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还有《踪迹》、《背影》、《欧游杂记》、《诗言志辨》等。 2、文学常识: 比喻。比喻就是根据联想打比方,使人明白。它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和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和道理。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明喻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像……似的(──样)”,“好像”,“好比”,“如”,“宛如”,“仿佛”,“好似”等等(注意:“像”不能写成“象”);暗喻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为”,“成了”,“等于”等等;借喻是直接说出喻体,不用比喻词,也不说出本体的比喻方式(它可以加上本体和比喻词还原成明喻)。 判定比喻句通常用三条方法: ⑴ 本体与喻体是异类事物; ⑵ 本体和喻体性质相同; ⑶ 比喻词一般是动词(有时也可以是介词)。 回答比喻的作用时,通常采用“……鲜明、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特征”这样的形式。 3、背景知识: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春,朱自清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春》课文背景知识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