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现在我想从六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发现美、感悟美,并指导学生用美的语言表现美。《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春》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由《春》这一课开始,为学习后面三篇关于自然的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课标与课文: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思想贯穿于初中语文的六册书,三个阶段。《春》是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处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着重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大自然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春》这一课就是要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丰富多彩,进而陶冶其高尚的情操。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倡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领悟并欣赏作品准确生动、清新优美的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②过程和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训练学生读、写、听、说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
4.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教学重点:领会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述的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
②教学难点: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5.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设计:
新《课标》建议,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还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倡学生做语文学习的主人。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根据这一思想,我设计了“回忆春天——感受春天——品味春天——畅谈春天——歌咏四季”这五个教学思路。前三个环节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第四个环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最后一个环节由春天引申向四季,进行仿写训练,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2.学法指导:
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对于一个入学不久的初一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在这一堂课上,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个过程来培养语文学习的习惯:第一,通过查阅工具书独立解决生字、生词的习惯;第二,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启发、讨论培养学生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第三,通过圈点勾画、抓关键词等方法来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第四,熟读、背诵优美文段的习惯。
三、教学流程
(一)情感导入——回忆春天
当树叶泛黄、秋风习习的时候,北飞的大雁又让人想起了绿意盎然的春天。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请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话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生答略,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并自然引出下面的过渡语。)
师过渡语:在老师眼中,春天是婉转动听的鸟韵,春天是飞来飞去的蝶影,春天是稚嫩滴翠的童声……春天,一切生命都在用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倾诉着欢乐。春天到了,童话就在草尖上浮动,安徒生的美人鱼已在碧绿的湖水里跳舞。在屋里猫了一冬的孩子,欢呼雀跃着在阳光中追逐,在草地上嬉戏,把五彩缤纷的风筝放飞,把憋了一冬的笑语,传向天际。春天,实在是一幅美丽、灵动的画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走进这幅春天的画卷。(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说明】唤取学生对春天美好的感受,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二)理清思路——感受春天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思考: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几幅图画?
【设计说明】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发现为美的。”导语引导着学生回忆春天,现在则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这样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不必象以往急着去介绍作者,检查生字词,而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随着音乐,让学生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
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朱自清写《春》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设计说明】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全文的结构思路,即“盼春——绘春——颂春”。
(三)、研读赏析——品味春天
1.精段颂读:
朱自清先生将赞美、喜爱之情融于景物之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小草,花儿,柔风,细雨,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那么,这五幅春景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反复朗读,读出作者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设计说明】根据抒情散文的特点,本文宜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以读导学,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活动中细细品味本文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寓教于读,寓学于读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展开联想,创造形象思维,与作者产生共鸣。
2.精心潜读:
同学们读的好源于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美,你能找出他语言的精彩之处吗?(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提示〗语言赏析的切入点:①抓关键词
②抓主旨句
③抓修辞句
④抓感情或含义深刻句
方法:圈点勾画
【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这一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就形成了多维态势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这一过程,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
3.配乐朗读:
朱自清先生不愧是一位“丹青”高手,他通过细致的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他们以鲜明的感情色彩。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把握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放音乐,学生自由朗读)
【设计说明】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
(四)质疑反思
1.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设计说明】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也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2.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面对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一环节的设计突出了文章主题,使学生领悟文章主旨,培养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审美训练
1.拓展延伸——畅谈春天: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有人说“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还有人说“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以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天的诗文互相交流。
【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中学生应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这一环节就考察了学生在这方面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运用自主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使课内外结合,丰富学生知识,培养他们全面的语文素养。而且在展示作品过程中,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欢乐。
2.学以致用——歌咏四季:
刚才我们为那一片片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天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在我们惊叹这些作家精彩的文笔的同时,你是否也有一些跃跃欲试,想要小试牛刀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文采的平台。
仿写练笔:仿照文中的某一幅图画,以夏、秋、冬为话题,写一段话,字数不限。
【设计说明】这是学生学习迁移的过程,读写听说关键是要落在写上。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一环节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六)结束语
法国雕刻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春天是美丽的,大自然中美丽的景物比比皆是。希望同学们能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美,用你的心灵去感受美,用你的笔去描绘美!
四、课件使用
课件类型:Powerpoint
下面我按照教学过程和幻灯片放映的顺序来说明课件的使用:
1.出现位置:(一)环节 [幻灯片号码:2]
内容:一张春天的图片、导入课文之后再出示课题及作者
2.出现位置:(二)1环节 [幻灯片号码:3-7]
内容:老师范读课文时,出示一组春天的图画(五幅,每隔一分钟自动换一幅),并同时播放班得瑞的音乐《春野》
{* 注}:此环节约5分钟,如想提前结束请单击右键点击“下一张”,可往下阅览。
3.出现位置:(二)1环节之后 [幻灯片号码:8]
内容:五幅春景图的名称
4.出现位置:(二)2环节 [幻灯片号码:9]
内容:全文结构图
5.出现位置:(三)1环节 [幻灯片号码:10-15]
内容:五幅春景图兼文段,并根据学生要求任意播放
{* 注}:主页为第10张幻灯片,附页为第11-15张幻灯片。点击主页上五个文本框中的任一个,即出现相应的图片及文段,学生可看着大屏幕朗读,读完可点击此幻灯片右下角的“返回主页”框,再返回到主页。此环节进行完毕,可点击主页屏幕右下角“进入下一环节”,即可进入下一个环节。
6.出现位置:(三)2环节 [幻灯片号码:16]
内容:〖提示〗中的内容
7.出现位置:(三)3环节 [幻灯片号码:17]
内容:一张春天的图片,并播放音乐
{* 注}:音乐为循环播放,如需停止,可任意点击,即进入下一页。
8.出现位置:(四)环节 [幻灯片号码:18]
内容:“质疑反思”中的两个问题
9.出现位置:(五)1环节 [幻灯片号码:19]
内容:畅谈春天
10.出现位置:(五)2环节 [幻灯片号码:20]
内容:仿写练笔
(课件另附)
【设计说明】课件是为课堂教学服务,同时又不能喧宾夺主,太过复杂。因此,我的设计力求务实、简洁、明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
美丽的图片首先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进而更加形象具体地回忆春天,导入课文。接着老师用优美的文字启迪学生的心智,用美妙的音乐触动其情思,带领学生走进春天的画卷。然后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全文的结构。接下来,放映春天的图片进行朗读,增加其感性认识,并提高审美情趣。〖提示〗中的内容便于随时点拨学生。播放音乐使学生在悦耳的乐曲中与作者形成共鸣。质疑反思使学生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并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最后,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并通过写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五、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宏观: 山 水 太阳
景:{
微观: 草 花 风 雨 人
情: 热爱 、 奋进
【设计说明】板书设计求新、求实、求精,便于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说课反思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有研究指出,许多专家型教师都有一个共性,即具有教学反思能力。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学会反思是从“工匠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的关键,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就有常年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因此,学习写教学反思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职业习惯。下面就是我对本课的说课反思:
1.这篇课文我没有设计检查生字词环节,因为如果象以往一样把它放在引入课文之后讲授新课之前,则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感。而且,学生通过预习和老师的范读,生字词一关已能基本解决。
2.以往《春》的教学,注重逐段逐层的分析,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所以这次教学设计,我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着重突出阅读教学。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要巧妙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学生就可以展开联想,让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里翱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