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升华土地情结。诗已经把对土地情结写得如此超凡脱俗、悲壮高尚了,那么接下来怎么写呢?我们说最强的风到后来也会变弱,最硬的箭到头来也会落下。但我们更应该懂得,艾青写《我爱这土地》时,可以说是一边在强化自己的感情,一边也在为自己设置难题:这样写下去能否后来居上,余味不尽,还是交得难以为继,语完意尽?作者没有沿着原先的路子走下去,它在隔开一行,作了必要的间歇和停顿之后,开始转换角度,由比而赋,由穷形极相的描绘转变为质朴遒劲的直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之爱,已使诗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六个沉重的省略,这就像一个高明的歌唱家,充分理解乐谱最后一个休止符的意义,他吸够了气,蓄足了势,终于唱出了最高的一个音符。让涌动着潜流地火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
总之,“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个意象,可以说是他的又一生命。诗中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诗人挟着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便进入诗人的脑海,从而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咒摧残土地的人,抒发出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在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而诗人运用的抒情方式,也正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的。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