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分析是对教学测试的反思、是对教师教的反思、也是对学生学的反思,试卷分析是提高命题水平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试卷分析包括:⑴介绍考试基本情况;⑵介绍试卷的特点;⑶统计学生解答情况;⑷对今后教学的启示;⑸对今后命题的建议。
一、介绍考试类型
试卷分析要说明本次考试是什么类型、什么范围的考试,考试的目的是什么,试题由什么人命题的。
二、介绍试卷的特点
试卷分析要介绍试卷考查的范围、知识点及分值、试卷结构(题型比例、分值)、命题特点等。
三、统计数据
试卷分析要统计有关数据,数据来源:全体考生、也可随机抽取样本,样本容量尽可能大一些。有关数据包括:
⑴各题统计数据(难度、区分度);
①难度
难度是指测验试题的难易程度。
客观题的难度一般用正确回答试题的人数与参加测验的总人数的比值来表示,其公式为 ,其中P代表试题难度,R代表答对试题人数,N代表参加考试测试人数;
主观题的难度一般用参加测试考生在这题的平均得分与该题的分值的比,其公式为 ,其中P代表试题难度, 表示所有考生在该题的平均得分,K表示该题所占分值。
由此可知,难度是试题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适合程度的指标,是一个相对概念,难度的高低与被试人员的水平直接相关,难度的取值范围为 ,当P=0时,试题的实际困难程度最大,当P=1时,试题的实际难度最小。在一般的教学质量检测中,一份试卷的平均难度应在 之间,只有适中的难度,才能使试题产生区分不同程度考生的最大效果。
②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水平的区分程度。
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测验,实际水平高的该得高分,实际水平低的应该得低分,它是评价试题质量,筛选试题的主要指标和依据。
在计算区分度时,一般测验前先确定实际水平高的考生名单(称“高分组” ),和实际水平低的考生名单(称“低分组” ),有时也按考试总分各取参加测试人数的27%来划定。
客观题的区分度一般按下列公式计算 ,其中D表示区分度, 表示高分组难度, 表示低分组的难度。
主观题的区分度一般按下列公式计算 ,其中D表示区分度, 表示高分组平均得分, 表示低分组平均得分,H表示该题最高得分,L表示该题最低得分。
区分度的评价标准如下表:
区分度 评价
0.40以上 非常良好
0.30--0.39 良好、如能改进更好
0.20--0.29 尚可、用时需作改进
0.19以下 劣、必须淘汰或改进
⑵试卷统计数据(平均分、标准差、难度比例、区分度比例);
①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
②分数段
③标准差
标准差是反映学生成绩离散趋势的指标,表示学生成绩的分化程度。
计算公式: 式中:S表示标准差, 表示第i位考生成绩, 表示平均分,N表示考生总数
④变差数
变差数反映学生成绩差异程度的指标,用它可对不同学科的学生成绩分化程度作出比较。
计算公式: , 式中: 表示变差数,S表示标准差, 表示平均分。
⑤利用excel软件计算有关数据
打开“excel”/选择存放位置/点击“ ”/点击“统计”/选择“类别”/点击“确定”/选择数据/点击“确定” 。
类别一:“平均分” 点击统计中的“AVERAGE” (参数算术平均数)
类别二:“最高分” 点击统计中的“MAX”(一组数值中最大值)
类别三:“最低分” 点击统计中的“MIN”(一组数值中最小值)
类别四:“标准差” 点击统计中的“STDEVP”(给定样本总体标准偏差)
类别五:“分数段” 点击统计中的“COUNTTF”(数字参数和合数字的单元格的个数)
也可利用“excel”的计算功能,点击“=”/输入公式来计算。
⑶相关图表
分数段分布图、各题难度分布图、各题区分度分布图、难度比例统计图、区分度比例统计图,可利用excel软件统计画图,并作必要的文字说明;
四、学生答题情况统计
各题的好的解答、错误的解答及原因分析
五、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六、对今后命题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