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第一课时
说课稿
农三师45团中学 蔡红
各位评委、同行大家好,我是来自45团中学的蔡红,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朱自清的早期散文代表作《背影》。我说课的内容分为六部分: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六说教学效果。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的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地淋漓尽致。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能够使学生在其中深刻地体会这种相怜相爱的感情。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都是叙事性作品。该单元是以 “爱”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写的虽都是普通人的故事,但表现的却是人间至情。朱自清的《背影》恰是这极致中的精品。课文突出地刻画父亲的“背影”,着力表现深沉的父爱,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哀愁焦虑的日子,父爱显得异乎寻常的感人。文章中的叙述和描写都恰到好处,朴素的语言传递着动人的情感。本文被选入第二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3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处于青春萌动和第二叛逆期,和父母代沟较大.缺乏理性,独立性和表现欲望强,具有较强的成人意识,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和学习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4、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理解本文的主题和特点。
⑵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学会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并赏析其在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父母之爱如滔滔江水,子女之爱如涓涓细流,甚至是断断续续的溪流。语文课堂是唤醒孩子灵魂和良知的重要阵地。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更是如此。因此我确立《背影》一文的情感和态度目标为: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抓住“背影”这一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研究课文特色。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具有开放性。
5、教学重点与难点:
⑴重点: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与朴素感人的语言。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
⑵难点:对于文中背影的四次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并找出四次背影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在分析中,深刻透彻的体会这种伟大的父爱。
6、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
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点。
3、采用比较阅读,形象的图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本文难点。
4、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对关键语句的品味和对父子真情的体会。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来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教育家卢梭认为:“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鉴于此,我采用图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
三、说学法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自己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2、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3、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4、指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四、说教学过程
今天我简要分析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感知、品味文中的关键语句。
主要步骤:新课导入(8分钟)、整体感知(12分钟)、重点赏析(18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四个步骤。
(一)、新课导入,激发情趣:
1、导语:(1分钟)
用孟郊的《游子吟》带学生走进亲情的世界,有感受母爱到谈论父爱,为诵读、品悟父亲的背影蓄势。母爱如海,密密织织,父爱如山,含蓄深沉。青春的我们能够理解和感受到吗?
(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听完之后提问:(1分钟)
咱们父亲在自己生活当中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学生畅所欲言)(2分钟)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朱自清的父亲,看他在名人儿子眼中有着怎样的形象。
2、预习指导:
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参看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钟)
设置以上预习的依据是: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的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和能力。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⑴、学生介绍作者、作品(学生相互补充)(2分钟)
⑵、出示本课重点的字词,检测预习效果(1分钟)
此程序的设计是要帮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感。完成教学目标(1)的要求。
2、听录音(3分钟)
布置思考:(1)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为什么?
(2)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为什么?把你觉得精彩的地方划出来品读。
(3)这个父亲和你的父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有什么认识?
配乐朗读此文(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注意朗读的要求和技巧。并将自己认为优美、感人的句子勾画出来。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听有所知”的听力训练,学习批注法,为下一环节的深入研习做好铺垫。
3、整体把握文章,让学生谈听后的感受。(3分钟)
4、把握文章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2分钟)板书。
(三)重点赏析——研读课文,品评背影,感受父爱之深
1、体味文中父亲送“我”上车前后的几句话。(2分钟)
2、通过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的什么的感情?(1分钟)
3、文中几次提到了背影,又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到的?(3分钟)板书
4、父爱如山,父爱似海。作为爱的承受者朱自清,面对如此博大精深的父爱他会想些什么呢?请揣摩一下作者的内心世界,站在作者的角度,将“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的背影”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5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细读,或沉思,或圈点评注,或与同学交流来解决以上问题。(6分钟)
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更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朴实的语言背后的深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部分完成教学目标(2)。
教师小结:(1分钟)本文构思巧妙,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瞬间——“背影”作为文章的触发点。“背影”是文章的线索,父子间的申请也都倾注在背影上。
当我们走进《背影》世界,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亲情相拥,血脉相连,我们还看见了一个人生的轮回---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背影!我们该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留下怎样的一个背影?
(四)、作业布置(5分钟)
1、课后研讨与练习,重点做课后第一题。(有助于学生对全文的理解。)
2、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感动过,也许是一声问候,也许是一次长谈也许……请你把你最感动的那个时刻记录先来。(回味亲情,为下次课作铺垫。)
3、家庭作业:小作文《感动》(回味亲情,为下次课作铺垫)
读了本文你是否心动了?心动不如行动!你最想对父亲做什么?请制定个计划,并做出来!
(教师煽情)
人的一生当有亲情呵护,有友情相随,有挚情相伴,有爱情点缀,唯有如此,人生才显得丰富多采,隽永多姿! 让你的爱心和行动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
把你最感动的亲情故事写下来,让我们与你共享!
附: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想背影——难忘背影——不能忘怀
看背影——蹒跚背影——望父买橘
被背影——远去背影——父子分手
思背影——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六说教学效果
提高学习,学生积累了词句,锻炼并培养了阅读和思考的能力,及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加强了团队精神的培养,对孩子进行了一次感恩和爱的教育,初步完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