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脸谱
课 题 《趣味脸谱》 课业类型:欣赏 教学目标 1. 认知: 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操作: 学生在掌握脸谱特征的基础上,分组合作设计一幅现代人物的脸谱。 3. 情感: 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现代人物创意脸谱设计。 教 具 多媒体、水粉颜料、纸、水粉笔、各类脸谱面具若干。 学 具 绘画本、铅笔、橡皮。 课前准备 1.教室中布置若干幅大幅京剧脸谱和其他脸谱面具; 2.播放京剧曲目,让学生沉浸于京剧艺术氛围中; 3.找1-2位同学,拍摄其面部表情照片备用; 4.让学生从网上或书上了解有关京剧脸谱的知识。 教学设计 思 路 脸谱这个课呢,从小学到高中呢,很多老师都上过,一般的模式呢,就是介绍脸谱的谱式,特点,然后展示各种人物的脸谱,最后请学生画脸谱,但是,这个呢对有一定知识面,理解力和创造力的高中生来说呢,不一定最最合适。由此,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思路: 1. 把传统的脸谱上成趣味脸谱,以提高学生兴趣。 2. 将古老脸谱赋予时代的气息,让他走进我们的生活, 3. 把枯燥的内容尽量浓缩,用通俗的知识加以解释,以符合同学的理解和记忆。 4. 尽量让学生动动手,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通常高中美术都是以欣赏课为主,就是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学生不以为然,不重视,认为听不听都无所谓等等情况,因此呢,在欣赏的同时,加以动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 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上 安排 老师画学生,学生画公众人物这样的环节,使得我和学生们向脸谱更走进一步,(老师画学生着个环节可事先画好,展示,以节约课堂时间)。我平时观察下来,许多学生喜欢画动漫,这样的设计应该是学生喜欢的,相反如果只画古老的戏剧脸谱,可能和学生的距离远了点,更不用说使学生得到创意能力的锻炼了。 教学可以结合幻灯片制作,拍一些学生的照片进行色彩和造型的变换,不仅有趣,知识也易被同学直观接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 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京剧脸谱,先让我们来欣赏一段京剧片断,为了突出个性化脸谱,我们先不放声音。 [播放京剧片断《华容道》] 三. 导学达标 ㈠ 脸谱的色彩和造型 1.脸谱的色彩 师:同学们,看完了片断,那么我来提个问题:戏中的红脸和白脸,各是怎样性格的人物? [多媒体显示两人物脸谱的特写] 师:同学们的分析是正确的,剧中的红脸是关羽,历史上成其为忠心耿耿的英雄,京剧中用红脸表现人物的忠诚;而白脸的曹操则相反,历史上认为其是奸臣,狡诈,阴险,京剧中亦以白脸作为这样的小人形象。色彩体现了人物的性格,那么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 同一张脸,施以不同的色彩会给人怎样的感觉? [多媒体显示,同一张脸,变幻不同色彩] 学生脸部原始照片: 1.变红脸 2。变白脸 3. 变黑脸 4。变绿脸 师:是否感觉不同颜色给你的感觉不同呢? ……. 师:同样的在京剧中不同性格的人物,他们脸部的色彩也是不一样的,请看: ① 关羽——红脸,表现忠心,忠胆仁义….. ② 曹操——白脸,表现狡猾,阴险,狡诈…. ③ 包拯——黑脸,表现正直,诚实….. 等等 [多媒体显示其他各种颜色脸谱及对应的性格描述] 师:京剧中,除了色彩能表现人物性格之外, 京剧脸谱的造型其实是将人表情加以夸张,强化,使个性更加鲜明。 [多媒体显示人物表情与脸谱对照的图片] 组图1:喜 组图2:怒 组图3:哀 ㈡ 脸谱的由来 师:从各种色彩和各种造型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脸谱,可见,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脸谱,原来有那么深刻的内容。那么我想请同学们想想看,它可能是怎样演变过来的呢? 师补充学生答案,多媒体显示 1.由面具蜕化而来 2. 由化妆蜕化而来…. 3. 由神傩戏蜕化而来…. 4. 由盗贼涂面蜕化而来… 脸谱的演变众说纷纭,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查阅资料找出更多的脸谱演变而来的说法。 ㈢ 脸谱的发展 师:脸谱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了,那么它是否一直停留在戏剧中不发展了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么我来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现在那些场合还用到脸谱这种化妆手法呢? [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 组图1:军队士兵迷彩装 组图2:球迷脸部妆 图3:王菲另类眼部蝶妆 ㈣ 师生创作脸谱 1. 老师展示所画脸谱 师:既然脸谱在发展,我们现在就以大家熟悉的人的形象用脸谱加以强化,夸张。 (出示已画好的姚明的脸谱) 师:这是我们大家熟悉的球星姚明,我根据姚明的身份特征来为他设计了一个属于他的脸谱,同学们看看符不符合他的特征? 2. 学生画脸谱 接下来呢,以学生熟悉并喜爱的公众形象来创作脸谱(球星,歌星…….) [多媒体显示哈里波特、贝克汉姆、周杰伦的照片] 哈里波特 贝克汉姆 周杰伦 作业要求:[多媒体显示板书] ① 集体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创作; 每组选派2-3人上黑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制作。 ② 脸谱制作要求 个性鲜明; 绘制美观工整; 有创意。 3.师生共同讲评 ㈤ 小结 师:今天我们上了一堂《趣味脸谱》, 同学们通过创造思维,活学活用了脸谱,同时还尝试绘制脸谱,课上得很开心。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进一步熟悉我们祖国的民间艺术,更进一步喜爱我们的民间艺术。我提供给同学们两个网站,有关京剧脸谱的知识,供同学们在课后拓展知识,网站:http://www.jingjuok.com http://www.oldbeijing.net 按常规进行 [学生欣赏京剧片断] 生:我认为*脸的性格是……. 生:从脸部颜色上看…..,给人的感觉是……. 学生回答,各抒己见 学生讨论作画 学生绘制脸谱 学生讲评 幻灯片展示 幻灯片展示以及老师所画的姚明脸谱图展示 展示课《趣味脸谱》课后反思 整节课上下来呢,我有了一些发现: 1. 在脸谱的色彩表示性格这一环节上,我事先拍了学生的头部照片作为色彩变换的模版,由于使用的是学生身边的人,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整个过程笑声不断,兴趣十分高昂,学生更直观有效的了解了这一知识点。 2. 同样,在脸谱的造型表示性格这一环节上,我也事先拍了同学的“喜怒哀”这三个表情,分别用照片从人物表情——基本脸谱造型——京剧脸谱,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讲解,让学生在笑声中了解了脸谱夸张造型的演变过程。 这两个环节是整堂课的一个高潮部分,用学生的照片来讲解脸谱是一次尝试,希望能够贴近学生,告诉学生艺术是源自于生活,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次尝试的效果不错,很受学生的喜爱。 3.课中的第二个高潮是最后学生创意设计现代人物的脸谱,由于我选了几个现代人物的对象都是学生比较喜爱的运动明星和歌星,学生很乐意为自己喜爱的人物创造脸谱,因此,作画的过程非常热闹,很多同学争着上黑板画,甚至有个别同学在课结束以后还留下来,再补几笔。让学生在欣赏课中,不仅看并且动动手,这是一个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的方法。 同时,我也发现几个课中的不足之处: 1. 关羽和曹操的脸部色彩的分析与后面总结京剧脸谱中色彩表现何种人物性格有些许的重复。 改进方案:在讲解关羽和曹操的脸谱色彩时,可以与后面的总结脸谱色彩表现人物性格这一部分一起讲解,使整个环节可以更紧凑,合理。 2. 在介绍脸谱的由来这个环节,由老师一人讲解,师生没有交流。 改进方案:可以让学生来讲解,学生可以把自己对脸谱的知识与同学分享,同学也能互相补充知识点,交流,这样增加师生互动,使同学的兴趣更高。 3. 学生创意设计现代人物脸谱时,要求是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上黑板画,虽然现场气氛很好,但大部分同学没有参与动手,仅仅在小组讨论创意时参与。 改进方案:让未上黑板的同学在自己的素描本上创作, 在评画时可以补充自己较好的创意设计,使每个人都参与进去。 总体来讲,整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如将几个不足之处改正,相信效果会更好。我觉得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只有让学生在自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实践中,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创新的火花迸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方案趣味脸谱 教学资料《前后》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教案 一、说教材:我采用的教材是河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一年级数学下册,这册书包括九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位置》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即从两维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所讲的《前后》这一课就是这一单元的内容。同时,我把这节课的内容与信息技术课程相整合,我校从一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我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学会开、关机与鼠标的使用后,不是学习键盘和指法,(因为学生没有学习大写拼音,这部分我打算到二年级时和语文教学整合来学习。)是从图形、色彩入手来学习WIN里的画笔,本课利用图形的复制、粘贴、移动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对象是单纯、好动,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等因素,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前、后位置关系的过程。 (2)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结合身边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用前后、左右等描述平面上某个物体的位置。 (4)学习在WIN画图里对图形的复制、粘贴和移动。 2、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在WIN画图里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计算机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2.利用WIN画图里的复制、粘贴、移动等对物体的位置进行操作。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三、说学法: 新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电脑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利用计算机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四、说媒体 1、学习材料和资源:Flash课件、网络课件。 2、备设:带有“TOOP2000”多媒体教室。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5分钟)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5分钟) (三)解决质疑,突破难点(3分钟) (四)反馈练习,巩固升华。(15分钟) (五)课堂小结,激励评价。(2分钟)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5分钟) 以生动的童话故事《龟兔赛跑》导入课题,然后指其中的两幅图提问:“龟兔赛跑时,刚开始兔子在乌龟什么位置?”“后来兔子在乌龟什么位置?”“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道理?”由学生的逐一回答,引出课题《前后》(front behind) 在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认识“前、后”两个字外,还教他们认识这两个英语单词,以此激发兴趣。从而逐步实现双语教学。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5分钟) (1)生活中数学信息:(5分钟) 出示图(公共汽车运行场景)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并用前后描述乘客上下车规则、车中乘客位置以及各站点的位置,通过对多种事物、多个事物的位置情况的观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这部分教学我不是采用问答式,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把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趣味的数学信息(5分钟) 出示课件,通过操作演示,把公鸡的前边复制、粘贴出另一只公鸡,然后移动图形到合适的位置,接着布置任务: “同学们,大家亲自动手,打开桌面上趣味题2,把小猴的后面再复制出一只来,如果有不会的可以自己打开桌面上‘我来帮你’文件,如果再不会,小组同学互相帮助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复制、粘贴命令。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到前、后位置的相对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身边的数学信息(5分钟) 首先我引导学生观察下图,然后学生先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接着让学生在班内交流。在学生知道如何确定自己的座位后,让学生观察思考前后、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座位的关系,最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从而揭示出前后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组,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排这一规律。在教学中,学生真正感受到主人的地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会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解决质疑,突破难点(3分钟) 学生自由说出学习、操作过程中的困难,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四)反馈练习,巩固升华。(15分钟)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书上第5页的练一练); 2.变式练习(结合信息技术); 3.升华练习(结合信息技术) 第一种类型是想一想:(5分钟) 第一题,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意,再回答书上的两个问题; 第二题,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发现不同的位置关系,既可以用左右描述两组的位置,也可以用前后、左右描述每个运动员的位置,教学中既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观察后发现的位置关系。 第二种类型是做一做(5分钟) 这两道题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受到前、后位置的相对性,从而熟练掌握WIN画图里的复制、粘贴和移动。 第三种类型是想一想(5分钟) 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用计算机操作,就很直观地解决问题。 这些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从不同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课堂小结,激励评价。(2分钟) 这一环节重点是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然后作出恰当的评价与反思。 五、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突出了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利用信息技术来学习数学;现在有人误认为整合就是“CAI + 学生活动”,只要用了课件就是一节整合课。而我设计的这节课以信息技术做为工具,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学习计算机的操作知识,使两者真正的达到了整合; 2、改变学习方式 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地学习; 3、在教学中渗透英语教学。
(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前后》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教案教育资源 教学资料[六年英语]Unit 2 Whos that?第六课时 Lesson 12教案示例 重点:复习巩固本单元重点内容 难点:语音 过程: 一、 热身/复习 1. 组织学生唱英文歌曲Happy Teacher’s Day和 韵文Who’s he? Who’s she? 教学开始时,为了帮助学生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唱首英文歌曲,起到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复习知识的作用。 2.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问答练习(结合本单元所学的重点句子。) 二、 会话练习与教学方法 1. 听本课的会话整体录音一遍(配套教材录音) 2. 然后让学生模仿录音进行跟读 3. 最后让同桌的两个学生结合成小组进行练习 4. 教师针对课文进行提问,请个别学生回答。从回答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 How many people? Who’s the boy over there? Is he American? Who’s the girl? 5.学生之间问答 找学生到教室前面对其他学生提问题,问题范围:Who’s he/she? Who’s the boy/girl/woman/man? Who’s that/this? Is he/she at home? 学生之间进行问答,可以提问本组成员,也可以提问自己的好朋友,更鼓励学生按学号找学生回答。(提问时可以用自己带来的照片,也可以借用别人的照片) 5. 对话表演 请学生从学过的五篇对话中找出自认为掌握的最好的一篇,找自己座位周围的同学结合成小组,准备对话表演。 对话表演 (三至四组) 三、 语音及拼读练习 1.教师板书字母Oo,并标上读音[EU],然后对全班说:Read it please. 依照此法复习其他音标 2.游戏:音标和单词配对 准备:自制36张游戏纸牌(也可用旧纸牌进行修改),其中的一半,每张写一个英语单词;纸牌的另一半,每张写一个与这些单词相适应的国际音标。例如:一张blue,一张[blu:]。 操作:开始时,把纸牌洗匀,全部背向上一张一张扣在桌面上。每人轮流翻看两张纸牌,凡是翻到单词和国际音标配对的,就把两张取出,放在自己身边,并且还有翻看纸牌的权利。直到纸牌全部翻完,都被取走为止。谁取到的卡片多,谁就是优胜者。 说明:如果背学生翻开的两张不配对,仍须合在原处。所以,玩这个游戏必须集中注意力,尽量记住已经翻过的纸牌内容,以便轮到自己再翻时可以及时找对。 三到四人一小组,人数太多就没有操作的意义了。 单词的范围为本课2 (Read and listen)中的词汇 教师应多准备几套这样的纸牌,或提前发动学生准备好纸牌 教师应与其中一组做此项练习,做完后将单词贴在黑板上 3.听录音两遍(配套录音) 小组内部再次练习读这些单词(还是刚才做游戏的小组) 板书两个原因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带读两遍 四、兴趣活动 1. 做“猜人”游戏:目的是为了复习Who’s this/that? That’s/It’s… Who’s he/she? She’s/He’s… 2.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打电话:目的是为了复习Is he/she at home? No, he/she isn’t at home. 五、练一练(做课堂练习第十二课内容) 根据录音的顺序,在每组单词后面的括号内标出相应的序号 根据录音内容,在每个句子中的空白处填上所缺的单词 六、作业:朗读并抄写课堂练习中归纳的本单元的句子 七、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综合了本单元前五课的重点句型、重点词汇I、you、he、she、it以及重点语音知识。在歌曲声中开始本课学习,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在呈现新课时,可先放录音,让学生猜猜都有些什么人物。教师可直接提问Who is he? Who's this?等。再结合小组活动,如表演对话、配音、综合语言接龙等,来复习本单元的语言点。最后,进行总结,包括知识总结、学生的能力总结,还可谈谈有效的学英语的方法等。 训练听说的探究活动 1.形式:小组对话 用具:玩具电话数台 操作:发给每组学生一台玩具电话(也可自备),并给学生提供几个不同场景的图片(例如:课文中出现的是:He’s at the zoo. 新提供的就可以是park、school、cinema),以小组为单位,模仿课文对话组织新的语言材料。 2.形式:打电话 用具:玩具电话数台、每个小组一张表格 操作:同样还是以小组位单位可根据教师提供的场景进行对话,准备完毕后,每组轮流到教室前面表演,其他学生在听对话的同时要完成一个有关对话内容表格的填写,具体有关哪个对话,由学生从表演过的对话中自由选择。待所有对话都表演完毕,请几个学生公布他们所填表格内容,从而检查他们是否听清或听懂了对话。 表格内容: Group number Who? At home? Where? (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六年英语]Unit 2 Whos that?第六课时教育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