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黔之驴(qián) 窥之(kuī) 慭慭然(yìn) 虎大骇(hài) 远遁(dùn) 噬(shì) 狎(xiá) 跳踉大阚(liáng hǎn) 二、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形似字 四、多义词 五、作者及作品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由于曾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命运动,遭当权守旧势力的排挤,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改任柳州刺史,47岁时死于任所。他一生留下60多篇作品,包括诗、文两部分,文的成就大于诗。古文部分大致可分为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骚赋五类。他的寓言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实,推陈出新,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以寄寓哲理或表达政治见解。代表作《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合起来组成《三戒》。通过对麋、驴、鼠三种动物的描绘反映现实,形象生动,语言犀利。篇幅虽短,但波澜起伏。 六、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都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多用借喻手法,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富于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 学习寓言,要注意从作品记述的故事和描写的形象入手,看看作者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文中点明或包含了什么道理,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来理解寓言。 七、文章结构 课文选自《柳河东集•三戒》,是一篇寓言。文章通过述写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过程,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 课文一共两段。第一段写驴虎较量之前的状况。作者先把故事安排在没有驴的地方,开篇即言“黔无驴”,又因为“好事者”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这就难怪本地老虎少见多怪、视之为神了。“好事者”运来一头驴后无甚用场,把它放在山脚下。这就把驴送到了老虎出没的处所,为虎和驴相见准备了条件。所以,这一段是为故事设置一个得以合理发展的背景。 第二段写驴虎较量的过程及结果。驴本来不是虎的对手,它之所以能在虎的面前幸存,全是因为虎对它一无所知,有所畏惧。而驴却偏偏没有自知之明,“一鸣”初现原形,“蹄之”则是技穷之举。老虎却不然,它面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时,不盲目出击,“蔽林间窥之”;有所了解后,再百般试探,摸清对方的底细,然后才勇猛出击,战胜对手。两相对比,增强了寓言的意蕴,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八、写作特色 本文的写作特色是刻画细腻生动,情节引人入胜。故事的核心是述写驴、虎的斗争。作者用拟人化的描写,细致入微地刻画出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的驴的形象和知己知彼、做事谨慎的虎的形象。 九、课文翻译 十、课后习题解答 (一)老虎看到黔地从未有过的驴,见其外表庞然巨大,把它当作神,充满敬畏。但是向来称王称霸的老虎不甘居下,躲在树林间偷窥驴。驴不知深浅,大叫一声,老虎非常害怕,仓皇逃遁。然而老虎终于不甘放弃,通过往来观察,开始怀疑驴的本领,于是开始挑衅,“荡倚冲冒”,驴禁不住虎的试探刺激,终于亮出看家本领——“蹄之”,结果老虎识破了驴的本事,摸清了驴的底细,于是吃掉了蠢驴。 (二)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可以通过阅读、讨论,得出多种见解。 (三)此题旨在引导大家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字词。 1.隐藏,躲藏 观察 2.逃,悄悄地溜走 3.靠近,出现 4.能承受 5.技艺,本领 【同步达纲练习】 一、给下列汉字选正确读音 1.好事者(A.hǎo B.hào) 2.载(A.zǎi B.zài) 3.虎大骇(A.hài B.gāi) 4.以为且噬己也(A.shǐ B.shì) 5.益狎(A.xiá B.jiǎ) 6.大阚(A.kǎn B.hǎn) 二、解释加粗的词 1.稍出近之___________________ 2.益习其声___________________ 3.驴不胜怒___________________ 4.尽其肉,乃去___________________ 5.慭慭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尽其肉___________________ 7.计之日___________________ 8.技止此耳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黔之驴》这则寓言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理解,请你分别从“虎”和“驴”的角度揭示本文的寓意 (1)从虎的角度: (2)从驴的角度: 四、指出下面寓言的寓意 运盐的驴子 驴子背盐过河,滑了一下,跌倒在水中。背上的盐溶化了一些,它站起来时感到轻了许多,心里很高兴。 后来有一回,它背着海绵走到河边的时候,以为在水里打个滚又会使负担减轻,便故意一滑。可是海绵吸足了水,它再也站不起来,便淹死在河里了。 寓意是: 五、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多处运用对比,如:驴的貌似“庞然大物”与虎的远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驴的“一鸣”与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驴的“蹄之”与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成语。 4.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粗词的特殊用法。 ①船载以入 ②莫相知 ③蹄之 ④技止此耳 5.比较下面两句中“以为”的不同。 ①以为神 ②以为且噬己也 (二)寄生树站在一株古木的高枝上,在高空中洋洋得意。它倨傲地俯瞰着下面的细草说: “你们可怜的小草儿,你看我的位置多么高,你们是多么矮小!” 细草们没有回答。 寄生树又自言自语地唱道: “啊哈哟,我是大自然中的天骄。有大树做我庇护,有大树供我养料。我是神不亏而精不劳,高瞻乎小草,君临乎小草,披靡乎浮云,揖友乎百鸟。啊哈哟,我是大自然中的天骄。” 一场雷雨,把大树劈倒了。寄生树和古木的高枝倒折在草上。细草儿们为它哀哭了一场。寄生树渐渐枯死了。每逢下雨的时候,细草们便追悼它,为它哀哭。 寄生树被老樵夫捡拾在大箩筐里,卖到瓦窑里去烧了。 1.给下列字注音。 瞰( ) 靡( ) 揖( ) 樵( ) 2.“洋洋得意”一词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_,“庇护”一词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君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揖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披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表现文章的中心。 5.这篇文章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6.寄生树象征了: 细草象征了: 这篇文章的寓意是: 参考答案 一、1.A 2.A 3.A 4.B 5.A 6.B 二、1.渐渐 2.渐渐,更 3.禁住 4.离开 5.小心谨慎的样子 6.吃光 7.考虑 8.本事 三、(1)不被对方气势吓倒,或注意观察,知己知彼。(2)徒有其表,无真本领是行不通的。 四、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凭“老经验”办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意近即可) 五、(一)1.柳宗元 唐 文学家 2.窥之 大骇 远遁 大阚 3.庞然大物 黔驴技穷 4.①名词作动词,用船载 ②这里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即一方(虎)对另一方(驴)不是互相的意思 ③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 ④罢了 5.①把……看作 ②认为 (二)1.kàn mǐ yī qiáo 2.垂头丧气 包庇或保护 3.原指君主统辖,后泛指统治或主宰 对客友行揖礼随风散乱地倒下 天之骄子。 4.寓言 象征 5.拟人(例句略);夸张(例句略)。6.自作聪明又依赖别人而生存的人极平凡的人凡是自作聪明而又依赖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