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导入新授 “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自己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之中?”学生设想生活的美好,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谈出希望生活在经济繁荣、民主完备、精神生活充裕等的社会中,教师进一步引导,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社会中需要由什么来保证实施?让学生明确我们要用法律来治理国家,走依法治国之路。从而导入新课。 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大到国家的治理,小到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依法治国的提出: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99年3月,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二、新授 1、生活离不开法 例举:比照两幅照片,谈感想。(注意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七年级第五单元《遵纪守法》内容,说明遵守家规、校规、公共场所活动规矩的重要性) (1)什么是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理解: 第一: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结合八年级第五单元《与法同行》中的《神圣的宪法》内容及P77页的画面,让学生得出结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指出实行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 第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第三: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 第四:依法治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十五大以来的成绩和当前的现状)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有法可依) 国家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有法必依的关键)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追究。(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和必要保障。(引用张居正的话说明依法行事比立法更难) (3)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第一: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案例:阜阳伪劣奶粉案牵涉者已有1人被逮捕,5人被刑事拘留。有关部门对阜阳劣质婴儿奶粉事件涉及的11个省区市劣质奶粉案件查处工作进行了督查。共查处劣质奶粉生产企业49家、窝点1家、不合格奶粉生产企业3家,其中阜阳劣质婴儿奶粉事件涉案企业12家。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有关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97名责任人员作出了处理。查处劣质婴儿奶粉、严惩涉案有关人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作用? 案例:2004年5月29日下午,某市扫黄打非办在市影剧院门前举办集中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现场会,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万多张。非法音像制品、出版物有什么危害?怎样才能制止非法音像制品、出版物的蔓延? 第二: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2、道德和法律紧相连 探究:《被告山杠爷》的思考。说明山杠爷是法盲,法治观念差,不懂得加强道德建设也必须依法办事。村民也是法盲,必须开展普法教育。 (1)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2)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总结全课,布置作业(同步导学第六课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