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触摸、观察、了解叶片。叶片一般扁平,两侧对称,它由表皮、肉质和叶脉组成。叶脉是能看到的脉纹,贯穿在叶肉内,起输导水分、养料和支持叶片的作用。叶脉按粗细分为主脉、侧脉和细脉,用线表现时要注意线的粗细、长短与曲直变化,还要注意线的排列规则或组合方式。 2.学习构图的一般知识,了解叶片在纸面的大小位置。学生一般能掌握对称式构图方法,教师应利用井字型构图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均衡式构图方法。 3.根据学生情况可分层教学:对造型能力较弱的学生,可提供叶片轮廓图,让学生添加叶脉,学习叶脉排列方式。对造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直接写生描绘。 4.指导用细笔画多种线表现叶片:用有粗细、浓淡变化的线表现主叶脉和分支;密集排列或重叠的网格线能表现叶脉的肌理组织和厚度、阴影。 作业设计建议: 1.收集各种秋叶,筛选出叶片较大、叶脉清晰、有特色的叶片。 2.用圆珠笔、细水笔直接描绘叶片,仔细观察,轮廓肯定,描绘细腻,主次分明。 3.写生简单的盆栽植物,布局合理,构图饱满。近大远小,叶片有高低、大小的变化,叶柄出入有交代,描绘叶脉,逐一完成。 4.在刮蜡纸上描绘叶片,利用粗细不等的竹笔,刮出不同的叶脉,线条对比强烈,视觉效果好。 教学评价建议: 1.把描绘的叶片与真叶放在一起进行评价。 2.以小组为单位,把画好的叶片裁剪下来,粘到画有枝干的底板上,组成画面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建议: 1.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和选择叶片,用相应的色彩、适当的线条创作《春》、《夏》等主题画。 2.在叶片的反面涂上水粉颜色,通过压印的方法印制叶片及脉纹,并设计背景进行烘托。 3.将叶片的背面向上,覆盖上薄纸,用蜡笔进行拓印,并剪下叶片的轮廓,拼贴后,设计背景进行烘托。 4.收集几片桂花树的叶片,放入肥皂水烧煮20分钟左右,拿出叶片,用牙刷轻轻刷去叶肉,洗净、染色后就制作成了叶脉书签。 教学准备建议: 教具:准备有关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播放设备、投影仪等。示范用叶片、画纸、水粉颜料(蜡笔)、毛笔、调色盒、刮蜡纸、简单的盆栽植物等。 学具:课前学生收集不同形状的秋叶。准备几幅画有枝干的图画,留作底板用。画纸、水粉颜料(蜡笔)、毛笔、细水笔、调色盒等。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方案叶片上的脉纹 教学资料《垃圾分类可行性调查》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 孙苏阳
教学内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江苏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P15~P18。 教学目的: 1.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环保意识。 2.通过讨论生活垃圾的危害问题,引出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模拟采访表演,对垃圾分类加深理解,并认识到宣传这一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通过了解废物利用的好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学会垃圾分类方法。 2.认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会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必要性 2.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1.看校园美景,谈个人感受。 伴随着熟悉的音乐,我们一起走进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 (校园美丽图片连播,师生共看)。 欣赏校园美景,让学生感悟到,在这么美丽的环境下生活与学习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也为下面录象中的乱扔垃圾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激发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2.行为对比,引发思考。 师:说得非常好!想不想继续看? (生看扔垃圾录象) 生谈此时的感受。 学生看完两段扔垃圾录象后,对录象中的两种相反的行为会很敏感,此时让他们谈感受,会说出乱扔垃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此时抓住“垃圾”这个词语,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还会产生哪些垃圾。 二、说一说,分一分 1.生活中会产生哪些垃圾 指名答。 学生在说有哪些垃圾时,可能会片面的从家庭里说。这时教师就要作适当的引导:想想在学习中、建筑上等还会产生什么样的垃圾。 2.说说对这些垃圾的认识。 指名答。 3.学生动手分垃圾。 从学生对垃圾认识的回答中,小结出有些垃圾还是有用的,只是被放错地方的原料。根据这个标准,让学生动手把垃圾分分类。 指名1人板演(用课件演示),其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用垃圾道具分类),(垃圾:废电池、易拉罐、废报纸、瓜果皮、变质食品、玻璃碎片、过期药品、饭、铁剩丝、杀虫剂罐子) 通过讨论学生板演的结果,师生合作完成垃圾种类的划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小结:我们把能够利用的垃圾称为可回收垃圾,把不能够利用的垃圾称为不可回收垃圾,在不可回收垃圾中还有一些垃圾是比较特殊的(废电池、过期药品、杀虫剂罐子),我们把它们单独分成一类,称为“有害垃圾”。 三、垃圾的种类(以下内容由录音播放) 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 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千克,节省木材300千克,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列举出可回收垃圾的一些常识,让学生了解到垃圾回收利用的好处。 2、不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剩饭、变质食品等。 3、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油漆桶、过期药品等。 四、垃圾的处理方法 (一)可回收垃圾的处理 主要处理方法是把可回收垃圾集中起来,送到加工厂再加工成新产品。 (二)不可回收垃圾的处理 1.填埋法: 填埋垃圾的费用是很高昂的,处理1吨垃圾的费用大约是200元。以北京为例,日产垃圾12000吨,算一算每天的花费是多大? 生计算。 如果我们用这些钱帮助贫困学生来交学费,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以300元计算,请你算一算,这些钱可以帮助多少个贫困学生? 生计算。 通过计算“可以帮助多少个贫困学生”,让学生了解2400000元的大小。 讨论:花费的钱2400000元,是一天一个北京市浪费的钱,而且采用填埋法处理垃圾还会占用很多的土地,引出人们要寻求更好的处理垃圾方法。 2.焚烧法: 焚烧法是指把垃圾送到专门机构进行燃烧处理,把污染降到最低。 我国大部分地方都是采用填埋法处理垃圾的。目前,正向焚烧法转化。 (三)有害垃圾的处理 主要是把垃圾送到指定机构无公害化处理后再填埋。 五、生活中的垃圾处理 (一)处理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上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知道了垃圾的处理方法,此时再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处理垃圾的?”,形成对比,便于纠正学生错误的处理垃圾方法。 (二)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通过讨论生活中垃圾分类的好处(减少污染、降低成本、节省资源),总结出进行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三)垃圾分类的可行性 1.在生活中实行垃圾分类可能吗?(小组讨论) 知道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后,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既然实行垃圾分类有必要,那么就肯定能实行垃圾分类。另外一些学生可能会认为现在的生活中没有看到垃圾分类,就会认为垃圾分类不可能。从而因出争论。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容易例举出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也就能得出实行垃圾分类是可行的, 此时教师相机提出:我国目前有没有实现垃圾分类?有的地方还没有实现垃圾分类,说明实行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 2.主要困难在哪? 可以让学生猜测一下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由于是猜测,所以结果不准确,为了得出确切的答案,教师引导出可以设计一种方式来进行调查。 六、调查社会中的垃圾处理方式 如果你是洪泽县环保部门的负责人,准备调查一下当地居民的垃圾处理方式,请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种“垃圾分类调查”方式,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对这种调查类型的设计,接触比较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