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分数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标准分数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高考标准分数制度由常模量表分数(包括全国常模和省常模)、等值量表分数组成。具体讲:常模量表分数反映一次考试考生成绩在考生总体中的位置,分数值与这一位置有关。由于高考是全国统一考试,分省进行录取,所以标准分数转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全国考生做为一个总体进行分数转换,另一种是把每个省的考生做为一个总体进行分数转换。这样建立的常模量表分数能够准确地刻画考生成绩在总体中的位置,使不同学科的成绩能够进行比较,但还不能以此进行逐年的比较。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就需要等值量表分数(这里不做表述)来完善。
常模量表分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我们知道,不同考试的原始分数不能进行比较,这是因为它们分布的形态不同,譬如一个是正态分布,一个是偏态分布,那么相同的考试分数的百分等级就不同。为了使来源于不同分布的分数能进行比较,可使用非线性变换,将非正态分布的原始分数转换为百分等级,然后从累积正态曲线面积表找到百分等级对应的标准分数。这个标准分数叫正态化的标准分数,这种转换过程叫正态化转换。当我们得到这种正态化的标准分数之后,就可以较准确地进行比较了。这种正态化转换可以用图直观地表示。
图中,原始分X0左边曲线下的面积与转换的正态化标准分Z0左边曲线下的面积是相等的。这样的转换关系是一一对应的,当X2>X1时,对应地一定有Z2>Z1,即正态化的标准分转换不改变原始分数的前后次序,原始分数相同转换后的正态化标准分数仍然相同。
但是正态化的标准分数直接使用也有不便,它仍有负数和小数,这是不易被人们所接受的。所以,转换为正态化的标准分数之后,为了使用方便,还要进行一次线性变换,也就是把正 态化的标准分乘100,再加上500,即选择标准差为100,平均分为500的量表分,从而得到常 模量表分数。
常模量表分数是根据高考的目的,按照非线性的正态化的转换方法和线性导出分数的转换方
法由原始分数转换而得的量表分数。
由于高等学校是根据高考各科总分和相关学科的分数,择优录取新生,因此就需要建立单科常模量表分数和各科总分常模量表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