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主人
除了著名诗人艾青之子的身份外,艾未未还有不少可以让人羡慕的头衔:旅美艺术家、中国前卫艺术代表、“鸟巢”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中国顾问、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副导演……这一次,他的身份是书房主人。
问艾未未“爱读什么书?”,他常会说“我根本不读书”——但是他“翻书”,出去旅行的时候会习惯性地带两本书,闲暇的时候翻翻。而他住所二楼书房里的多数书籍都是画册或者图文书,设计类和艺术类书居多,确实适合翻看而不是阅读。而注重文字的书,则在一楼的另一个书房。书房透露出艾未未和书脱不开的关系,他读书、买书、出书,还烧过书。 www.findart.com.cn
未读书,先烧书
艾未未是诗人艾青的儿子,从小就看到家里有很多书。那时候他随父母在新疆石河子农场生活——艾青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4月不满一岁的艾未未就随父母到黑龙江农垦农场,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直到1975年才回到北京。
“因为父亲在法国待过,也喜欢美术,所以家里有很多非常漂亮的画册,印刷制作都非常精美,他也非常爱惜书,不爱借书给别人,在家里读书的时候也仔细,我们是不能乱翻、折角的”。虽然小时候还读不懂,他也常常怀着郑重的心情翻翻。艾未未正经读的第一本书是《三国演义》。那年他11岁,刚刚有了自我意识。 www.findart.com.cn
但是当1966年之后,这些书成了麻烦,“不烧不行啊,因为一拨一拨造反派来抄家,翻批注、笔记找反动罪证,我父亲不得不烧了”。因为书太多,父亲烧不过来,正上小学二年级的艾未未也叫同班同学来帮忙一起烧书,“因为很多画册都有封套,纸张很精致,我就想把封套取下来送给同学包书,但是有的我们怎么抽也取不下来”,他和父亲一起看着一堆书烧成灰烬。边上是他们拆下来的硬纸板,“那些封套的精美是现在很多书比不了的”。 www.findart.com.cn
之后的文化荒芜年代,“书特别珍贵,眼睛特别饥渴,首先是书少,如果谁有一本书就非常了不起,会在爱读书的人中传来传去,”那时候石河子垦区的文学青年都互相认识,谁有什么书就会来借,有人从很远的地方来借书,也没什么话,接过书后点一下头,有的人很仔细,读完还自己包上书皮,送来的时候也不说话,好像书本身就承载了好多东西“。
有人从党校带来《反杜林论》、《共产党宣言》等等马恩列斯毛的领袖著作,也印得非常漂亮,设计很好,白纸上醒目的红字,上面还有“内部资料,看上去很吓人,我就读这样的书”,他父亲看到儿子读这类革命领袖著作觉得很好笑,说他“小小年纪懂什么啊,是不是长大了想做指导员”。 www.findart.com.cn
后来他父亲待遇改善,一些藏书发还给家里,艾未未得以看到全套的“外国文学”、“译文”一类的翻译文学,全是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出的,每一期都有中短篇小说,有苏联、智利这些国家的小说家的作品,其中苏联的还是批判资料,和国内的小说家模式化的写作相比更吸引人,所以非常热门,“凡是带‘译’字的书都借来借去”。
送书和买书
上世纪70年代末翻译家杨宪益送给艾未未几本画册,其中三本一本是德加,一本是凡·高,一本是马奈,是小本的,当时北京还没有,制作非常精美,后来北岛曾经借去看,我估计“今天”诗派和星星画派的好多人都看过,还回来的时候很多人写了很多注释,因为是外文,有人边看边查字典边注在旁边。还有一美国艺术家贾斯伯·琼斯(Jasper Johns)的画册,他一看上面是美国国旗、地图之类的,当时他对艺术的认识停留在凡·高那个阶段,所以觉得“画的是什么啊,能算艺术吗?就扔一边去了。但是后来到美国,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艺术家。看他的画册,此后,也接触到杜尚的创作,对我影响很大。” www.findart.com.cn
1981年到美国,他到美国后买的第一本书是《安迪·沃霍的哲学:从A到z,再回来》,“有点绕来绕去想到哪说哪,很有意思,至今还在我的书房里”。从这本书中也可以发现艾未未说话风格的部分来源。他在纽约从哈林区到曼哈顿到处搬家,靠打零工生活,所以没有买动辄几十美元的书籍,而是经常去书店看书,翻看自己感兴趣的书。他曾经在格林威治村住过,那里是纽约作家、艺术家聚集的地方,有三家书店比较有名,一家书店卖的全部是旧书,号称一本一本摆的话有8英里长,都是文学艺术类图书,他成天没事就到书店中乱翻。有一段喜欢看哲学的书,也看了很多画册,包括一本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设计的一个小屋子的书。 www.findart.com.cn
出书:《黑皮书》、《白皮书》、《灰皮书》
1993年艾未未回到北京的时候,当代艺术还没今天这样流行,“艺术家在圆明园、东村像苍蝇一样让人赶来赶去,农民租给艺术家房子都要被罚款5000元,很多艺术家都有半夜被敲开门查身份证、关到局子的经验,生活都不怎么样。”
他回国以后觉得也没事干,不如找件事做,“想来想去最有效率的是出书,因为这个事情自己能控制,不需要经过很多人,加上在纽约也见识过一些独立报刊,所以我决定编辑出版《黑皮书》”,他和出钱的曾小俊以及旅居纽约的艺术家徐冰一起开始做这本记录当代艺术现状的书籍,并找到当时在美协任职的冯博一具体约稿、编书,“开始要稿子的时候,当时艺术家不懂,全都给我他们画的照片,我说我都不要,我要你们说说你们画这些画的时候在想什么”。等到快出书的时候,出事了。有人到冯博一单位调查情况。不知道什么原因,“主谋”艾未未没被调查。 www.findart.com.cn
艾未未认为自己出书不能太简单,印刷的比正式出版社出版的画册更好才有吸引力和保存价值,所以他出的书是拿到深圳出版的,他和冯博一到深圳印厂去自己订正稿件、看印刷质量,当时出大样后校订还无法在电脑上一个一个修改,他们是在每一页上自己手工操作,一一修订错误。当时深圳正是最热的时候,习惯北方气候的他整天都出汗,一次热得难受,一下买了一大堆荔枝吃,“原来听人说荔枝不能多吃,吃多了上火什么的,但是吃了没有什么事,我就想以前的人说什么什么不能吃、不能干是因为没有才这么说的”。 www.findart.com.cn
1994年出版的《黑皮书》和之后出版的《白皮书》、《灰皮书》已经成为记录上世纪90年代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至今,艾未未还在制作书籍,自己设定版式风格,自己决定主题。当然,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展览越来越多,也有画廊在给他出画册,介绍他的文章也不时出现在各种书刊中,他也不断收到各种赠书,“这是好事”,他说。(作者:周文翰)
艾青之子艾轩:走父亲没走通的路
艾轩,著名诗人艾青之子,在事业上他并没有继承父亲的诗歌创作。相反,在艾青青年时代没有走通的绘画之路上,艾轩却大放异彩——5月28日,香港嘉士德拍卖行,艾轩一幅名为《鸽子飞离分水岭》的油画,拍出了487万人民币的惊人高价。
画家艾轩,又一次点燃了艺术品这个“疯了的市场”。
艾轩习画多年,历经时代的波折、命运的坎坷,画风也有过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天,他的油画以西藏这个永恒的主题,成为写实流派的瑰宝。西藏的山水,西藏的人物,“点到为止”的含蓄手法 www.findart.com.cn
他的油画借景抒情,把孤寂的抒情性与少许的神秘感,美妙地结合了起来。在乡土写实主义的画家群中,艾轩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艺术路线。曲高并非总是和寡,他的作品每一面世,都成为引领市场价格的“宠儿”。
有人说,当股市的泡沫已经破灭,当房地产的热闹已经被隔三差五的宏观调控“修理”,艺术品市场成为了“第三块蛋糕”。就是在这样一片火热中,记者见到了艾轩。
艾轩是从推不掉的朋友聚餐上“偷偷跑出来的”,赶到北京画院时,比约定的专访时间迟到了20分钟。见到记者,他忙不迭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记者不禁仔细打量这位身价不菲的艺术家 :他年过半百,身穿黑色体恤、深色裤子,脚踏一双布鞋,斜挎一个半旧的包。一身装束,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聊起天来,朴实厚道,知无不言。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很喜欢画画的普通人。 www.findart.com.cn
孤独忧郁的童年
艾轩是大诗人艾青的儿子,然而提起父亲艾青,艾轩语气淡淡的:“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但我很感谢他一不小心生下了我。”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