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篇——数学教学中对自主学习的认识
杨骞
素质教育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宗旨,着力于弘扬人的主体性,关注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的确立和发挥。众多研究已逐渐明晰:其核心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此,人们从教学模式角度做过一些探讨,但这些研究如何在学科教学,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加以落实和体现,还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
众多教师认为,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较为困难,一是因为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数学学习主要涉及理性思维,不便于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不像语文、英语学习中的说、写那样容易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二是因为数学的特点决定了它本身具有一定难度,难于让学生自主学习;三是因为数学教学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数学能力,教师讲——学生练这种模式效率较高,学生自己学习效率反而较低;四是因为数学考试的变化不如语文等学科的变化那么大,教师能有效地把握考试的“方向”,确保其“升学率”或“通过率”。的确,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难度要大一些,但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于教师对自主学习的理解,在于教师对数学教学目标的认识。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关键是教师不要将数学教学局限在“数学”这个小圈子里,而要站在“培养人”、“以人的发展为本”这样一个高度,视数学教学为发展人的一种途径,数学学习为人的发展的一种方式;视数学为一种(思维、建构、审美)活动(从学科性质角度),既是一种目的又是一种手段(从教育角度)。只有树立这样一种观念,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在教学中加以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的必然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既提高数学素质,又提高非数学素质;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和能动性,形成主体意识,提升主体性;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养成创造性人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的在于建构学生主体,主要任务是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条不紊、高质高效地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