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命题双向细目表、整合试卷时应注意的问题
沈阳市教育研究室 徐 硕
双向细目表
1、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
2、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
3、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
4、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
选择题的权重取0.5,设每一道选择题只含有一个得分点,根据上面已定出的得分点的分数值,每个2分, 则每一道选择题的实际分数为2分 ×1(得分点) ×0.5(权重)=1 分。
一般双向细目表纵向为教材知识内容,如果是不同版本教材同时使用,这时体现的就是课标要求的内容。横向为认知能力层次,通常采用识记、理 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等级。
制作双向细目表的程序如下:
1、列出课标或大纲的细目表
2、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
3、列出各种认知能力(学习水平)目标的权重
4、确定各考查点的“三个参数”
5、审查各考查点的分配是否合理
命题人员作答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有效性
2、时间性
3、合理性
4、简明性
5、准确性
6、鉴别性
7、独立性
8、针对性
9、答案的科学性
命题的技术要求
(一)填空题
属于再生式的客观测验。设计填空题的要求:
1、问题必须明确,要让考生知道问题中心所在,要填什么。
2、每道题的空白处(残缺处)不宜过多,以免影响对题意的理解,太多就失掉意义上的连贯性。
3、每道题的空白处应是填有考查意义的关键词语,或是问题的重要内容或字 眼,而不是旁枝末节。
4、一般应将空白放在句子中间或后部,若放在开头,以不影响对题目的理解为原则。
5、对于空白处的答案必须确定和唯一。
6、一般每道题只有1个空,对于有2个以上空白的题,各个待填答案要相互独立不能有关联。
7、所留空白的长度要一样。
8、尽量避免引用课文的原话,以免导致机械背诵教材的不良风气。同时要避免对答案有暗示作用的词汇。
9、以空格为基本计分单元,一般要求每个空格赋分相同。
常见的填空题有五种:
(1)补省填空
(2)默写填空
(3)表格填空
(4)排序填空
(5)语境填空
(二)选择题
选择题的解答是一种再认的心理过程。设计选择题时应注意:
1、选择题的构成有题干与选择项两部分。所有选择项都必须与题干有所关联 (具有逻辑性)。
2、为提高测验的效度,特别有关较高级的能 力的测验题,应将各选择项之间的差异缩小,每个选项都有似真性。就是说干扰项一定要有效,能反映出典型的错误。
3、选择题的选择项中不宜使用重复的词语。
4、题干与正确项应避免使用相同的修饰词语,以防给考生提供选择答案的线索。
5、题干要求尽量精炼、准确、清楚,要使考生比较容易地了解题目的要求。
6、选择项叙述的详略长短,不应成为考生选择答案的暗示因素。
7、正确答案与其它所配选择项间插排列,不能有固定位置或次序。
8、文字叙述要避免有所暗示。
9、尽量避免用否定句。
10、题干意义要完整。
11、题干的陈述要简单、明确,避免使用不必要的修饰词及过分复杂的句子结构。
选择题适合测试的内容较广,其组题方式灵活多变,可从不同角度对其分类。
1、辩识选择
2、阅读选择
3、最佳选择
4、图解选择
5、归类选择
6、承接选择
7、排序选择
8、填空选择
(三)简答题
简答题是由一个直接问句构成。设计简答题时应注意:
1、答案的叙述要确定且简单
2、问题要涉及重要内容
3、测验题的陈述要避免提供答案线索
4、评分标准应该按点给出分数
(四)是非题
是由一个完全的陈述句构成。设计是非题时应注意:
1、每题只能包括一个概念
2、概念的陈述或对或错均需无争议
3、语句结构简单,用词避免晦涩生僻
4、要正面叙述,一般不用否定句。
5、是非题要有足够的量,不宜过少。
6、“是”题与“非”题的数量比例适当, 并随机排列。
7、避免带有强调意味的字词,如“一 定”、“常常”、“永不”等。
(五)配对题
是一种改造的选择题
(六)开放式试题
编制开放式试题应注意为教学服务:
1、答案可以清楚地看出考生的思路是否科学合理,解答是否新颖,了解考生对问题掌握的程度,究竟是完全掌握还是部分掌握,还是根本不会。
2、学生存在的问题出在何处,是属于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上的错误,还是由于疏忽造成的失误。
3、特别像数理化中一些借助运算得结论的问题,是因为根本不会造成的,还是因为最后一步计算出错而使结果与标准答案不符等。
4、在制定评分标准时应体现公平、公正,不能是照顾好学生或是差生。
总之,题型的选用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体现考试内容的考核要求,是否能够有效地达到考试目的,是否有利于考试技术手段的实现。所以试题类型的选择一定要结合学科课程特点,并随时代和考试理论的发展而变化。
对于试题材料选择的几点要求:
1、试题材料的选择,要注重思想内涵、文化品味,要注意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2、要注意避免试题情境设置生硬,或脱离客观实际 。
3、要注意考基础知识不等于考机械记忆 。
4、注意考知识不等于考生活常识。
5、客观题的答案要明确、具体,不能存在争议。
6、注意从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7、要注意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命题建议
1、试题立意,体现教育价值
2、试题创新,以考查学生创新意识为本
3、联系实际,增强应用,体现时代性
4、试题设计,体现以考生为本
5、要有一定的覆盖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