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作者情况
本人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
具体出处
《黔之驴》 《三戒》 《临江之麇》
《永某氏之鼠》
附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都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物。多用借喻手法,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富于智慧、哲理。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写驴的来历及虎初见驴的心情。 第二部分(2):故事主体,写驴逐渐摸清驴的底细,并终于吃掉驴。
写法归纳
1 、 作者运用想象和夸张,用短短的文字,叙述了一个完整的的故事,创造了两个鲜明的具有典型的形象。
2 、 强烈的现实主义和鲜明的战斗性。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拟人化和对比的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得地刻画出驴和虎两个动物形象。
写驴的外表强大,是通过虎的反映来写的,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着力刻画其对驴的认识和行为的急剧变化过程,把老虎的机智、勇敢写的惟妙惟肖。对虎的心理也可分三层:
(1)“以为神”“骇”“恐”;
(2)“觉无异能者”,是深入的认识;
(3)“因喜,计之......”。
另外,对两个动物的刻画都十分切合各自的特点:驴,其声为“鸣”,其动作用“蹄”;写虎,其声是“大阚 ”,其动作是“荡倚冲冒”,“跳踉”“断”“尽”,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篇寓言的妙处
1、妙在语言运用恰当,特别是动词的使用传神。 2、妙在心理活动描写,细致逼真,且富于变化,特别是把老虎的心理刻画得一波三折,层次清楚(畏惧—害怕—怀疑—胆怯—窃喜)。 3、妙在形象塑造,对比鲜明,相映成趣。
成语含义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后来用来形容表面强大而实际很虚弱的东西。
黔驴计穷——比喻仅有的一点本领也用完了。
黔驴之计——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语句赏析
1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庞然大物”是从老虎角度观察到的,通过老虎的眼光写驴,写出驴的外貌特征,虎因此产生了畏惧,“以为神”写出了老虎的敬畏,“蔽”“窥”表现了老虎的紧张、害怕和好奇的心理。
2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这个句子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老虎吃驴的过程,老虎的动作干净利落,写得酣畅淋漓,尤其是“乃去”,则表现了老虎吃驴后得意洋洋、心情满足的神态和心理。
寓意 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题典
1. 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分为六层次,请抄出各层次中表明其心理的词语。 ①以为神 ②莫相知 ③以为且噬己也 ④觉无异能者 ⑤终不敢搏 ⑥计止此耳 2.找出相关词填入括号
驴——————虎
形态——(庞然大物)——以为神
声音——( 鸣 )——(甚恐)
动作——( 踢 )——喜(技止此耳)
3.老虎和驴分别为什么形象的代表?
虎:在没有弄清对方之前,存有恐惧心理:它反应速度,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的底细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驴:装腔作势,借以骇人,虚有其表。
4. 写出虎驴关系变化过程。 惧驴——识驴——戏驴——吃驴
5. 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
一般来说,驴是难免悲剧的,这是由于自身的本能和它的对手——老虎决定的。从寓言的角度,对于驴的命运,我们不妨通过奇思妙想改变一下。比如,驴不甘好事者之船载,离黔而去;驴被人圈养;驴受到人类保护,而虎则被逐出境……当然,这些变化应有一定的背景因素,要能言之成理。
6. 老虎是怎样逐步认识冰把它吃掉的?
老虎看到黔地从未有过的驴,见其外表庞然巨大,把它当作神,充满敬畏。但是向来称王称霸的老虎不甘居下,躲在树林间偷窥驴。驴不知深浅大叫一声,老虎非常害怕,仓皇逃遁。然而老虎终于不甘放弃,通过往来观察,开始怀疑驴的本领,于是开始挑衅,“荡椅冲冒”,驴禁不住虎的试探刺激,终于亮出看家本领——“蹄之”,结果老虎识破驴的本性,摸清了驴的底细,于是吃掉了驴。
整理者 :吴亚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