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质量,是长期的教学中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下,课时量、课堂教学模式及教材都发生了变化。教学是否一成不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难题又面临新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已有五个年头了,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实现课程标准已付出了许多汗水。在新的形势下,提高教学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探索。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教学观念的新旧,素质的高低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也制约着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果教师没有转变教学观念,没有深高的文化素质,就很难做到与新课程同行,会被改革的步伐远远抛在后面。“教育成败在于教师”,当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要转变观念,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及现代教育理念,确立新的教学观,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准;努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及语文教学法,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语文教学的点滴经验,勤思考,常总结,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为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铺好坚实的基础。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堂教学,只有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才能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以往,语文教学停留在旧的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课堂教学变成机械乏味。教师总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学,因此课堂中教师讲得非常多,讲得非常细,“满堂灌”教学方式成为教师普遍运用的手段。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是关键。首先,教师要备好课。一堂优质的课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备教材,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编排体系,明确每篇课文的写作背景,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思路、教法及学法。备学生,教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应如何处理等都要认真做好部署。知道了学生该如何学,自己该如何教,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轻松自如,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语文成绩才能得到提高。其次,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去感悟,去思考,去质疑和解疑。要做教学的有心人,组织和引导学生去发现、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为学生营造合作交流的空间、时间和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能以教师行为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再次,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利用好40分钟。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在40分钟的课堂中,学生的兴奋程度和思维活动的水平在不同的时间有着明显的起伏。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分配时间,复习、新课、巩固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合理使用时间,详略得当,劳逸结合,讲练结合,使课堂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做到这样,我想,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负担减轻了,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抓牢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保证,而学习习惯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我们要把提高学生的基础落到实处。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基础知识教师往往以为学生已经掌握了,而突视了它的重要性和教学的必要性。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成绩水平,基础知识至关重要。新课程的实施,我们不断地吸收新思路新理念,但语文教学绝不能脱离基础,从基础知识抓起,才是结合实际的教学行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读书的经验不可失。《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从而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如此经过长期的努力,学生博览群书,视野开拓了,知识丰富了,整体综合素质充实了,写作水平提高了,学生读书习惯形成了,语文教学质量也会随之不断地得到提高。
光读还不够,更要学会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实践证明,不会思考的人,是不会学习的。对于学生,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学生问得多,必然想得多,问得深,必然想得深。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主体的发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起促进作用。
当然,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学校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教学常规的稳定、有序、落实与学校教学质量提高是分不开的。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教育管理措施,使学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