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记化学两绝招
适用对象: 在化学记忆上有困难的同学。 不少同学上化学课时能听懂,可一考试分却不高。为什么?没记住。所以一线教师常说,没记住就等于不会。为了把繁杂的化学知识一一记住,同学们可是想了不少办法,其中不乏十分实用的绝招。 曾获得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二等奖的吴京京同学认为,化学要记的东西太多,必须预习,且必须在课前就记忆一些东西,上课时效果才好。 预习大致可分两步: 第一,阅读。指阅读教材,分“粗读、细读、精读”三个层次。“粗读”是按课文、单元或章节为单位粗略地读一遍,目的是全面了解教材内容,掌握知识整体。此方法多用于课前预习。“细读”是在“粗读”的基础上逐字逐句读,深入钻研教材的重点、难点及中心内容,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明确每个字的含义。“精读”是三种读法中的较高层次,它是带着问题去反复阅读,它不仅是读某一章节或某个知识点,而是要全面、综合着去读,对比着去读,并在读中研究总结规律,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总结。通过阅读,虽然全面理解了这部分知识,但对这些知识还没有形成整体的概念,并且有不少知识还没有完全记牢。因此,还要进行总结。总结的目的就是把所阅读的这部分知识整体化,以便进一步掌握这部分知识内在的联系,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便于课后复习。 例如,学完第一章“空气 氧”之后,可以总结如下: 1.从物质引申到空气的成分,并从空气的成分导出“氧气”,以氧气为中心一一展开。 2.从化学反应引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同时导出催化剂的概念。 3.从性质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了解燃烧、缓慢氧化、爆炸等概念,并了解燃烧条件及灭火条件在实际中的应用。 4.从实验引出氧气的制取、性质,掌握加热、取固体药品、收集气体、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等基本操作。 在预习时就开始记忆,也是一种分散记忆难度的方法:比别人记得早,比别人多记几遍。这样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基础知识都是通过自觉学习而掌握的,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坚持了反复巩固的原则,因此,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上海市育民中学王莉英同学说,以前每次化学考试完了,她总感觉良好,但当考卷发下来后,一看成绩却没有预料的那样好。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是漏了箭头,就是忘了写反应条件。这么多杂乱无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记起来既费时又易忘,真是苦不堪言。怎样才能正确记忆和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呢?她曾试用过多种方法,最后觉得还得用分类的方法最容易记牢。化学反应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置换、化合、分解和复分解。按照不同的类型抓住特点区分记忆,就不易混淆。 一、置换反应。首先要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共列出十五种元素,可分三组记忆,每组五种: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当碰到书写置换反应的方程式时,就要先判断这种反应能否进行,是不是位置靠前的金属置换了位置靠后的金属,不然的话即使写了也是徒劳。 二、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化合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这就必须记住这类反应的特点,即反应物中的各元素都要在生成物中出现。当然,还要了解生成物的特征。 三、分解反应。这类反应的条件大多是加热,知道了这一条,记起来就方便多了。反应物中又常有气体产生,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错误的出现频率。 四、复分解反应。这类反应是四种类型中最复杂的一种。首先要判断这类反应能否进行,这就要对盐的溶解性十分明确。但课本后表格上这么多的内容,记起来毫无头绪,让人望而生畏。具体的方法是用老师教我们的顺口溜来加强记忆: 钾钠氨盐都可溶,硝盐遇水影无踪。 硫盐不溶铅与钡,氯物不溶银亚汞。 这样既琅琅上口,又不易忘记。判断了反应能否进行之后,我们往往就会觉得书写反应方程式容易极了,只要两种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就行了。最后,还必须十分注意千万别漏写沉淀的箭头,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王莉英同学说,用分类法把许多化学方程式进行归类后,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但并不意味着如此就可以一次记忆成功。如果长时间不用,也还是容易生疏。所以她就把分类后的化学方程式:写在卡片上,放入衣袋中,有空时看看,以加深记忆。 王莉英同学最后还提醒大家,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仔细,写完后再看一看反应条件,箭头是否写了,是否配平了,这样就不易出错。要不记了半天却写错了,岂不太冤枉了。
专家点评: 记忆,就是要抓住“多”与“少”做文章: 首先,记忆要舍得比别人多下功夫。如吴京京同学,从预习就开始记,比别人至少要多记一遍,效果当然要好一些。这是抓住“多”字做文章。 其次,记忆又要善于抓住特点。如王莉英同学,分解反应抓住“加热”这一特点来记,省了不少力气。这是抓住“少”字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