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中小学数学 >> 七年级下学期 >> 数学七年级下学期单元测试 >> 正文

 

[组图]有理数的综合复习

查询数七年下单元1的详细结果
有理数的综合复习
一、知识点总结:
  1.什么叫做有理数?
  答:“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为了进一步理解有理数概念的内涵,有理数是形如的数,其中
    m,n都是整数且n≠0.
  2.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3.什么叫做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
  4.什么叫做一个数的绝对值?有理数的绝对值有什么性质?
  5.如何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6.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法则是什么?
  7.乘方的意义和运算法则分别是什么?
  8.如何正确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用笔算和用计算器算)
  9.什么叫做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10.你能举出有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2至3个实例吗?
  11.有理数集有哪些性质?
  答:有理数集具有以下的性质:
  (1)四则运算的封闭性.在有理数的集合里,任何两个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除数不是零)
    总可以进行.
  (2)有理数集的顺序性.有理数集合是一个有序体,任何两个有理数总可以比较大小.
  (3)有理数集的稠密性.不论a,b是怎样两个相异的有理数(a<b),在a,b之间总存在无数多个有理数.
  12.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
  答:在有理数这一章的学习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三种数学思想.
  (1)数形结合的思想
  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利用数与点的对应,有利于把抽象的数的概念、性质及数量关系用几何图形直观地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点与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又对应着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利用数形结合,可以使所要研究的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2)转化的思想
  在有理数一章的学习中,处处体现将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变为已经学过的问题来处理.特别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除法法则集中体现这个思想.
  (3)分类讨论的思想
  无论是有理数的绝对值、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还是有理数四则运算法则都要将研究对象所有的各种情况分别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在给出分类的标准下,能将研究的对象不重不漏地加以分析、研究,对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重点、难点提示:
  1.注意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会使用运算律简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注意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认识减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合理运算。
  3.进一步巩固有理数加、减法法则的运算,能熟练地将加减混合运算,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的意
    义,运用加法运算律合理简算,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核心内容及例题选讲:
(一)、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加法法则有三条: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
    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1.计算下列各题
  (1)(+2)+(+7)= +( 2+7)=+9;(即2+7=9) (-2)+(-7)= -(2+7)=-9.
  (2)(-4)+(+7)= +(7-4)=+3;(+4)+(-7)= -(7-4)=-3; (-4)+(+4)= 0.
  (3)5+0=5; -5+0=-5; 0+0=0.

2.注意事项:
  (1)有理数加法法则是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根本依据,它也是人为规定的。不过这个规定不仅符合实际,并回答了过去用算术计算方法不能解决的某些问题,而且这个规定(有理数加法法则)与算术里的加法法则不矛盾。
  (2)由于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是由它的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的,因此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叙述中,都是强调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这样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必须先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是异号?或是有一个加数为零,从而来确定用哪一条法则进行计算。
  (3)在算式中一定要分清表示数的正、负的性质符号和表示加法运算的运算符号,并用括号分开。如:
  (-2)+(+5)、(+2)+(-5)、(-2)+(-5)等。
  (4)可以证明,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成立,因此,利用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有时可使计算简化。
  例2.计算下列各题。
  (1);(2);(3);(4)
  分析:计算有理数的加法时,要仔细弄清各个加数的特征,依据法则,先确定和的符号,再求出和的绝对值。
  解:(1).
      还可以这样算:
      .
    (2).
    (3).
    (4).

  例3.计算
  (1)
  (2)
  解:(1)(-2.4)+(-4.2)+(-3.8)+(+3.1)+(+0.8)+(-0.7)
      =[(-2.4)+(-4.2)+(-3.8)+(-0.7)]+[(+3.1)+(+0.8)]
      =-(2.4+4.2+3.8+0.7)+(3.1+0.8)
      =(-11.1)+(+3.9)=-(11.1-3.9)=-7.2.
      还可以这样算:
      (-2.4)+(-4.2)+(-3.8)+(3.1)+(0.8)+(-0.7)
      =[(-2.4)+(+3.1)+(-0.7)]+[(-3.8)+(0.8)]+(-4.2)
      =0+(-3)+(-4.2)=-7.2.
    (2)
      .
  小结: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化,一般可考虑以下几点:
     ①把相加得零的数结合;
     ②把相加得整数的数结合;
     ③分数相加时,同分母分数结合;
     ④把符号相同的数结合。

(二)、有理数的减法
1.已知两个有理数的和及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减法.
  由于有理数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因此,求两个有理数的差,依据定义可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例如计算(-2)-(-7).
  解:设(-2)-(-7)=x,则x+(-7)=-2.(想一想:什么数加上(-7)等于-2呢?)
    ∵ (+5)+(-7)=-2, ∴ x=5即(-2)-(-7)=5.
  虽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的关系,可以求出给定的两个有理数的差,但是计算的过程比较复杂,能不能想一个办法使计算过程简化呢?
  在算式(-2)-(-7)中,我们注意到-(-7)又表示为-7的相反数+7,而(-2)与(+7)的和恰好为+5,因此有(-2)-(-7)=(-2)+(+7)=+5.

2.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例1.计算:
  (1)(+5)-(+9)     (2)(+5)-(-9)
  (3)(-5)-(+9)     (4)(-5)-(-9)
  (5)0-9 (6)9-0.
  分析:应依据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解:(1)(+5)-(+9)=(+5)+(-9)=-4;
    (2)(+5)-(-9)=(+5)+(+9)=+14;
    (3)(-5)-(+9)=(-5)+(-9)=-14;
    (4)(-5)-(-9)=(-5)+(+9)=+4;
    (5)0-9=O+(-9)=-9;
    (6)9-0=9+0=9.
  注意:(1)依据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减法运算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地根据法则将减法转变为加法,再按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计算,特别是这里有两个符号的变化,即将运算符号“-”(减号)变为“+”(加号)的同时,改变减数的性质符号(使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
  (2)虽然有理数减法的意义与算术中减法的意义相同,但它们的性质却截然不同.

  例2.计算:(-72)-19-65.
  解法1:(-72)-19-65=(-72)+(-19)-65=(-91)-65=(-91)+(-65)=-156.
  解法2:(-72)-19-65=(-72)-(19+65)=(-72)-84=(-72)+(-84)=-156.
  解法3:(-72)-19-65=(-72)+(-19)+(-65)=-(72+19+65)=-156.
  注意:(1)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号在每个式子中是表示运算的加、减符号,还是表示数的正、负的性质符号.
  (2)请比较本题三种解法,选出最好的一种.

  例3.分别求数轴上A、B两点间的距离AB.
  (1)
          
  (2)
          
  分析:求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就是求这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之差的绝对值.
  解:(1)AB=|3.2-(-4.6)|=|3.2+4.6|=|7.8|=7.8;
    (2)
  小结:一般地,若数轴上A、B两点分别表示的数为a,b,则A、B两点的距离AB=|b-a|.

  例4.若|x-3|=2,求x.
  解法1:∵|x-3|=2, ∴ x-3=2或x-3=-2 ∴ x=2+3,或x=-2+3 x=5,或x=1.
  答:x=5或x=1.
  解法2:设在数轴上,A点表示3,B点表示x,则|x-3|=2表示B点到A点的距离是2.
                
      可是在数轴表示数x的点B到表示数3的点A距离为2的点有两个,
      它们分别是1和5对应的点,∴ x=1或x=5.

(三)、有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例1.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自A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走路线(单位:千米)为:+10,-3,+4,+2,-8,+13,-2,+12,+8,+5。
  (1)问收工时距A地多远?
  (2)若每千米路程耗油0.2升,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升?
  分析:(1)求收工时距A地多远,应求出己知10个有理数的和,若和为正数,则此和是在A地前面距A地的路程;若和为负数,则此和的绝对值是在A地后面距A地的路程。
  (2)要求耗油量,需求出汽车共行走的路程,即求各数的绝对值之和,然后乘以0.2升即可。
  解:(1)(+10)+(-3)+(+4)+(+2)+(-8)+(+13)+(-2)+(+12)+(+8)+(+5)
      =[+2+(2)]+[(-8)+(+8)]+(+10+4+13+12+5)+(-3)
      =0+0+44+(-3)
      =41(千米);
    (2)(|+10|+|-3|+|+4|+|+2|+|-8|+|+13|+|-21|+|+12|+|+8|+|+5|)×0.2
      =67×0.2=13.4(升)
  答:收工时在A地前面41千米,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13.4升。

  例2.股民老王上星期五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每股27元,下表为本周内每天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单位:元)
星期
每星期涨跌 +3 +5.5 -1 -3.5 -5
  (1)星期三收盘时,每股是多少元?
  (2)本周内最高价是每股多少元?最低价是每股多少元?
  (3)已知老王买进股票时付了1.5‰的手续费,卖出时需付成交额1.5‰的手续费和1‰的交易税,如果
    老王在星期五收益时将全部股票卖出,他的收益情况如何?
  解:(1)27+(+3)+(5.5)+(-1)=34.5(元)
       答:星期三收盘时,每股是34.5元
    (2)本周内最高股价为:27+(+3)+(+5.5)=35.5 (元)
       最低股价为:27+(+3)+(+5.5)+(-1)+(-3.5)+(-5)=26 (元)
       答:本周内最高价是每股为:35.5元,最低价每股26元
    (3)周五的股价是:27+(+3)+(+5.5)+(-1)+(-3.5)+(-5)=26 (元)
       老王上周五买进股票时共付金额:27×1000+27×1000×1.5‰=27040.5(元)
       本周五收盘时老王拥有金额:
       26×1000-26×1000×(1.5‰+1‰)
       =2600-2600×
       =26000-65
       =25935(元)
       ∴ 老王的收益:25935-27040.5=-1105.5(元)
       答: 如果老王在星期五收盘时把全部股票卖出,他将亏损1105.5元。

(四)、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练习:
  1、选择题:
  (1)下列各式:①(+8)+(-10)=-2,②
          ③(-6)+(-2)=-8, ④(-6)+(+5)=-11,⑤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下列计算中,结果等于3的是( )。
  A、|-8|+|+5|    B、(-8)+(+5)    C、|-7|+(-4)    D、(-7)+|-4|

  (3)要使两个有理数的和小于每一个加数,只要( )。
  A、这两个加数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值大。
  B、这两个加数都是负数
  C、这两个加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负数
  D、这两个加数中,有一个是零

  (4)若|m|+m=0,则( )。
  A、m<0    B、m>0    C、m≤0    D、m≥0

  2、计算下列各题
  (1)
  (2)
  (3)
  (4)

  3、10箱苹果,如果每箱以20千米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称量的记录如下:+2,+1,0,-1,-1.5,-2,+1,-1,-1,-0.5.这10箱苹果的总质量是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1、C(①,③,⑤正确);C; B; C
  2、(1)0 (2) (3) (4)
  3、解:20×10+[2+1+0+(-1)+(-1.5)+(-2)+1+(-1)+(-1)+(-0.5)]=197(千克)
    答:这十箱苹果的总质量是197千克。

四、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
  掌握科学记数法的形式和要点,能按照要求使用科学记数法,理解有效数字,近似数的意义,能按照要求进行近似计算。
(一)、情境创设的引入
  ________ ________
  观察的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的特点是1后面有n个0,共有n+1位。
  “先见闪电,后闻雷声”,这个现象的解释是:光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00000000m/s,而声音在常温下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可见光的速度大大快于声音的速度。

(二)、探索知识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特别大的数,如
  有人体中大约有25000000000000个红细胞。
  全世界人口大约是6100000000人
  地球的陆地面积约为149000000千米2
  地球的海洋面积约为361000000千米2
  算一算5000000×5000000
  可以发现一些足够大的数在读、写、算都不方便,根据的特点,我们可以这样来表示这些较大的数。
  300000000=3×100000000=3×
  25000000000000=2.5×10000000000000=2.5×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写成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称为科学记数法。(scientific notation)

  例1、1972年3月发射的“先驱者10号”是人类发往太阳系外的第一艘人造太空探测器,至2003年2月人们最后一次收到它发回的信号时,它已飞离地球12200000000k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解答:

  例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400320 (2)1000000 (3)-726.4 (4)
  解答:(1) (2) (3) (4)

  例3、下列各数的原数是多少?
  (1) (2) (3) (4)
  解答:(1)12500 (2)-303 (3)300000 (4)-4237.8

  例4、一天有秒,一年有365天,一年有多少秒?(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解答:

(三)、随堂练习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696000 (2)-1230 (3)10000 (4)
  解答: (2) (3) (4)

  2、太阳的直径约为1390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千米    B、千米    C、米    D、
  解答:D

  3、2003年6月1日零时,三峡大坝正式下闸蓄水,到上午9时,只留3个导流底孔,保持至少3410/秒的下泄流量,维持下游航运及发电的基本运行。自6月1日上午9时起,预计24小时流过的水量至少为________米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解答:

五、近似数及有效数字
  近似地表示某一个量准确值的数叫做这个量准确值的近似数.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例1.把下面的数分别四舍五入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24739000 (2)-35972
  解:(1)24739000≈24700000
    (2)-35972≈-36000
  注意:(其中1≤a<10,n为正整数)中,n为该整数的位数减去1.
  ②像近似数-36000中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写成科学记数法时,一定要写成,不能写成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数七年下单元1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有理数的综合复习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暑假练习——平面直角坐标系
    寒假专题三(一元一次方程)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9(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3(有理数学习小结)
    有理数学习小结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2(有理数的综合练习…
    有理数的综合练习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之二)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一)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二)
    七年级数学试卷(B卷)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九(与三角形有关的…
    三角形有关的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八(与三角形有关的…
    七年级数学试卷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十一(数据的描述)
    有理数期末复习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7(整式的加减)
    整式的加减
    初一暑假开学数学试卷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6(有理数的综合复习…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15(期末总复习——整…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一数学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13(角的概念、性质…
    角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12(直线、射线、线…
    寒假专题二(整式的加减)
    寒假专题一(有理数)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与工程问…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16(一元一次方程复…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初一数学题
    人大附中新初一分班考试真题
    暑假练习——第七章《三角形》练习
    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暑假练习——相交线与平行线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十三(第二学期期末…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十四(一元一次不等…
    暑假练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复习
    有理数的概念
    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
    第二学期期末复习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七(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命题与平移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六(平行线)
    数据的描述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十(整式的乘法及乘…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三)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五(相交线与平行线…
    相交线
    期末总复习——整式的加减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第二学期初一数学期中检测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一)
    下学期初一数学开学检测试卷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一)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暑假练习——二元一次方程组
    整式除法&因式分解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四(相交线)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十二(整式除法&因式…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二)
    直线、射线、线段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11(图形的认识初步…
    图形的认识初步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检测试卷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10(一元一次方程的…
    北京四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14(有理数期末复习…
    整式的乘法及乘法公式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5(《第一章 有理数…
    《第一章 有理数》全章小结复习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4(有理数的乘方与近…
    有理数的乘方与近似数
    周末练习1 (有理数的概念)
    初一数学周末练习8(一元一次方程的概…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
    第一学期初一期中数学试卷
    一元一次方程的复习
    暑假练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