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上学期末,学区组织了全市一至六年级语、数、外三门学科的调研测试。从学区反馈的信息看,我校教学质量有下滑趋势,位置都相对靠后,个别学科排名已经到了学区下游水平,与学区兄弟学校相比,差距更大。为此,在新学期开学,我校召开了专题会议,分析现状,排找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确定了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的思路。
一、学校整体教学成绩统计与分析:
科
目
分
数
班
级
语文
数学
英语
与第一名的分差
语文
数学
英语
一(1)班
71.45
73.25
14.59
7.46
一(2)班
71.1
60.4
14.94
20.31
二(1)班
73.46
81.19
5.81
5.81
二(2)班
76.12
81.2
3.29
5.8
三(1)班
78.6
96.2
70.45
16.34
14.51
4.64
三(2)班
86.1
104.25
70.75
8.84
6.46
4.34
四(1)班
83.25
91.25
73.6
14.45
17.2
9.67
四(2)班
97.7
91.75
62.25
0
16.7
21.02
五(1)班
90.57
102.35
55.57
2.73
4.38
12.49
五(2)班
93.3
94.95
57.55
0
13.68
10.51
六(1)班
79.74
69.35
76.13
6.26
14.15
6.93
六(2)班
73.42
68.81
55.97
12.58
14.69
27.09
二、存在的不足
1、从学生答题情况看,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差异较大。
各学科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得分率比较高,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差。如语文学科结合语境释词的能力,对知识的运用的灵活度,对短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归纳能力,习作的表达能力等失分较多。数学学科对根据数字特点与运算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对概念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测试,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合理选择信息能力与解决问题的策略手段等方面知识内容失分较多。英语学科的听力、判断以及英汉互译等方面的内容失分较多。
2、学生思维训练不到位,课外积累环节非常薄弱。
普遍情况是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掌握得还比较好,而对课外知识的考查失分较多,如语文课本中的短文分析,学生大部分都能掌握,而课外短文在阅读理解题失分较多。数学学科中课本中常见题的解答还好,但联系生活实际与情境解答问题的能力稍差,特别是对现实生活现象不能上升到数学的高度去分析判断。
3、同一学科,平行班级之间差异也比较大。在本次测试6个年级16个学科中,平行班级之间均分相差达5分以上的有14个学科,最高达到将近28分。
三、今后教学的改进:
1、强化学校教学流程管理与考核。新学期,我校把教学流程细化为五个环节进行考核,这五个流程环节为备课、上课、作业与辅导、校本培训、教学档案资料,以校区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等为据,制订了各个环节的常规要求与考核细则,备课每月考核一次。上课常规考核,采用推门听课与巡课形式,每周2—3次,作业布置与批改及辅导,每月一次。校本培训环节,重在对校本教研活动的态度及教研活动的参与度进行随机考核,特别把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列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规定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分期中与期末查核教师的听课笔记。教学档案资料考核,重在考核教师教学档案资料的收集与积累,根据进度适时考核。
2、强化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培训。本学期再掀研读新课程标准新高潮。一是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研读钻研新课程标准。突出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单元教材的重点研究与研讨,使每个教师吃透单元教学中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重在教材编写意图目标的研讨,使每单元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十一月份将组织全校所有教师上示范课,十二月份将分别举行不同形式、级别的研讨课,解剖课等,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3、改进课堂教学,注重培优、关注学困生。课堂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主阵地,只有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相信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高招。问题的关键是你能否持之以恒,坚持做下去。在教学中培养优等生,树立学习榜样,使中等生有赶超目标,关注学困生,使他能够进步。
4、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好习惯、益终生。好习惯的养成,在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反复抓,抓反复,通过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5、好环境、培育好人才。环境是对一所学校的第一印象,它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环境好则学生好,环境差则学生差。我们每一位老师每一名学生都是环境检查员,要敢于批评乱丢垃圾的学生,树正气、压邪气。使我们的校园充满浓厚的学习氛围。
08年作为学校质量的提升年,从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入手,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学研究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希望各位老师把自己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