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黔之驴
|
结构思路 1.段落层次解析 课文一共两段。 第一段写驴虎较量之前的状况。 作者先把故事安排在没有驴的地方,开篇即言“黔无驴”,又因为“好事者”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这就难怪本地老虎少见多怪、视之为神了。“好事者”运来一头驴后无甚用场,把它放在山脚下。这就把驴送到了老虎出没的处所,为虎和驴相见准备了条件。所以,这一段是为故事设置一个合理发展的背景。 第二段写驴虎较量的过程及结果。 驴本来不是老虎的对手,它之所以能在老虎的面前幸存,全是因为虎对它一无所知,有所畏惧。而驴却偏偏没有自知之明,“一鸣”初现原形,“蹄之”则是技穷之举。老虎却不然,它面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时,不盲目出击,“蔽林间窥之”;有所了解后,再百般试探,摸清对方的底细,然后才勇猛出击,战胜对手。两相对比,增强了寓言的意蕴,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写作特点 1.作者运用想像和夸张,用短短的文字,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创造了两个鲜明的具有典型的形象。这种大手笔是难以做到的。“庞然大物”,仅仅四个字就生动地画出驴的蠢相,成为人们喜爱的成语。写虎,不仅刻画其行动、神态,还着重描写其心理活动,如“以为神”“以为且噬已也”“觉无异能者”等。作者善于体情察物,比如“驴不胜怒,蹄之”就写得非常传神,一笔就画出了驴鲜明的形象。 2.强烈的现实主义和鲜明的战斗性。 《黔之驴》里所塑造的蠢驴的形象,正是当时社会上那些徒有其外表,实则虚弱无能的人。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拟人化和对比的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驴和虎这两个动物形象。写驴的外表强大,是通过虎的反映来写的,老虎是百兽之王,但是,乍见驴这个庞然大物时,“以为神”,只敢“蔽林间窥之”。当驴鸣叫时,虎不仅“大骇”,而且“远遁”;“甚恐”;从虎的畏形畏声有力地烘托出了驴的表面气势。抑制老虎也就拔高了驴子,收到了一种水低山高的对比效果。对老虎,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着力刻画其对驴的认识和行为的急剧变化过程,把老虎的机智、勇敢写得惟妙惟肖。开始它只敢“往来视之”,对驴的能耐发生怀疑;第二步就“近出前后”,靠近观察;第三步是近一些,再近一些,并发出挑衅性的动作,诱敌出击;仅用“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三句就将威猛的虎王栩栩如生地勾画出来。对虎的心理描写也分三层:第一层是“以为神”及相关的“骇”“恐”;第二层是“觉无异能者”,是认识的深化;第三层是“因喜,计之……”,是做出理性判断。另外,对两个动物的刻画都十分切合各自的特点:写驴,其声用“鸣”,其动作用“蹄”;写虎,其声是“大㘎”,其动作是“荡倚冲冒”,“跳踉”“断”“尽”,形成了鲜明对比。 【案例鉴赏】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本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2.找出老虎心理变化过程的语句,分析老虎的形象。
3.理解成语“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的含义。
4.解释加点的字。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慭慭然( ) 稍近益狎( ) 跳踉 ( ) 蔽林间窥之( ) 蹄之( ) 5.翻译句子。 ⑴技止此耳! ⑵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⑶驴不胜怒,蹄之。 6.文章通过叙述了老虎 、 、 、 的过程,表现了老虎的聪明。 7.哪些语句表现老虎不放弃、反复试探的精神和做法?
8.驴有可能改变被虎吃掉的命运吗?谈谈你的想法。
解析:第1题,对于本则寓言的寓意可以从多个方面去理解。可从身体庞大、愚蠢无能的驴子角度去考虑:世上许多貌似强大的事物,实际上往往是最虚弱的,它们终究逃不脱灭亡的命运。还可以从老虎惧怕驴到食驴的过程来考虑: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或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本题关键在于启发学生认真读懂原文,并能进行发散思维。 第2题,老虎心理变化过程十分清晰,从刚见到驴,“以为神,慭慭然”、“莫相知”到听到驴鸣,而“大骇”、“甚恐”直到“断其喉、尽其肉”,虎的心理由惧到喜,步步变化,把老虎那种不畏难、谨慎对敌的形象特征逼真地写了出来。考查心理描写对老虎形象刻画的作用,为揭示寓意作铺垫。 第3题是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寓意的理解情况。理解这两个成语必须读懂文中相关的语句,并联系寓意来揭示其深层含义。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要分析该词和前后词的关系及与上下文的关系。在确定该词的用法以后,必须联系上下文翻译一遍,看句子是否通顺,是否合理,由此鉴别我们对该词的判断是否准确。观察近几年中考对文言词的考查,中考以考实词为主。 第5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转化能力。要把文言句子准确地译为现代汉语,必须考虑文言句子的句式特点,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对译。翻译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调整语序,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第6-7题主要考查同学们根据题意筛选辨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对文章有整体的认识。 第8题,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表达、运用的能力,是开放性试题,设题比较灵活,有利于考查探究和创新精神。此题是开放思维训练,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有理有据,观点明确即可。 答案:1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才能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只有掌握了真本领、真才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已也—觉无异能者—终不敢拼—技止此耳。 老虎是一个不畏困难、做事谨慎、知彼知已的形象。 3.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使完了。庞然大物:形容很大、很笨的一些东西。现多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大而实际上很脆弱的东西。 4-5略6.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 7.“往来视之”“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8.提示:要大胆想象、创新。无论“能”还是“不能”,言之有理即可。 ★古文今译 黔之驴 黔(贵州)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驴)进黔。运到后没有什么用处,便把驴放到了山脚下。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作神,躲藏在树林中间偷偷地观察它。老虎渐渐走出树林,靠近驴,小心谨慎的,不了解驴是什么东西。 其后的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来来往往地观察驴,觉得它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渐渐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与它搏斗。渐渐老虎靠近它,态度更加随便,摇晃、依偎、冲击、顶撞(驴),驴忍不住怒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而大喜,考虑这件事,心想:“驴的本事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吼,咬断驴的喉咙,吃光驴的肉,才离开。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黔之驴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21. 黔之驴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语文版)《黔之驴》教案 |
下一篇文章: 黔之驴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
|
|
|