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而生存的人是经不住困难与挫折的,其结果是身败名裂。(意近即可)
【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噬sh :咬,食。如吞噬。 狎xi :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遁d n:逃走;隐藏,消失。 憖y n:愿,宁愿;损伤,残缺;憖憖: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窥ku :暗中察看;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好h o事者:喜欢多事的人。者,……的人。 庞然:巨大的样子。 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荡倚冲冒:形容老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荡,碰撞。倚,倚靠。冲,冲撞。冒,冒犯。 去:离开。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柳宗元(773~819),唐朝河东人,最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由于曾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遭当权守旧势力的排挤,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改任柳州刺史,于47岁死于处所。 2、关于课文: 《黔之驴》选自《柳河东集•三戒》。《三戒》是由三则短小的寓言组成的,分别是《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通过麋、驴、鼠三种物态的描绘,反映现实,形象生动,语言犀利,篇幅虽短,却波澜起伏,他的寓言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实,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化的艺术形象以寄寓哲理或表达政治见解。 3、关于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都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多用借喻手法,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富于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学习寓言,要注意从作品记述的故事和描写的形象入手,看看作者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文中点明或包含了什么道理,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来理解寓言。 【第二部分: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黔之驴》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 作为一篇寓言,它具有想象神奇、比拟生动逼真、行文精练曲折、劝诫讽喻意蕴深远的特征。作者通过“超现实”的想象,构思了大自然中不同动物的矛盾冲突。又在动物“角色”中注入了人格,在它们的行动、心理的拟人化描写中,揭示生活的真谛。这样,启迪人们由动物的较量,反思人生:透过驴子“庞然大物”的外在特征,看到“黔驴技穷”那外强中干的实质,领悟到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意义;透过老虎由不了解对方虚实的心虚胆怯,到探知实情后战胜对方,领悟到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心理定势,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的重要意义。 二、文章脉络 全文由两个自然段构成。 第一自然段,写黔驴的来历及虎初见驴的心态。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交代了驴的来历,为下文作铺垫,故事由此而起。 正是由于“黔无驴”,老虎从来没有见过它,所以,就出现了后面老虎被驴一时迷惑的情节,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写老虎对驴的惧怕,主要以心理描写为主,兼以动作描写。“以为神”、“窥”等等充分体现了虎的惧怕心理。 第二自然段,是故事的主体。写虎逐步摸清驴的底细,终于吃掉驴。 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他日……终不敢搏),写虎对驴“鸣”的反应。 第二层(稍近……技止此耳),写虎进一步大胆试探,激怒驴使出“蹄之”的绝招,终于识破了驴的真相。 第三层(因跳踉……乃去),写老虎吃掉驴而去。 《黔之驴》通过一头驴子体大声宏,但终于被老虎识破了它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而被吃掉的故事,讽刺了那些骄横跋扈、装腔作势、外强中干、徒有其表的人物,并指出他们的下场是可悲的。同时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取得胜利。 三、写作方法 1、本文篇幅很短,线索清晰而又曲折。 驴的线索以简笔略写,只以其“入黔”、“无所用”、光会“鸣”之、“蹄”之,显其大而无能、虚张声势的特点。而虎的线索细致展开,由惧驴、识驴到戏弄驴、吃掉驴,从动作、神态、心理等众多侧面,将矛盾冲突的发展演变过程烘托出来。 2、本文运用了多处对比。如驴貌似“庞然大物”,与虎的远蔽“窥之”;驴的“一鸣”,与虎的“大骇”、“远遁”;驴的“蹄之”,与虎的“大(口阚 合字)”并跳而吞噬驴等等,对比中增强了寓言化的意蕴。 四、参考译文 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作用,就把它放养在山脚下。一只老虎看到它是个形体高大、强壮的家伙,就把它当成神奇的东西了。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过了一会儿,老虎渐渐靠近它,小心翼翼,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大叫起来,老虎吓了一大跳,逃得远远的,以为驴子将要咬自己了,非常害怕。可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感到它好像没什么特殊本领似的。渐渐听惯了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撞、倚靠、冲击、冒犯它,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了老虎。老虎因而很高兴,心里盘算着说:“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第三部分:类文品读】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而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麂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户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1、本文选自 的《三戒》中的第一篇《临江之麋》。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畋得麋麂(畋: 麋麂: ) ⑵畜之(畜: ) ⑶其人怒,怛之(怛: ) ⑷自是日抱就犬(是: 就: ) ⑸稍使与之戏(稍: ) ⑹然时啖其舌(啖: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积久,犬皆如人意。 ⑵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1、柳宗元 2、⑴打猎;幼鹿⑵喂养⑶吓唬⑷这;靠近⑸逐步,慢慢地⑹吃,这里指舔 3、⑴时间久了,那些狗能按照主人的意图行动。⑵认为那些狗实在是自己的朋友,和狗一起冲闯,在地上一起打滚,嬉戏,显得更加亲昵。 4、那些恃宠娇横、仗势欺人的家伙是难免丧身的。)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