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黔之驴》课文精讲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黔之驴(qián) 窥之(kuī) 慭慭然(yìn)
虎大骇(hài) 远遁(dùn) 噬(shì)
狎(xiá) 跳踉大阚(liáng hǎn)
二、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形似字
四、多义词
五、作者及作品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由于曾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命运动,遭当权守旧势力的排挤,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改任柳州刺史,47岁时死于任所。他一生留下60多篇作品,包括诗、文两部分,文的成就大于诗。古文部分大致可分为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骚赋五类。他的寓言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实,推陈出新,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以寄寓哲理或表达政治见解。代表作《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合起来组成《三戒》。通过对麋、驴、鼠三种动物的描绘反映现实,形象生动,语言犀利。篇幅虽短,但波澜起伏。
六、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都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多用借喻手法,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富于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
学习寓言,要注意从作品记述的故事和描写的形象入手,看看作者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文中点明或包含了什么道理,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来理解寓言。
七、文章结构
课文选自《柳河东集•三戒》,是一篇寓言。文章通过述写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过程,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
课文一共两段。第一段写驴虎较量之前的状况。作者先把故事安排在没有驴的地方,开篇即言“黔无驴”,又因为“好事者”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这就难怪本地老虎少见多怪、视之为神了。“好事者”运来一头驴后无甚用场,把它放在山脚下。这就把驴送到了老虎出没的处所,为虎和驴相见准备了条件。所以,这一段是为故事设置一个得以合理发展的背景。
第二段写驴虎较量的过程及结果。驴本来不是虎的对手,它之所以能在虎的面前幸存,全是因为虎对它一无所知,有所畏惧。而驴却偏偏没有自知之明,“一鸣”初现原形,“蹄之”则是技穷之举。老虎却不然,它面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时,不盲目出击,“蔽林间窥之”;有所了解后,再百般试探,摸清对方的底细,然后才勇猛出击,战胜对手。两相对比,增强了寓言的意蕴,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八、写作特色
本文的写作特色是刻画细腻生动,情节引人入胜。故事的核心是述写驴、虎的斗争。作者用拟人化的描写,细致入微地刻出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的驴的形象和知己知彼、做事谨慎的虎的形象。
九、课文翻译
十、课后习题解答
(一)老虎看到黔地从未有过的驴,见其外表庞然巨大,把它当作神,充满敬畏。但是向来称王称霸的老虎不甘居下,躲在树林间偷窥驴。驴不知深浅,大叫一声,老虎非常害怕,仓皇逃遁。然而老虎终于不甘放弃,通过往来观察,开始怀疑驴的本领,于是开始挑衅,“荡倚冲冒”,驴禁不住虎的试探刺激,终于亮出看家本领——“蹄之”,结果老虎识破了驴的本事,摸清了驴的底细,于是吃掉了蠢驴。
(二)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可以通过阅读、讨论,得出多种见解。
(三)此题旨在引导大家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字词。
1.隐藏,躲藏 观察
2.逃,悄悄地溜走
3.靠近,出现
4.能承受
5.技艺,本领
【同步达纲练习】
一、给下列汉字选正确读音
1.好事者(A.hǎo B.hào) 2.载(A.zǎi B.zài)
3.虎大骇(A.hài B.gāi) 4.以为且噬己也(A.shǐ B.shì)
5.益狎(A.xiá B.jiǎ) 6.大阚(A.kǎn B.hǎn)
二、解释加粗的词
1.稍出近之___________________ 2.益习其声___________________
3.驴不胜怒___________________ 4.尽其肉,乃去___________________
5.慭慭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尽其肉___________________
7.计之日___________________ 8.技止此耳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黔之驴》这则寓言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理解,请你分别从“虎”和“驴”的角度揭示本文的寓意
(1)从虎的角度:
(2)从驴的角度:
四、指出下面寓言的寓意
运盐的驴子
驴子背盐过河,滑了一下,跌倒在水中。背上的盐溶化了一些,它站起来时感到轻了许多,心里很高兴。
后来有一回,它背着海绵走到河边的时候,以为在水里打个滚又会使负担减轻,便故意一滑。可是海绵吸足了水,它再也站不起来,便淹死在河里了。
寓意是:
五、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多处运用对比,如:驴的貌似“庞然大物”与虎的远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驴的“一鸣”与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驴的“蹄之”与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成语。
4.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粗词的特殊用法。
①船载以入
②莫相知
③蹄之
④技止此耳
5.比较下面两句中“以为”的不同。
①以为神
②以为且噬己也
(二)寄生树站在一株古木的高枝上,在高空中洋洋得意。它倨傲地俯瞰着下面的细说:
“你们可怜的小儿,你看我的位置多么高,你们是多么矮小!”
们没有回答。
寄生树又自言自语地唱道:
“啊哈哟,我是大自然中的天骄。有大树做我庇护,有大树供我养料。我是神不亏而精不劳,高瞻乎小草,君临乎小,披靡乎浮云,揖友乎百鸟。啊哈哟,我是大自然中的天骄。”
一场雷雨,把大树劈倒了。寄生树和古木的高枝倒折在草上。细草儿们为它哀哭了一场。寄生树渐渐枯死了。每逢下雨的时候,细们便追悼它,为它哀哭。
寄生树被老樵夫捡拾在大箩筐里,卖到瓦窑里去烧了。
1.给下列字注音。
瞰( ) 靡( ) 揖( ) 樵( )
2.“洋洋得意”一词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_,“庇护”一词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君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揖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披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表现文章的中心。
5.这篇文章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6.寄生树象征了:
象征了:
这篇文章的寓意是:
参考答案
一、1.A 2.A 3.A 4.B 5.A 6.B
二、1.渐渐 2.渐渐,更 3.禁住 4.离开 5.小心谨慎的样子 6.吃光 7.考虑 8.本事
三、(1)不被对方气势吓倒,或注意观察,知己知彼。(2)徒有其表,无真本领是行不通的。
四、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凭“老经验”办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意近即可)
五、(一)1.柳宗元 唐 文学家 2.窥之 大骇 远遁 大阚 3.庞然大物 黔驴技穷 4.①名词作动词,用船载 ②这里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即一方(虎)对另一方(驴)不是互相的意思 ③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 ④罢了 5.①把……看作 ②认为
(二)1.kàn mǐ yī qiáo 2.垂头丧气 包庇或保护 3.原指君主统辖,后泛指统治或主宰 对客友行揖礼随风散乱地倒下 天之骄子。 4.寓言 象征 5.拟人(例句略);夸张(例句略)。6.自作聪明又依赖别人而生存的人极平凡的人凡是自作聪明而又依赖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黔之驴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黔之驴》课文精讲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黔之驴》教学设计
    读柳宗元《黔之驴》有感
    黔之驴(柳宗元) 教案
    初中课本凭啥割掉《黔之驴》的尾巴
    28黔之驴
    黔之驴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
    柳宗元《黔之驴》的相关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黔之驴》教案…
    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美景重见天…
    寓言式散文--黔之驴
    中国文人的悲剧——被误读的《黔之驴…
    《黔之驴》教学设计
    《黔之驴》教学设计(免费教案)
    黔之驴 练习
    《黔之驴》《陋室铭》教案及练习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5——《黔…
    以史证文:柳宗元《黔之驴》真正杀手…
    一个很好的教训(读柳宗元《黔之驴》…
    《三戒》原文和翻译
    《黔之驴》 柳宗元
    以史证文:柳宗元《黔之驴》
    唐.柳宗元| 黔之驴
    《黔之驴》 柳宗元
    黔之驴
    《黔之驴》教学简案及实录节选
    《黔之驴》2
    黔之驴   闸北二中     初二    年级…
    柳宗元《黔之驴》取材来源考
    黔之驴及柳宗元资料
    黔之驴
    人要学会保护自己--《黔之驴》读后感
    柳宗元 黔之驴 原文与译文
    柳宗元杀害黔之驴
    黔之驴 教案
    《黔之驴》ppt课件1课件
    《黔之驴》断想
    读柳宗元《黔之驴》有感
    文人的悲剧 ——柳宗元《黔之驴》寓意…
    再读柳宗元的《黔之驴》
    黔之驢\柳宗元
    文言文精细阅读之《黔之驴》
    不愧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再读柳宗元的…
    《黔之驴》教案
    黔之驴教案
    《黔之驴》同步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必修:《黔之驴》《古诗…
    Donkeys in Guizhou Liu Zongyuan 黔…
    《黔之驴》教案
    课堂实录《黔之驴》(胡明道)
    “黔之驴”在今重庆彭水 贵州为何称“…
    《黔之驴》
    《黔之驴》教学反思
    《黔之驴》新传
    黔之驴(柳宗元) 教案
    柳宗元
    黔之驴(柳宗元) 教案
    黔之驴  (寓言)
    黔之驴 参考材料
    三戒·黔之驴(唐 柳宗元)
    七年级语文教案黔之驴
    语文七年级下苏教版第18课《黔之驴》…
    黔之驴(三戒之一)
    文言文精细阅读之《黔之驴》
    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英译
    苏教七下仓集初级中学《黔之驴》ppt课…
    黔之驴教案
    《黔之驴》新寓意解说
    黔之驴 教案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黔之驴》中的驴指谁 探讨文章
    读[黔之驴]有感
    《黔之驴》、《陋室铭》
    黔 之 驴
    《黔之驴》断想
    [七年级] 七年级下册《黔之驴课堂实录…
    别做“黔之驴”
    初中语文《黔之驴》课内文言文练习
    《黔之驴》的寓意的揭示角度
    21.  黔之驴
    不为“黔之驴”,性本“黔之虎”
    《黔之驴》中的驴究竟错在哪里?
    柳宗元的文学成就
    【中华论坛】历史上的中国是“黔之驴…
    寻找“黔之驴”
    黔之驴课堂实录
    黔之驴 柳宗元(原文) 翻译
    (语文版)《黔之驴》教案
    黔之驴
    “黔之驴”对学生管理的启示
    读《黔之驴》有感
    柳宗元与他的寓言故事
    优秀古文赏析之《黔之驴》
    毛泽东为何偏爱柳宗元?
    毛主席与柳宗元
    《黔之驴》说课稿
    黔 之 驴(寓言剧)
    《黔之驴》翻译
    黔之驴 翻译
    黔之驴  翻译
    《黔之驴》教学设计
    《黔之驴》教案
    文学家柳宗元
    黔之驴
    黔之驴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黔之驴》教案
    教学反思的体会
    《黔之驴》案例设计与教学反思
    《黔之驴》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反思
    《黔之驴》教学心得与反思
    黔之驴并没错
    《黔之驴》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反思
    《黔之驴》赏析2
    《黔之驴》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黔之驴》导学案
    读《黔之驴》有感
    《黔之驴》教案
    《黔之驴》等寓言是受了永、柳等地南…
    《黔之驴》教学案例
    《黔之驴》教学设计
    黔之驴的翻译和问答复习
    语文版七下《黔之驴》教学设计
    第十八课《黔之驴》教学设计
    《黔之驴》教学设计
    《黔之驴》教学案
    [七年级] 七年级《黔之驴教学设计》
    《黔之驴》案例设计与教学反思
    交互式白板课说课稿—《黔之驴》
    黔之驴复习
    《黔之驴》导学案
    语文版《黔之驴》全程全解
    29黔之驴
    《黔之驴》教学案
    黔之驴
    《黔之驴》赏析
    黔之驴课堂实录3
    黔之驴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