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疑难解析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两相比照的结构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由两部分组成。在内容上,这两部分是在强烈的对比中追述了作者少年时代在百草园的生活和在三味书屋的生活。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图画,里边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无论是百草园的无限趣味,还是三味书屋的别有情趣,文章写景、状物、叙事、写人都真切具体,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文化知识,以及天真幼稚、自由欢乐的心理。 2、如何评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既有浓厚的封建教育观念,又有着开明思想的人? 从文中“我对他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见鲁迅先生对他是十分敬重的。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回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所以当“我”问他“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时,他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有怒色了。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矩而不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了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3、关于第二段写景: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先写总体的“不必说”,是为了突出局部的“单是”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园里的佳趣当然“不必说”了。除了这种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以外,本段还运用了从低到高写静物、由高到低写动物、从植物到动物、从动物到植物的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加上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不同角度的描写,使景物描写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4、如何感受“乐”? “一切景语皆情语。”认真研读课前八自然段,体会一下作者笔下百草园里有哪些乐趣。 ⑴ 看“乐”,饱人眼福。百草园景色丰富、美丽诱人、“有无限乐趣”。 ① 色美:“碧绿”耀人眼,“紫红”撩人心。 ② 音美: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齐奏齐鸣。 ③ 状美:黄蜂肥胖,何首乌与木莲缠络,形状各异。 ④ 味美:覆盆子酸甜,令人垂涎。 ⑵ 听“乐”,饱人眼福。曲折、惊险、离奇的美女蛇故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⑶ 找“乐”,用心体验。雪后捕鸟,乐在其中。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和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 以上三个内容,表明百草园的生活美好、神奇而有趣,印证了开头的最后一句话:“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5、学习课文中的观察方法,并用准确的词语写景状物。 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抓住园内静物和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提示: ⑴ 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一组词语引出了十五种景物,叙述了四件趣事。前两个“不必说”是略写百草园内景物的概貌;“单是……就有”则是较详写百草园内某一角“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局部。 ⑵ 写景物从触觉、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抓住事物的形、色、声、态等特点,仔细观察,具体描写。另外还抓住动作写出四件趣事:翻砖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更增添了百草园内的趣味。 6、文中过渡及表达的感情。 课文题目中“从……到……”的格式表明文章主要是以地点的转换为记叙顺序。从文中找出表明两地间过渡的段落,注意体会当时“我”的心情。 提示:文中第九自然段是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表明,在当时“我”的心目中去“三味书屋”是出于对“我”的惩罚,文中一组“也许”是对自己“过失”的揣测,表达了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之情。 7、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相比,在环境气氛、生活情趣和“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不同。 提示: 项目 环境气氛 生活情趣 思想感情 三味书屋 封闭沉闷 枯燥呆板 不满 百草园 开阔优美 自由乐趣 喜欢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疑难解析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