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黔驴之技指哪几技?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出来?揭示了驴怎样的性格?
生:老虎先前不敢靠近驴,后来为什么敢接近并把它吃了呢?
生:老虎一时被驴迷惑的原因是什么?
生:虎是如何一步步接近驴并进行试探的?由此可见虎有怎样的个性?
有关跨学科的问题:
生:“黔”在今天什么地方?那里怎么会没有驴?
生: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有关寓言内涵的问题:
生:本文按什么顺序写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生:这则寓言表面写驴,其内涵是什么?
生:你如何评价驴和老虎?
生:从这则寓言中,老师你会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有关寓言体裁的特点:
生:本文开头写“黔无驴”,可本文为什么又以“黔之驴”为题,有个好事的人把驴载来没有用处干嘛不把驴载回去?
生:作者在文中如果是把驴比作无德无能的高官,把老虎比作真才实学的人的话,那么最后老虎把驴吃了,是不是也寄予了作者推翻无能腐败的政权的欲望?
生:寓言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本文有什么特点?
有关知识的迁移、延伸:
生:假如你是驴,初见老虎时你会是怎样的心态?
生:驴不知老虎会吃了它?它怎就不知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
生:假如没有老虎,这只驴的命运将会是怎样呢?
生:请说出由这则寓言演化出的成语,并把它们连成一段意见完整的话。
教学反思
以往上文言课,总是我一个人在说,学生埋头苦记。我犹如粉碎机把知识捣烂了,喂到学生嘴里,学生感受不到整合各种滋味的过程的快乐。导致课堂沉闷不说,学生的灵性、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都被扼杀了,只是机械地吞咽教师送来的“食品”,越是这样,越怕学文言文。
而这节课,是什么力量让所有的学生都动了起来了?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式的学习,让学生们在新的课型中充分发挥了主体能动性,自主大胆地质疑、考问我,从现象到本质,教学目标迎刃而解,解得痛快!课上得生动有趣,活而不乱。虽然,学生的问题良莠不齐,但正好反映了各个层面学生的情感、态度、需要、理解,各问所需、各取所得。
从学生课堂上提的问题不难看出,学生是自主的、灵动的、个性的。自以为是的“背”着学生走的教学模式,既累了自己,也束缚了学生。感慨早该给自己减负,同时也解放学生,早该让他们舒展身体自由快乐地“走、奔、跳……”只有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才可能做到师生之间真正的平等、互助,学生才能真正自主探究。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一样,它围绕课文进行,如何重构教材,从什么角度切入,都因人而异,是教师独特的个性的行为。这堂课,收获最大的是问题提得最多的学生,而提高最快的是我,真实的教学即是这样的对话。师生互相提升,令我激动,让我明白什么是教学相长,使我记住了: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和传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的实践、体验、探究,以达到感悟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