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篇—我的数学学习体会
一、抓好基础
数学题无非就是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的组合应用,弄清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方法是判断题目类型、知识范围的前提,是正确把握解题方法的依据。只有概念清楚,方法全面,遇到题目时,才能很快地得到解题方法,或者面对一个新的习题,就能联想到我们平时做过的习题的方法,达到迅速解答。弄清基本定理是正确、快速解答习题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在立体几何等章节中,对基本定理熟悉和灵活的掌握能使习题解答条理清楚、逻辑推理严密。反之,会使解题速度慢,逻辑混乱、叙述不清。
那么如何抓基础呢?1.看课本。课本上面的习题其实十分重要,但是据我所知绝大多数同学都忽视课本,认为那些习题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没有看的必要。我个人认为这是个误区,因为许多综合题的解题步骤中都会用到课本中习题的那些结论,如果你对课本上面习题熟记于心,那么我敢说你解综合题的时候一定会轻松得多。2.在做练习时遇到概念题是要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再认识,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理解概念。我和现今的高三同学聊天的时候,他就抱怨总是在映射和函数的定义那里出错,总是搞不清楚究竟映射和函数到底有什么区别。3.理解定理的条件对结论的约束作用。反问:如果没有该条件会使定理的结论发生什么变化?这一点也总是很容易被同学们忽视,以至于失去该得的分数,后悔莫及。
二、严防题海战术,克服盲目做题而不注重归纳
做习题是为了巩固知识、提高应变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学数学要做一定量的习题,但学数学并不等于做题,在高考试题中,有相当的习题是靠简单知识点的堆积,利用公理化知识体系的演绎就能解决的,这些习题是要通过做一定量的习题达到对解题方法的展移而实现的。但随着高考的改革,高考已把考查的重点放在创造型、能力型的考查上。因此要精做习题,注意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当你做完一道习题后不妨自问:本题考查了什么知识点?什么方法?我们从中得到了解题的什么方法?这一类习题中有什么解题的通性?实现问题的完全解决,我应用了怎样的解题策略?只有这样才会培养自己的悟性与创造性,开发创造力,在遇到高考题目中那些综合性强的题目时就会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解决它。
三、常做高考题,揭开高考试题的神秘面纱,克服对高考的恐惧心理
高考题是最好的习题,它在考查知识点时的切入点新而不俗,它正确地控制了对所考查的知识点的难度。解答一定的高考题,有助于把握高考对该知识点的难度要求,判断高考题目与平时常见题目的异同,增强判断题目信度的能力,防止做偏题、怪题。特别在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复数、立体几何、坐标、三角部分的高考题,难度基本都不大,而平时所见的复习资料中,有相当的习题已超出高考难度。其实,对于高考题目中这几部分的习题,同学们在第一阶段复习时都能做,并不是很难,更不可怕,可见常做高考题,会克服同学们对高考题的恐惧感,增强决胜高考的自信心。
四、归纳数学大思维、大策略
数学学习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处理数学问题时的大策略、大思维的掌握显得特别重要,在平时的学习时应注重归纳它。在平时听课时,一个明智的学生,应该听老师对该题目的分析和归纳。但还有不少学生,不注意老师的分析,往往沉浸在老师讲解的每一步计算、每一步推证过程中。听课是认真,但费力,听完后是满脑子的计算过程,支离破碎。老师的分析是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出处理这些问题的大策略、大思维。当教师解答习题时,学生要用自己的计算和推理知道老师要干什么。另外,当题目的答案给出时,并不代表问题解答完毕,还要花一定的时间认真总结、归纳理解记忆。要把这些解题策略全部纳入自己的脑海成为永久的记忆,变为自己解决这一类型问题的经验和技能。同时也解决了学生中会听课而不会做题目的坏毛病。 总之,数学是高考中一门拉开综合成绩的重要学科,望同学们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力求温故知新,利用领悟和理解攻克数学知识难点,真正提高数学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