完好无缺。北京的鲁迅博物馆藏有珍贵的原件,而当初发现并整理这批笔记的绍兴鲁迅纪念馆也展出了复制品。 笔记并未遣失是怎么回事呢?原来1919年鲁迅举家北迁时,周建人先生经手把几箱书寄存在绍兴──鲁迅当年的学生张梓生家中了。解放后,许广平把周建人转给她的存物清单交给了绍兴鲁迅纪念馆。该馆的同志在鲁迅的家乡找到了当年的存书,并发现这几本笔记也在其中。 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的笔记共六本,计有:《解剖学》、《病变学》、《脉管学》、《有机化学》、《五官学》、《组织学》等。 1991年10月,本刊记者去绍兴采访时,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当年藤野先生修改过的那本笔记一赫然在目。笔记本厚334面,包括“脉管学”和“神经学”,其中第310面上,清晰的显示着藤野先生用红蓝笔详细修改的痕迹。绍举鲁迅纪馆馆长裘士雄同志在解说展品时,向参观者详细介绍了,在绍兴搜求、整理鲁迅存书及发现这六本珍贵的笔记的经过。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藤野先生,鲁迅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有关《藤野先生》的几项资料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